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澎湃社论:向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说不
文章图片
图1/1
智能手机时代 , 我们免不了要和各类App打交道 。 但是 , 打开App , 又是刷脸又是授权 。 广大用户最担心的事 , 就是个人信息的泄露 。 那么 , 常见App到底能收集哪些个人信息?
日前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下简称《规定》) , 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 将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
《规定》的出台 , 解答了公众的疑问 。 比如 , 订一部网约车 , App只能获取用户的电话、姓名、出发地和目的地之类的必要信息 , 而不能获取用户照片、性别等非必要信息 。
这就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用户的个人信息 , App不能再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 也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进行商业变现 , 将“此路不通” 。
2018年 , 中消协曾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 , 显示超九成App涉嫌“越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 很多用户在互联网上变成了毫无防备的“透明人” , 这样的情况必须改变 。
如今 , 保护个人信息的纵横网格正日渐完善 。 2019年 , 四部门曾联合印发《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 , 主要是规范App调取个人信息的方法 , 如明确告知、经用户同意等;而近日公布的新规定 , 则主要着眼于定义基本功能和必要个人信息 , 非常细致地将当前的主流APP市场扫描了一遍 。
必须不断规范、细化个人信息的搜集范围 , 就是因为面对App个人信息过度收集问题 , 用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 为了享受服务几乎没有多少话语权 。 所谓“隐私保护条款” , 也常常连篇累牍、形同虚设 , 对用户的意义极为有限 。
《规定》的出台 , 不仅给出了细致的界定 , 也给了广大用户维权的依据 。 诸如“就看个天气预报为什么还要刷脸”之类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这就是过度收集 , 可举报 。 面对那些“霸道”的App , 用户的底气更足了 。
公众乐见个人信息保护更有力 , 相关规定不断出台 ,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App市场十分复杂 , 在有效监管方面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 比如 , 现在不少App功能多元 , 横跨多个种类 , 要防止它们有意打擦边球 , 越界收集信息 。 总之 , 有法可依之后 , 执行环节更显重要 。
【澎湃新闻|澎湃社论:向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说不】由于手机应用的发展日新月异 , 有了《规定》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 有关部门仍需密切关注互联网产业的新变化尤其是手机App的开发新动向 , 做到与时俱进 , 让广大用户更安心、放心 。
推荐阅读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新闻|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飞船|2021中国航天年度照片,每一张都让人心潮澎湃
- 手机|小米将五年研发投入翻倍至千亿“死磕技术” 自研芯片澎湃P1主攻充电续航
- 宝将|相互宝将于明年1月关停,华为回应6亿元成立精密制造公司,俞敏洪正式进军直播带货,台积电1nm工厂敲定,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新闻|倒计时3天的澎湃新版块,背后是百年“烧脑”史
- mAh|?小米12Pro正式发布 搭载自研充电芯片小米澎湃P1
- 摄像头|小米 12 Pro 首发图赏:用清淡的素皮,包裹澎湃的骁龙
- 新闻|小米正式发布MIUI 13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