新浪科技综合|货拉拉“请刹车”

【新浪科技综合|货拉拉“请刹车”】来源:北京商报
货拉拉道歉了 。 不过 , 在血的教训面前 , 微不足道 。
安全预警缺失、产品安全功能不完善、跟进速度慢 , 这是货拉拉为自己列出的三大痛点 。 这些只是货拉拉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 , 很难抚慰舆论场的怒火 。 让人痛心疾首的是 , 冰山之下似乎还藏着很多众人皆知的秘密 。 这些秘密有货拉拉的野蛮生长史 , 有风口行业“英雄不问出处”的荒唐投资史 , 还有安全与利益反复博弈的斗争史 。
这些年 , 货拉拉步子大、跑得快、行得远 。 货拉拉成立于八年前 , 一路狂飙 , 很快甩开了对手 。 在滴滴入局以前 , 货拉拉一度占据同城货运50%以上的市场份额 , 变成了真正的行业龙头 。
资本不怕烧钱 , 只怕找不到出口 。 唯快不破 , 货拉拉跑得越快 , 资本追得越凶 。 融资8轮 , 市值达650亿元人民币 , 短短几年的扩张之路 , 因为有了资本的加持而马力十足 。 创始人周胜馥曾表示 , “货拉拉平台上活跃的司机每月超过40万 , 一家传统物流公司要做到这样的体量大概要用二十年 , 货拉拉六年就做到了” 。
作为典型的出行服务业 , 司机入职门槛低、司乘矛盾处理难、司机额外收取费用、车辆违法改装、人货混装等导向安全隐患的问题 , 在发展的逻辑里似乎都不是问题 。
在搬家细分业务里 , 撮合车主与乘客完成交易 , 实现规模效应 , 降低边际成本、垄断效益增加 , 在这样的发展逻辑里 , 迅速让自己“大而不能倒” , 才意味着安全 , 打着共享经济的创新姿态、桀骜不驯地解决一切发展中的问题 , 今天的货拉拉也是很多人的昨天 。
习惯了在市场上拼杀的货拉拉们 , 不是没有安全牌 , 只是这张牌在资本无序扩张的推力之下 , 在业绩增长利好之下 , “不值得”成为优先极 。 车内监控、录音存储、人脸识别、身份核验 , 类似的安全方案在技术上毫无门槛 , 但在运营者心中并无地位 。
互联网不是没有记忆 , 安全底线之前 , 货拉拉早就已经前科累累 。 被监管、用户、市场等众口讨伐 , 直至被恶性的运营安全事件逼停 , 一路疾驰的货拉拉必须“刹车” , 弥补此前落下的安全功课 , 正视其向来闪避的合规领域 , 正视作为公共出行服务提供者的基本责任 。
“我们相信 , 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拉货的代名词 , 让所有人想起拉货 , 就想到货拉拉 。 ”2018年 , 货拉拉5岁时 , 周胜馥在致员工信中表达过如此愿景 。 如今再看这句话颇为惊悚 , 拉货会想到货拉拉 , 那个有女孩跳车的货拉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