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AI制药来了!新药研发或告别“十年磨一剑”

AI制药来了!新药研发或告别“十年磨一剑”

领域|AI制药来了!新药研发或告别“十年磨一剑”
文章图片

AI瞄准新药研发痛点
十年磨一剑 , 是众多创新药研发故事的关键词 。 能否用十分之一的成本 , 提前数年时间研发一款新药?这样看似“天方夜谭”的愿景正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走进现实 。
近日 , 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宣布 , 以人工智能贯穿药物发现环节(包括机制发现、靶点发现及找到新化合物) , 成功发现了全新机制药物 , 这在全球尚属首例 。 “研发中仅用时18个月、研发经费约合200万美元 。 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10年耗资几十美元 , AI赋能药物研发极大缩短了药物研发时间 , 又大大降低了成本 。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任峰介绍 。
“药物发现中最困难的步骤和最大的谜团之一在于靶点验证 , 特别是确定在临床环境中有强大影响力的靶点 。 通过人工智能的努力 , 英矽智能成功解决了药物发现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 ”一位有二十余年药物研发领域经验的资深从业者评价 。
何为靶点?和新药有什么关系?通俗理解 , 如果把病比作一把锁 , 那么靶点为锁芯 , 如若找到锁芯并研究出锁芯的立体结构 , 人们就能进一步根据锁芯的立体结构为其配备一把专有的钥匙 , 新药就是这把专有的钥匙 。
英矽智能研发人员介绍 , 团队花了数年时间构建和集成了数百个人工智能模型 , 每个模型负责一项特定的任务 , 并将其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 该平台能够生成假设、选择靶点、生成化合物和预测临床试验结果 , 从而在相应环节里大大提升研发效率 。
“三高”领域引巨头下场
不知疲倦、稳定的精度、超强学习能力、不会受情绪等因素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公共安全等领域逐步落地 , AI的诸多优势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
在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领域 , AI也开始发挥效力 。 此前 , 在AI医疗影像领域 , 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帮助人类在海量的医疗影像中找到可疑的病灶 。
【领域|AI制药来了!新药研发或告别“十年磨一剑”】新药研发是人类发展中极具风险和复杂度、耗时最漫长的技术研究领域之一 。 一般来看 , 一款新药的研发需要经过药物靶标确定、先导化合物筛选、先导化合物优化和临床试验等阶段 , 期间不但需要众多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专家 , 还要承受巨大的失败风险 。 据统计 , 制药公司研发一款新药平均需要花费26亿美元 , 以及长达10年的研发时间 , 药物研发失败率通常达90%以上 。
目前 , 全球用AI来辅助药物研发的公司已经超过200余家 。 去年下半年以来 , AI药物研发迎来投资密集期 。 与此同时 , 非医药出身领域的百度、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AI医药领域 。
今年年初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牵头发起的百图生科发起“百万领军计划”及“百万青年领军”计划 , 将分别用100万美元年薪、100万元人民币年薪以及其他技术平台支持 , 吸引生物技术+AI技术跨界融合人才 。 李彦宏预测 , 未来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监测、新药研发和疾病诊断等方面大有可为 。
此前 , 字节跳动、华为均开始招聘生物医药相关岗位 , 腾讯则发布了由其自主研发的首个AI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 。
“AI+医疗”还刚起步
“从AI+影像逐渐衍生到药物研发 , AI+医疗当前仅走了从1到10的第一步 , 未来20年潜力巨大 , AI和人的结合对医疗行业的推动可能会大于人类过去几千年 。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称 , 当给AI医疗在“从1到10”的范围里打分时 , 当前只能打1分 。
李开复说 , AI+生命科学未来的场景非常值得期待 , 目前机器人参与手术的比例已经接近20% , 其中一部分由机器人主导 。 他举例称 , 未来纳米机器人出现后 , 可以进入人体 , 帮助人类与癌症对抗 。
在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看来 , AI赋能药物研发 , 既能够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 , 又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 未来 , 药物研发是人工智能最重要和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 , 人工智能则是药物研发最重大的技术红利之一 。
来源 北京日报
采访人员 孙奇茹
流程编辑 吴越
收藏
举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