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行星表面有其他星球的物质?他们可能碰撞过!】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
NASA在小行星取样任务中发现本努表面存在灶神星的碎片 , 研究人员认为本努很可能是小行星碰撞的结果 , 一些辉石散落
在本努表面 , 而本努本体不太可能存在耐高温材料 。 研究人员也表明 , 行星碰撞产生行星并不罕见 , 穿过太阳系的小行星相互作用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最终会发生碰撞 。 欧西里斯·雷克斯计划下个月飞到本努表面采集土壤样本 , 将做进一步研究 。
NASA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留下了这些图像 , 这些图像表明了这些富含辉石材料的巨岩 , 大概来自于小行星维斯塔 。
NASA OSIRIS-REX小行星采样任务的目标是名为本努的砾石堆小行星 。 OSIRIS-REx从小行星带第二大天体小行星维斯塔发现了证据 。 它的最新分析表明这些瓦砾可能不是单一来源 。
研究人员认为 , 本努可能是由于小行星之间碰撞而形成 , 这其中之一是维斯塔碎片 。 当分散的碰撞碎片最终形成本努时 , 一些维斯塔的岩石最终落在了这个小物体的表面上 。 这些研究均发表在了《自然天文学》期刊中 。
亚利桑那大学月球与行星实验室的主要作者丹妮拉·德拉·朱斯蒂娜(Daniella DellaGiustina)在报告中说:“我们发现有六块巨石散布在本努的南半球和赤道附近 , 大小从5到14英尺(约1.5到4.3米)不等 。 这些巨石比本努的其它部分要亮得多 , 并且与维斯塔的物质组成相匹配 。 ”
它们可能由本努的母体形成 , 但更有可能是维斯塔碎片 。 巨石是由岩石材料熔化在高温下而形成的辉石构成的 , 其亮度可以比周围的表面高10倍 。 而本努的岩石是由含水矿物制成的 , 因此它本身或其母体都不太可能经历过高温 。
小行星的残留物飞溅到另一个地表上并不少见 。 NASA的“黎明”(Dawn)航天器在维斯塔上看到了陨石坑 , 那里的不同小行星相撞碎裂 , 并留下了暗物质 。同样 , 日本探测器“隼鸟号”(Hayabusa)在小行星丝川上看到一个巨大黑色石块 。而就在昨天 , 一项研究表明 , “隼鸟号”抵达的石堆状小行星龙宫(Ryugu)也是宇宙碰撞的产物 。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汉娜·卡普兰(Hannah Kaplan)说:“我们的主要假设是 , 在类固醇物质(维斯塔的碎片)撞击母体后 , 本努从母体小行星继承了这些物质 。 随后当母体小行星遭受灾难性破坏时 , 它的一部分碎片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聚集到本努 , 其中包括来自维斯塔的一些辉石 。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这些穿过太阳系的小行星彼此相互作用而最终发生碰撞 。 引力相互作用还可以将它们从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带到地球轨道附近 , 对本努和龙宫都是如此 。
“对小行星家族的未来研究以及本努的起源必须考虑类似来自维斯塔物质的存在以及其他明显缺乏研究的小行星类型 。 我们期待返回的样本 , 或有望包含这些有趣的岩石类型 , ” OSIRIS-REX首席研究员但丁·劳雷塔(Dante Lauretta)补充说 。“鉴于在小行星龙宫上发现了S型物质 , 这种限制更加令人关注 。 这些差异体现了研究整个太阳系中多个小行星的价值 。 ”
OSIRIS-REX计划下个月抵达本努的表面并收集土壤样品 , 所以请继续关注 。
BY: Alfredo Carpineti
FY: Horus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 行星|天文学家发现迄今规模最大的一组星际行星
- 实验舱|国家航天局:探月四期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下一步是探索小行星
- 行星|最强大太空望远镜终于上天!耗资百亿美元的韦伯会看到什么?
- 表面|涂装设备生产线之IR恒温流平机介绍
- 巡天望远镜|迄今最大“游牧”行星群现身
- 行星|系外行星磁场首次直接探测到
- 游牧|迄今最大“游牧”行星群现身
- 火眼金睛|特控 | 火眼金睛,机器视觉让表面缺陷无处遁形
- 地球|你知道地球表面距离陆地最远的地点,也就是“尼莫点”在哪里吗?
- 方面|平高电气:首条表面贴装技术产线启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