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分享《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

10月22日上午 , 在2020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上 , 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带来了《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的精彩分享 。 以下为演讲精彩实录 。

华为|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分享《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
文章图片

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
大家上午好 , 我今天分享的是《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 。 熟悉华为的朋友知道 , 华为的愿景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 ,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在这里我加了可信两个字 , 就是要强调区块链的重要价值 。 接下来我会把华为在区块链领域的一些思考和最新的进展情况给大家做个汇报和分享 。
华为区块链领域的思考和进展
首先是关于技术的分享 , 我们从存(分布存储)、传(数据加密)、识(统一共识)、行(自动执行)这几个角度 , 对区块链技术做一个解析 。 第一个区块链的技术不是创新的技术 , 而是一堆技术的组合 , 它实现的是模式的转变 。 为什么当前很多项目在讨论落实的时候 , 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呢?因为三分技术七分运营 。 如果项目不具有区块链的思维 , 光靠技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 区块链是一堆技术的组合 , 但是这个技术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地步 , 包括现在说的同态加密和一些跨链的技术都还在研究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区块链技术也会进一步推进 , 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
第二个观点是商业的设计尤为重要 。 在全球来说 , 华为的5G技术已经相当领先了 , 但是目前来看 , 还没有产生杀手级的商业模式应用 。 比如车联网里面 , 5G怎么用?涉及到交通部门、政府部门 , 还有车企 , 各方面利益怎么分摊?所以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是成功的关键 。
我们把区块链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数字货币阶段 , 比如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 。 现在我们实际上进入的是一个+区块链的阶段 。 有人说怎么样利用联盟链 , 怎么在行业使能怎么应用?包括我们跟一些客户沟通 , 他们直言:“区块链这个东西 , 现在还是吹得太过了 , 区块链的应用还是太浅了 , 你们往往是拿着区块链的技术来对付我们 , 这个是可信的 , 这个数据必须要区块链才能实现 , 这个区块链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互通 , 所以你一定要做个区块链 。 ”这个思路让客户认为区块链的应用在场景应用里面比较浅 , 而且比较单一 。 可能聊到政务应用 , 大家就想到政务服务;聊到金融就是供应链金融;聊到物流 , 就是货品的跟踪管理 。 但是对于我来说 , 区块链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 就像我们在2010年讨论云计算一样 , 其实当时也有很多怀疑 , 但是我们不是走过来了吗!所以从产业周期来看 , 当前存在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
下一个阶段 , 区块链3.0 , 能否实现+区块链到区块链+?我们跟很多行业大咖讨论区块链到底是技术还是一个产业 。 我们的观点是区块链是一项技术 , 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
区块链在重点行业的应用
接下来分享区块链在一些重点行业的应用 。 区块链在toB行业的应用 , 是从金融领域开始的 , 像工行、招行 , 在2016年基本上都发布了一些基于toB行业的应用 , 比如KYS、跨境结算等 。 到了2017、2018年 , 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在物流、新能源领域也做了一些探索 。 后来经历了有一定的低谷期 , 到2019年10月 , 区块链又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 。
区块链的行业应用这一块 , 排在最前面的是行业应用 , 第二个是金融领域 。 随着央行发布数字货币 , 深圳最近也发了一波数字货币的红包 , 可以在指定的三千多家商家进行消费 , 而Facebook发的稳定币 , 迄今为止还在白皮书阶段 。 所以说中国的数字货币发展从全球来看已经非常领先了 。
第三个领域是医疗 。 疫情加速了医院的互联网数字化进程 , 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发得越来越多 。 随着远程诊断的兴起 , 必然会催生出像电子病历、个人健康档案如何流转之类的需求 。
第四个领域是智能制造 。 但智能制造目前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偏弱 , 我们发现可以应用的是标识解析这一块 。

华为|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分享《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
文章图片

