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 , 提到“理财” , 很多人都会谈:复利效应 , 甚至会列举复利效应带来的惊人案例 , 比如:如果一天能涨10% , 第二天本金加上利息继续涨10% , 如果最初本金是1万 , 1年的交易天数按照250天计算 , 那一年后这笔钱就会变成222.93万亿元 , 妥妥变身世界首富 。
【宇宙起源|一张纸对折103次后,直径超过宇宙的尺寸,这是真的吗?】从这个例子中 , 我们就应该可以体会到复利效应的恐怖之处 , 但还远远不止 。 我们可以拿小时候折纸的来了解复利效应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 一张纸很难能够折超过10次 , 世界纪录也仅折了13次而已 , 还是用了接近4公里的卫生纸才实现的 。
如果我们假设有一张“理想的纸” , 它可以被无限对折 , 那么要折多少次 , 宇宙才会放不下呢?
答案是:未知 。 原因也很简单 , 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 。 有一点是明确的 , 按照现在的科学理论 , 人类能观测到的最大范围是直径为930亿光年的球形空间 , 这也被称为:可观测宇宙 。 只要折103次 , 就可以超过这个可观测宇宙的范围 。
听起来似乎很恐怖 , 主要还是得益于复利效应 , 或者说指数爆炸 。 我们可以列举一下 。
折纸103次 , 到底有多大?
按照目前的标准 , 一张A4纸的厚度大概在0.104毫米 , 我们姑且按照0.1毫米来处理 。 我们假设每折一次 , 厚度增加一倍 。 那么 , 当我们把这张A4纸对折14次后 , 这时候纸的厚度就会达到1.64米 , 这看起来似乎还好 。 不过 , 如果我们继续对折9次 , 也就是对折23次 , 此时的厚度就会达到838米 , 已经超过了世界第一高的建筑物迪拜塔 , 迪拜塔的高度是828米 。
当对折次数达到36次时 , 此时的厚度会达到6,872公里 , 超过了地球的半径(6371公里) , 再折4次 , 达到39次 , 就可以超过地球赤道的周长(40,076公里) 。 往下再继续折 , 厚度就会超过地球的尺度 , 比如:再折3次 , 达到42次 , 就可以达到44万公里 , 超过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万公里) 。
再对折27次 , 达到69次时 , 厚度就可以超过太阳系的引力范围 , 厚度达到5,902,958,103.59万公里 , 也就是6.24光年 , 这已经是人类都不曾涉足的范围了 。
那要想超出银河系的尺度 , 大概需要折多少次呢?
如果折83次 , 这个时候的厚度大概就是银河系的直径 , 也大概10光年的样子 。 再继续往下折 , 就不会再银河系的尺度内了 。
银河系再往上的宇宙结构是本星系群 , 本星系的直径达到了1000万光年 , 银河系是本星系群中第二大的星系 , 第一大的是仙女座星系 , 其他大大小小的星系大概有几十个 。 只要对折90次 , 厚度就可以达到和本星系群直径一样的数量级 。
而本星系群再往上的宇宙结构是室女座超星系群 , 它的直径达到了1亿光年 , 其中有许许多多类似于本星系群这样的星系群和星系团 , 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概有4.7万个左右 。 只要对折93次 , 纸的厚度就达到和室女座超星系群同一个数量级 。
而室女座超星系群再往上的宇宙结构就是开头说到的可观测宇宙了 , 它的直径是930亿光年 , 其中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有2万亿个左右 , 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星系团和星系群 。 只要折到103次 , 纸张的厚度就可以达到1,071.93亿光年 , 这时可观测宇宙就已经放不下了 。
折多少下 , 可以超过宇宙?
可观测宇宙由于只是宇宙很小的一部分 。 因此 , 折103次后 , 宇宙应该是可以放得下的 。 中国的古人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
上下四方曰宇 , 古往今来曰宙 。
这句话出自于许多古典著作中 , 比如: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尸饺著作《尸子》 ,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时间+空间 。
按照目前的主流理论 , 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 大爆炸之后 , 宇宙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快速膨胀 。 也就是说 , 宇宙的大小是动态变化的 , 而且根据科学家的研究 , 宇宙在40亿年前就开始加速膨胀了 。
因此 , 折多少下 , 最终都可能因为宇宙膨胀而被容纳下 。 只有一种情况是例外 , 折到一定程度后 , 纸的厚度达到了宇宙末日时的大小都无法承载 , 那此时对应的次数对应的厚度也就超过了宇宙的大小 。 但至于什么时候是宇宙的末日 , 宇宙的末日时 , 宇宙有多大 , 这些问题都是未知的 。 因此 , 折多少次能超过宇宙的大小 , 也就是未知的 。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