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 。 长江日报评论员 , 高级采访人员 。
捕捉最短时间的新闻 , 经常出现在媒体上 。 把1秒切分成1千亿份 , 并记录下物质运动的图像 , 2018年 , 最快的相机能够做到这一点 。 2018年 , 国家大科学装置“大连相干光源”验收 , 它的功能形容是“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拍电影” 。 2020年12月《百科知识》刊文 , 德国科学家测量出了迄今为止最短的时间:一个氢原子飞到另一个氢原子用时247仄秒 。
1仄秒的时间有多长 , 那是把1秒分成1万万万亿份 。 而这与理论上最短的时间“普朗克时间”还差20多个数量级 。 最短时间的捕捉 , 不断刷新“瞬间”的定义 , 肉眼早已失去度量瞬间的权威性 , “一眨眼的工夫”已经显得太长 。
时间中的那个“间” , 作为两个时点间的距离 , 衡量了万事万物的存续过程 。 光在真空中飞过一个普朗克长度的用时 , 就是“瞬间”的极致 。 与之相比 , 一个氢原子飞到另一个氢原子的用时 , 就相当于漫无际涯 。 这些都不在人的可感范围之内 。
【意思|人是尺度,什么意思?】如同空间上 , 既有我们无法感知的微观世界 , 也有我们难以想象的超大天体以及星云距离;在时间上 , 既有我们无以感知的极短的终始 , 也有我们难以想象的超大间距 , 铀238的半衰期长达45亿年 , 质子可以存续的年数据说要在1的后面写35个0 , 而一颗电子的寿命则可能是永恒 。 这就是时间的“间”所涵盖的尺度 。
人是万物的尺度吗?也对 , 也不对 。 说对 , 是因为自然本身无法产生价值和意义 , 因为人加入进来 , 去思考、丈量、感受、领悟 , 意义和价值才得以产生 。 说不对 , 是因为人作为一种自然物 , 既不足以感知微小 , 也不足以穿过巨大 , 而只能以身体为媒 , 去直观到身体相称的东西 。 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 实际上这尺度乃是人的尺度 , 是人以自己的尺度去丈量了万物 , 而不见得是人真的能够衡量得了万物、有能力衡量万物 。
人拥有的时间 , 一句话就是“人生不满百” 。 我们经常说“夏虫不足语冰” , 对生命长度只有一个夏天的虫子来说 , 和它谈论冰天雪地 , 超过了它可能的认知界限 。 如果这是确实的 , 那么人在时空面前大概也是这种境地 。 好在我们已经有仪器 , 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光 , 可以看到无法到达的星球 , 可以捕捉一个氢原子飞到另一个氢原子的路线 , 但即使是如此“高超” , 我们仍然可谓一只“夏虫” 。 我们还无法到达最近的恒星 , 看它的行星上有没有生命;我们对几千年前知之极少 , 每一个“考古发现”都在扩充我们的见识 , 也是在证明我们其实还很无知 。 至于未来 , 我们几乎没有勇气来预测一百年后人类的科学与生活 。
以身体为时间尺度 , 短是一眨眼 , 长是一辈子 。 在“时间”面前 , 这个短 , 短得太长;而这个长 , 又长得太短 。 但身体却构成了我们一切焦虑的基础 。 人从来不会因为夏虫的存在 , 而对自己能拥有数十个春秋感到满足 , 更不会因为一个微观粒子才有几百万分之一秒的寿命而激发自己的骄傲 。 在时间面前 , 人永远是不知足的 , 千年龟 , 万年松 , 神仙长生不老 , 于是人经常感到遗憾 。 时间之不足 , 是人生最大的现实和宿命 。
包括人在内 , 万物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 也占有了一定的时间 。 但空间的占据与时间的占有又极为不同 。 我的身体把某个空间填充了 , 皮毛就是我们的边界 , 文明化了的人类则穿上衣服 , 衣服是我们的第二皮肤 , 这是我们填充空间的界线 。 但我们的一生占有80年 , 却只是经历80年的时间过程 , 而没有对时间有什么填充 , 也不可能真的挤占 。 当一个空间被填充时 , 同一个空间不能有别的东西来叠加;但一个时间被占有时 , 任何东西都可以同时去占有同一段时间 。 因此 , 我在空间中的存在是以独占的方式可以确证的 , 但时间呢 , 我又如何确证占有了某个时间?
在空间中 , 我们确知自己的位置 , 并不为此而焦虑 , 因为身体之外 , 我们确知便是“身外之物” , 占据的欲望或许会有 , 但也完全可以认识到“身外之物”的无意义 , 从而无所遗憾 。 但在时间上 , 我们很少会有同样的想法 , 我们总是感到死亡终结了一切 , 惧怕陷入空无 , 而不会像感受空间那样 , 觉得死亡只是我们占有的时间到达了边界 , 我们从来不为头顶的空间没有被占据而遗憾 , 却会为时间上到达了边界而不甘 。
我们在空间穿过 , 从这里移动到那里 , 便是运动 , 在其间 , 左右上下 , 来来回回 , 没什么不同 。 但在时间里 , 我们永远只能走向未来 。 而且 , 在时间中 , 不管我们走还是不走 , 动还是不动 , 未来都是一样要来到 。 当我在空间中行动 , 只有我携带的东西跟着一起动 , 而别的东西则不会;而我在时间中 , 所有东西都与我一起向未来动 , 而我并没有带着它们 。 那么 , 到底是时间走向了我们 , 还是我们经历了时间 , 是我们穿过时间、经历时间 , 还是时间流过了我、经过了我 。 这就像佛家偈语似的 , 到底是风动、旗动还是心动 , 不过取决于每个人的回答 。 既然如此 , 时间就不过是一种主观的东西 , 又何以成为人们共同的焦虑和共同的价值标准?
时间生成一切 , 时间消灭一切 。 方生方死 , 发生在时间里 , 都是以时间而不是空间来说的 。 个人有生死 , 因而生命的意义便可能转归到“子子孙孙 , 瓜瓞绵绵” 。 这是在家族的意义上确认价值 。 但时间生灭万物 , 什么能幸免呢?物种也在生灭之中 ,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 , 也在其中 。 有报道说 , 人类正面临“物种老化危机” , 因为地球是一个封闭体系 , 地球上唯一没有分支旁系的生物种类就是人 , 仅仅一万年文明史 , 人已拥有改变地球环境的力量 , 这个物种是否能够走完生物界往往以亿年计的“物种寿期” , 并不是不可以忧虑 。 一个孩子拿着核按钮会如何?在时间面前 , 一个其实相当于“夏虫” , 却拥有改变其寄居星球之能力的物种 , 是否真的具备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理性 , 值得想一想 。
·无限杂思· 文/刘洪波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年轻人|呼叫全城玩家,魔都首发「表情包地铁」启程,2022蓝不倒!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