区块链的技术定位:交叉技术的核心
从华为角度来说 , 我们认为区块链的技术定位 , 属于一系列交叉技术的核心 。 前端 , 包括物联网、5G , 通过数据的采集 , 实现了物理世界到线上世界的映射 。 区块链可以把线上的数据从非可信或者不完全可信的状态 , 通过上链的过程 , 实现到可信数据的转换 。
对于后端来说 , 体现在区块链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 。 我们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 , 他们半开玩笑说 , 我们有一些人工智能数据不太准、预测不准 。 他说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区块链的加持 , 让数据更可信 , 同时因为区块链可以溯源 , 历史上所有的数据都在 , 其实有利于人工智能根据时间戳分析不同时间的情况 。 把前端的数据采集到后端的分析结合在一起 , 同时应对上层的使能 。
区块链的能力模型:不仅需要BaaS , 更需要软硬件并进接下来分享区块链的能力模型 。 其实大家一谈到区块链 , 首先关注的就是上层应用 , 其次会关注BaaS平台 。 从华为的角度来说 , 我们关注面更广一些 , 比如软件数字钱包、硬件数字钱包、芯片、区块链存储的加大、网络、计算算力的增加等 。 同样基于BaaS这个平台 , 关注像安全、共识技术、跨链等一些软能力 。 从整体上来说 , 华为认为要做好一个比较好的区块链产品 , 不仅仅是要做好BaaS平台 , 端到端都要关注 。
区块链的发展构想:共建以城市为单位的可信互通体系
对于未来区块链应用的业务发展 , 我们把应用类型分为四类 , 从下到上 , 归集、共享、协同、开放 。 归集是汇聚在区块链上 , 把不同部位、不同格式的数据通过统一的格式归集起来 , 放到分布式帐本里去 , 作为一个历史数据可溯源 。 这是第一步 , 第二步可能才能达成共享 。
第二步就是通过区块链或者智能合约约束、规定部门与部门之间 , 部门与上级之间的数据沟通方式 , 确认每个数据提供者或参与者的责任与义务 , 推动数据共享 。 更进一步就是协同 , 通过制度信任的背书和智能合约交叉验证的方式 , 实现几个部门之间可信的协同 。 而且这种可信的协同 , 通过技术的加持 , 可以继承和往下传播 。
然后就是开放生态和应用生态 。 开放的话 , 因为区块链非对称加密的方式 , 完全保证了个人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 在这个前提之下 , 逐步开放生态 。 当然这里开放的数据生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基于数据可以做大量的应用 。
不同的数据来源进入可信协同平台 , 可能会衍生出不同行业的应用 。 这个可信协同平台 , 会有一个多链协同 , 未来是一个多链的系统 。 比如华为有自研链 , 也有异构厂家的链 , 这些链怎么进行协同呢?未来我们的构想是构建以城市为单位的可信互通的体系 。

华为|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分享《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
文章图片

华为云战略: 数字平台 + AI&区块链 + 生态 , 提升“黑土地”肥力
接下来分享一下华为区块链的战略 。 几年前华为发布数字平台的时候 , 说过华为下不通数据 , 上不做应用 。 其实我们下不通数据是跟客户说的 , 让客户安心 。 对上我们跟合作方说的是 , 这个应用我们是不做的 , 其实是让我们合作伙伴安心 , 这一块市场我们是不会碰的 。 整体上来说 , 华为在区块链这一块 , 一直坚定不移的做好技术的底座 , 和我们的合作方一起 , 使能千方百业 。 对内我们会综合各方面的能力 , 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 , 终端还有物联网IoT , 还有我们自己的数据交换平台 , 自研的数据库等其他平台的能力 。
给大家汇报一下华为区块链的最新情况 。 今年九月份我们发布了华为区块链2.0 , 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 第一个是效率 。 我们新发布HLF版本是增强版本 , 支持吞吐量可达一万TPS , 同时支持百节节点的组网 。 基于华为自研链和TEE的高效共识情况下 , 单链交易吞吐量可以支持五万TPS , 最大规模组网是千级的情况 。 这是说的单链 , 如果要横向复制的话 , 规模还会上去 。
第二个方式就是解决安全 , 包裹同态 。 现在我们支持加法同态和零知识证明、链上数据 , 用E2E加密技术和BFT共识算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 。
第三点是应用性 。 传统的区块链数据库基本上是采用建制数据库 。 对于传统的第三方开发者还有客户来说 , 业务的迁移和开发不是特别的友善 。 现在新版本已经支持了关系型数据库 , 并且切入了SKL语言 。
最后一点是开放 , 未来的世界绝对是多链协同的世界 , 区块链2.0版本现在已经支持了华为链之间和通道之间的跨链 , 以及跟异构厂家的跨链的情况 。

华为|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分享《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
文章图片

【华为|华为应用平台副总裁彭斌分享《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最后做一个总结 , 我们是一家1+3+N的平台 。 1就是华为区块链的平台 , 前端跟IOT、5G一块 , 让现实世界上链 , 映射到一个链上 , 实现可信数据的输出 。 在后端跟AI合作 , 实现一个可信数据在不同部门的流转 。 然后 , 经过这个平台1+3之后 , 联合我们的合作伙伴 , 能够使能不同的行业 , 构建万物互联、可信的智能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