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比B站、快手抠三倍


|知乎用户比B站、快手抠三倍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程怡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过去10年是内容平台诞生、发展的黄金10年 , 搭乘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 一批内容社区相继崛起 。
2009年6月 , B站成立 , 主打二次元动漫;2010年下半年 , 周源在创新工场写字楼里酝酿项目 , 并于次年1月份上线知乎 。 2个月之后 , 快手创始人程一笑带领银鑫、杨远熙在天通苑的两室一厅居民楼里创办快手的前身GIF 。
十年之后 , 三家不同类型的内容平台 , 都在向资本市场提交答卷 。 而从日前知乎提交的招股书来看 , 深感这家公司创业10年的慢半拍 。 它的月活用户数以及营收规模 , 同其他两家不在一个量级 。

|知乎用户比B站、快手抠三倍
文章图片
图2/2

截止2020年末 , 知乎的月活用户约为7570万 , 全年取得营业收入13.52亿元;B站2020年月活用户约为2.02亿 , 全年收入约120亿元;跟快手相比 , 2020年前11个月 , 月活用户数为4.81亿 , 总收入约为525亿元 。
知乎的月活用户数约为B站的三分之一 , 是快手的六分之一 。 从营业收入方面看 , B站的收入是知乎的8.8倍 , 快手是知乎的38.8倍 。
同样是10年时间 , 知乎创造的收入 , 跟其他两家相比 , 已相距甚远 。 只能说 , 选对方向 , 踏准节奏是多么重要 。
移动互联网初期 , 知乎是明星项目 , 早期接触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 大多是高知识群体 , 知乎是很受欢迎的问答社区 。 “谢邀” , “人在美国 , 刚下飞机”成为一时的流行语 。
但是随着技术平权 ,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体迅速下沉 , 五环外的老铁经济成为互联网不可忽视的群体 。 得下沉市场者 , 才能成为国民级平台 。
此外 , 代际的更替也是收入增长的一部分 。 2015年 , B站的全年营收只有1.31亿元 。 去年已经涨到120亿元 , 相当于过去5年 , B站营收暴涨近100倍 。 这是资本喜欢90后的年代 , B站的用户画像最年轻 , 人群更集中 。
在变现方式上 , 知乎也没有过多的商业突破 。 广告 , 是知乎收入的顶梁柱 。 2020年广告收入为8.42亿元 , 在总营收中占比62.4% 。
可是 , 广告是百度时代 , 互联网企业讲给资本市场的故事 , 它是前浪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 。 B站有游戏和以大会员和直播为主的增值服务 , 快手不愿意重复讲陌陌的直播故事 , 对资本市场讲起了电商业务 。
就连广告业务的集大成者——字节跳动 , 也不愿意讲广告收入 , 开始宣传电商业务、本地生活 。 服务业务的收入远比广告更有想象力 。
内容平台已经不是比拼种草能力的阶段了 , 开始向拔草阶段进化 。 品牌方看中转化率 , 平台间比拼谁能从用户身上最大程度的拔草 。 只有商品成交转化率高的平台 , 才能够笑到最后 。
内容是社区最不值钱的产品 , 它已经变成博主用来打造人设的一种手段 。
如果是免费内容 , 推广知识型内容 , 难以避免小红书的模式 , 变成“这不是安利 , 是你主动点来的广告 。 ”小红书口碑下滑 , 主要原因就是平台上的广告安利有些失衡 。
如果是内容收费 , 这条商业逻辑就更难以讲的通 。 在抖音、快手、B站 , 知识内容是免费的 。 知乎所推崇的 , 挖掘创造优质内容的知乎用户 , 再通过平台包装 , 成为某领域的大神 , 进而推出相关付费内容的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 。
这项程序过于繁琐 , 短视频平台只需要进行算法推送就可以 , 不需要平台介入包装、以及后续的造神环节 。
移动互联网时代 , 能够创造内容的人太多了 , 知识不是核心竞争力 。 喜欢知识付费 , 可以移步得到 , 选择相关课程 。 知乎包装大神用户 , 推出的盐选专栏、电子书、Live讲座等内容模式 , 没有不可替代性 。 也就构不成用户付费的吸引力 。
只能说 , 移动互联网尾声阶段 , 内容已经没有定价权了 , 它是知识服务的引流端口 , 已经难以成为独立售卖的商品 。
这是知乎增长乏力的命门 , 不是知乎的用户抠门 , 是其他内容平台抢走了知乎用户的消费力 。
【|知乎用户比B站、快手抠三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