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警惕盲盒沦为商家清库存的手段
作者 李念风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 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 ”这句《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 , 是当下一些盲盒爱好者的座右铭 。 据《法治日报》报道 , 盲盒原本是充满随机性与惊喜的“快乐盒” , 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变成了清库存、以次充好的“垃圾盒” 。
为什么盲盒受到如此青睐?因为其既包含随机的“惊喜” , 也有“改娃”“换娃”等激活社交的潜在功能 。 这种新型营销手段 , 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 不法商贩打着“隐藏彩蛋”的噱头 , 贩卖假冒伪劣产品 , 把出厂价连市场价零头都不到的“隐藏款”卖出几千元高价 , 不仅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 也给盲盒、福袋这种新型营销蒙上了不小的阴影 。
盲盒“揭秘”之后 , 通常意味着其高附加值消失 , 于是商家多标注“售出不退不换” 。 商家发布高价值商品的图片、信息等诱导消费者购买福袋 , 到手后却是劣质品、残次品 , 因为“丑话说在前面” , 消费者只能忍气吞声 。 以获得高附加值商品的“幌子”忽悠消费者购买 , 盲盒之“盲”竟成为商家行使欺诈的手段 。
因此 , 不能让盲盒变成监管的“盲区” 。 市场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有义务进行监管 , 设立盲盒、福袋营销行为的相关规则 。 应该以公平交易为前提 , 明确销售价格对商品市场价值相一致的原则 , 不得随意定价 , 更不应通过将少数高价商品列为“彩蛋”的方式 , 忽悠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无用产品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警惕盲盒沦为商家清库存的手段】盲盒之“盲” , 不应是消费者行为的“盲目” , 也不应是商家的“盲干” , 更不是监管领域的“盲区” 。 树立行业准则 , 让盲盒重回未知惊喜本身 , 应当成为市场的共识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