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果财经|“颜值经济”下野蛮生长 美容小家电掘金考

“颜值经济”下野蛮生长 美容小家电掘金考
本报采访人员/李瑞娜/上海报道
近年来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颜值经济”几乎拔地而起 , 小家电领域各种品类、各种品牌的美容仪开始席卷这个“看脸的时代” 。
然而 , 短时间内快速膨胀的野蛮生长 , 也在这份“美丽”之下掩藏了诸多风险与代价 。
3·15前夕 , 《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通过市场调查发现 , 美容仪质量问题积重已久 , 许多产品在评测机构检测之下 , 只能充当鸡肋的“玩具” 。 甚至带货达人李佳琦在直播间力荐的一款TriPollar初普美容仪 , 实测温度竟超60℃ 。
多位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直言 , 美容仪市场之所以异常火爆 , 除了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 , 还与科技含量低、企业进入门槛低有关 。 与此同时 , “一本万利”的生意场又缺乏具体相关行业规范 , 难免会使该产业显现出畸形之态 。
频频“翻车”
随着新潮概念的不断输出 , 如今的家用美容仪早已从初期的洗脸仪、脱毛仪发展为包含激光、射频、强脉冲光等复杂技术的皮肤美容美妆品类 。
在各路美妆达人、时尚博主、电商主播等渠道的力捧之下 , 美容仪的宣传功效几乎让女性消费者没有太强的抵抗力 。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线上家用美容仪消费洞察报告》 , 在对20岁至49岁女性互联网用户的抽样调研中 , 有59%的女性表示曾经至少使用一种家用美容仪 。
然而 , 检测之下 , 美容仪的真实功效却让人始料未及 。 《南方都市报》日前发布的一份9款家用美容仪产品检测报告显示 , 网红品牌TriPollar初普、Me-Smooth等两款美容仪产品 , 工作表面温升超过标准限值 , 消费者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皮肤低温烫伤 。 同时 , 中国家电网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的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也表明 , TriPollar初普StopEye美容仪在使用时温度最高 , 超过了63.7℃ , 存在很大的烫伤风险 。
不过 , 对于这一结果 , 初普似乎并不买单 。 采访人员查询TriPollar初普天猫旗舰店发现 , 该款产品仍在正常销售 , 旗舰店天猫客服直言 , StopEye根据国际电气安全标准IEC 60335-2-23做了产品检测 , 检测结果含加热安全部分均合格 , 该产品没有安全风险 。
不过 , 作为TriPollar初普品牌的国内运营实体 , 南京美洲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却没有进行公开回应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 , 2019年12月30日及2020年5月14日 , 曾因违反广告内容规定而被南京市建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
有意思的是 , 知名打假人王海曾公开质疑TriPollar初普与另一品牌SMOOTHSKIN慕金的pure脱毛仪 , 存在谎称具备FDA认证的虚假宣传问题 , 这两个品牌不仅都是李佳琦带货 , 甚至工商信息显示实际控制人还曾是同一个人 , 曾同处一间办公室 。
事实上 , 美容仪翻车的 不止TriPollar初普与SMOOTHSKIN慕金 。 采访人员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 , 以“美容仪”为关键信息检索 , 跳出的投诉结果竟高达420条 , 涉及雅萌(YA-MAN)、Refa 、NEWA、notime、skeen、DrArrivo等多个品牌 , 产品金额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 投诉内容大多围绕使用效果不佳、质量与宣传不符等问题 。
对此 , 去年8月 , 深圳市消委会还专门耗时3个月的调查试验结果 , 指出参与试验的10款高销量家用美容仪中 , 有6款产品的镍释放量超标 , 2款产品在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的风险 。 另外 , 有5款产品的清洁功能卸妆不干净 , 甚至不如用手清洁 。
资本狂欢
尽管如今美容小家电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 但其身处的市场蛋糕仍在进一步加大 。
据了解 , 中国美容小家电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3年 , 从清洁类美容仪斐珞尔和科莱丽进入中国市场开始 , 这一细分领域便开始一路狂奔 , 尤其是疫情引爆的“宅经济” , 更为美容小家电的爆发添了一把力 。 天猫数据显示 , 2020年 , 国内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60亿~80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 。
足够大的市场诱惑之下 , 随之而起的便是资本流入的暗潮汹涌 。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 , 我国美容仪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自2014年开始增速迅猛 , 在2019年达到井喷 , 一年内注册数近1.5万家 , 增速超过50% 。
与此同时 , 为了与雅萌、Refa、松下、TriPollar等国际品牌争锋中国美容小家电市场 , 国产品牌如金稻、美悟等也纷纷鹊起 , 甚至传统家电品牌如美的、TCL也都推出了相关美容产品 。
大量的美容小家电已经生产 , 便经由天猫等电商平台分销各地 。 天猫平台“生意参谋”的数据显示 , 2016~2020年家用美容仪品类形成了快速的增长 , 2020年1~11月份交易金额达到了50亿元 , 11月份因为有“双11” , 交易额达到了15亿元 , 同比增长71.3% 。
值得一提的是 , 日前 , 作为日本美容仪品牌代表 , 雅萌发布了公司2020年5月1日~2021年1月31日合并财报 , 报告显示 , 借助中国市场的发展 , 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上涨64.9%至285亿日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 , 净利润大涨155.8%至31亿日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 。
与此同时 , 雅萌预计 , 2021财年(截至2021年4月)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上涨52.3%至350亿日元(约合20.8亿元人民币) , 净利润上涨158.6%至34.2亿日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 。
财务层面的快速攀升也从侧面提示了美容仪这一行当的暴利程度 。 据悉 , 公开资料显示 , 雅萌自身并没有工厂和设备 , 而是将所有的产品制造委托给外部工厂加工 , 而仅仅依靠业务外包 , 公司便做到了在2016~2020年近4年来毛利率都在64%以上 。
【贝果财经|“颜值经济”下野蛮生长 美容小家电掘金考】尽管暴利推动着市场快速增长 , 但整个美容小家电行业并不成熟 。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朱军直言 , 由于有些技术的界定不清晰 , 实际上家用美容仪产业目前在发展上还面临着很多的困局 ,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用美容仪标准体系的不够完善 , 这也是当前中国家用美容仪行业发展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