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半月谈评国产电视剧“耽改”热:“腐文化”出圈 青少年入坑

_原题是 国产电视剧掀起“耽改”热:“腐文化”出圈 , 青少年入坑
2021年 , 由耽美小说(多指男男同性爱情小说)改编的“双男主”电视剧立项、拍摄、开播数量暴涨 , 被网友戏称为“耽改101”元年 , 引发广泛关注 。 这一现象与时下愈发流行的“腐文化”相结合 , 将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 , 值得关注 。
1
约60部耽改剧扎堆投拍
“耽美”一词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 , 原指“耽于美色” , 后在我国多用于表述男同性恋爱情 。 耽改剧是影视公司购买原创耽美小说版权之后 , 进行剧本改编和拍摄的一种网络剧 。 此前 , 耽改剧数量虽然不多但都获得过极高的关注度 。
由于近来耽改剧扎堆立项、投拍 , 业内人士用“一窝蜂”来形容平台、制作公司、演员都想进场分一杯羹的现象 。 半月谈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晋江原创网上有名的耽美小说IP几乎全部售出 , 单个IP最高售价达4000万元 , 有超过60部耽美小说正在或已完成影视化筹备 。
网友将这一现象戏称为“耽改101” 。 2018年 , 腾讯视频推出选秀节目《创造101》 , 召集101位选手 , 最终选出11位组成偶像团体出道 。 近几年 , 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推出类似节目 , 从超百名选手中挑选几位成员形成团体出道 。 网友用“耽改101”形容2021年耽改剧扎堆 , 意指耽改剧多到像参加选秀节目的练习生一样 , 等待C位出道 , 也指这些耽改剧涉及的男主角数量之多 , 相当于输送了一整季选秀选手的数量 。
这批耽改剧有的定于今年陆续播出 , 不少知名影视公司都有相关项目 。

半月谈|半月谈评国产电视剧“耽改”热:“腐文化”出圈 青少年入坑
文章图片
图1/2
投其所好 傅晓宁 作
【半月谈|半月谈评国产电视剧“耽改”热:“腐文化”出圈 青少年入坑】值得关注的是 , 过去这类“题材敏感”的影视剧 , 敢于试水的都是半红不黑的小演员 , 如今的耽改剧则汇集了名演员、大制作 。 行业研究者认为 , 头部公司、头部艺人纷纷入局 , 标志着耽美文化正在从亚文化走入大众视野 , 这些信号是国内耽美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
2
崛起的耽美文化消费群体
业内人士分析 , 耽改剧扎堆现象的背后有两大原因 。
一是迎合崛起的女性消费群体 , 耽改剧核心之一是对“美”的追求 , 耽改剧中“双男主”颜值够高 , 成了被定义、被凝视、被消费的一方 , 是对长期以来男性主导视角的反击 。 且“双男主”间关系平等 , 彼此欣赏、并肩作战 , 也投射了女性对感情关系的理想期望 。
二是依赖原著粉丝群体自带流量 。 耽美网络小说原本拥有自己稳定的用户群 , 并在影视化后吸引众多用户参与 , 而粉丝的二次创作 , 更扩大了其出圈程度 。 即便是原著书粉反对耽改剧“魔改” , 也会化为影视剧宣发过程中的“黑流量”增加话题性 。
分析资本蜂拥而至的更深层次原因 , 很难忽视当下影视寒冬的大背景 。 天眼查数据显示, 2020年上半年从事与影视相关的公司中 , 有13170家公司注销或吊销 。
寒冬之际 , 行业更加需要噱头、话题内容吸引粉丝群体消费 。 而依托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等小说网站和“写手太太”的创作 , 耽美小说长久以来已积累大量粉丝 。 在网络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 , 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都自带惊人流量 , 只要适时营业、适当营销 , 就能调动起潜力巨大的粉丝经济 。
近年来 , 屡次传言主管部门要封杀耽改剧 , 可见这类题材的敏感 。 但对投资者来说 , 在激烈的影视剧竞争中 , 耽改剧能够将潜在的耽美受众变成显性的影视受众 , 是一条实现市场和流量的转化变现的捷径 , 风险虽大但利益更大 。
3
需要关注对青少年的影响
“男男CP(配对)”“男色经济” , 围绕这一文娱市场的新主题 , 如今“卖腐”已成了一个见怪不怪的行业现象 。 所谓“卖腐” , 即贩卖“腐文化” ,而“腐文化”是指受众幻想的、男男之间的、以暧昧或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亚文化 。

半月谈|半月谈评国产电视剧“耽改”热:“腐文化”出圈 青少年入坑
文章图片
图2/2
学“酷” 傅晓宁 作
这种亚文化在自己的圈子里“圈地自萌” , 或许无伤大雅 , 但如果大规模改编为电视剧 , 突破亚文化圈层 , 进入大众文娱领域 , 则需要谨防其带来不良影响 , 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
由于网剧、电视剧审查制度的存在 , 剧方往往会抽掉耽美原著中两位男主之间的“感情线” , 在电视剧中展现“兄弟情” , 通过打擦边球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 但在后续的宣发和营销过程中 , 两位男演员也可能“卖腐” 。
《我国电视剧耽美化现象研究》一文作者认为 , 近几年 , 我国电视剧产业兴起了由耽美文化衍生出的CP“卖腐”热潮 , 加入了耽美元素的电视剧 , 吸引观众对剧中男主们进行CP组合 , 赚取话题热度以获得高收视率 。
近年来 , 学界已经关注并研究耽美文化对青少年群体性别认知、婚恋观等影响 。 例如 , 《湖南省部分青少年性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 , 对该省1260名青少年性身份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 , 男生有2.9%自认为同性恋 , 4.9%自认为双性恋 , 12.4%不确定自身性身份;女生该比例分别为 2.4%、12.4%、14.3% 。 37.5%的人知道“耽美”或“同人” , 其中表示“喜欢”的占32.3% , 11.9%表示憧憬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同性爱恋 。
文章作者分析 , 知道“耽美”或“同人”的学生更容易报告为双性恋或不确定性身份 , 对文学作品中的同性挚爱憧憬的学生 , 更容易报告为同性恋、双性恋或不确定自身性身份 。 这说明此类文化对青少年的性身份认同产生了影响 。
当然 , 此类研究尚显单薄 , 要得出一个确证无疑的结论还远远不够 。 不过兹事体大 , 慎重一些总是好的 。
业内人士认为 , 过去同性恋题材作品多刻画该群体的困境与挣扎 , 有对他们的关注和探讨 , 当前国内耽改剧则主要着眼粉丝消费 。 半月谈采访人员在调查中也发现 , 一些中小学生看耽美小说、耽改剧 , 购买小说周边产品 , 在漫展进行角色扮演 , 有青少年甚至把“男男才是真爱 , 男女只是繁衍后代”当作QQ签名 。 这些现象值得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