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林伯强
[ 相较于林业碳汇 , 蓝色碳汇具有更大的碳吸收速率 , 更高的储存密度以及更长的储存时间 。 相应地 , 遭到破坏的蓝色碳汇也会将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 更好地发挥蓝碳在实现“碳中和”的作用 , 需要保护和发展蓝色碳汇 。]
蓝碳是储存在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中的碳 。 相较于林业碳汇 , 蓝色碳汇具有更大的碳吸收速率 , 更高的储存密度以及更长的储存时间 。 相应地 , 遭到破坏的蓝色碳汇也会将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 更好地发挥蓝碳在实现“碳中和”的作用 , 需要保护和发展蓝色碳汇 。 中国海岸带以及近岸蓝碳发展潜力巨大 , 也面临着多重威胁 。 目前中国的蓝碳市场仍处于萌芽状态 , 仍需加强蓝碳的研究和利用 , 需要采取发展蓝碳的基金、探索标准的蓝碳信用认证和鼓励自愿碳市场等措施 。 对于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 保护和发展蓝碳具有重要的意义 。
蓝色碳汇
随着对沿海生态系统碳价值的认识逐步升级 , 科学家、政策制定者、生态系统恢复专家和碳项目开发商正在加强合作 , 制定有利于沿海生态系统的碳概念 , 旨在避免重复努力 , 分享相关经验 , 利用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 沿海蓝碳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 , 为碳融资提供了有利于湿地栖息地恢复和保护的新机遇 。 在所有人为碳排放中 , 约有四分之一来自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使用 , 大量排放来自排干的湿地和退化的沿海栖息地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制作了一份湿地补充报告 , 其中有一个专门章节是关于沿海湿地转换和排水过程中排放的碳核算 。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长期碳汇 , 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 海洋吸收了工业革命以来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 。 惰性溶解有机碳是一种在海洋中特有的长期储碳形式 , 主要由海洋微生物碳泵产生 。 海洋微生物虽然个体极小 , 多样性丰富 , 生物量庞大 , 仅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微生物每天所固定的有机碳就与陆地全部植物固定的有机碳量相当 。 此外在广阔的海域 , 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浮游生物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吸收并固定在有机质中 , 这些被固定的碳经由海洋生物泵实现由大气向海底沉积物的传输和储存 。 此外近海区域存在着大量的来自于陆地的颗粒性有机碳 , 未被微生物分解的大量不溶于海水的颗粒性有机碳将经由生物泵沉入海底 , 被长期储存在海底沉积物中 , 而溶解有机碳会由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成为长期溶解在海水中的惰性溶解有机碳 , 随着海流转移到更远的海域 。
海岸带植被能够快速固定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 。 据估计 , 海岸带湿地每年储存8400万到2.33亿吨的碳 , 碳封存速度是陆域湿地的10倍以上 , 其碳吸收速度是森林的3~5倍 。 全球海岸带植被栖息地 , 包括海草床、盐沼、红树林和巨藻等 , 只占全球植物生物量的0.05% , 但每年储存的碳量与陆地生物量相等 , 因此是最有效的碳汇之一 。 目前对于天然碳汇的保护更多地关注在陆生植被 , 而事实上蓝碳生态系统的损失率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是最高的 。 健康的蓝色碳生态系统储存和封存碳 , 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 支持生物多样性 , 并为沿海社区提供有价值的生态系统服务 。 据估计 , 如果不采取更多行动来维持这些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 , 大多数生态系统可能在20年内消失 , 当遭到破坏或损失时 , 它们将会把储存的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而导致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 , 成为重要的排放源 。 海平面上升和气温上升、近海钻探、侵蚀和污染等威胁导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迅速恶化 。 当受到保护或恢复时 , 蓝色碳生态系统将封存并以红树林、海草等有机物和沉积物的形式储存碳 。
海岸带湿地可以通过一定的人类干扰活动进行恢复 。 海岸带湿地的恢复项目活动多样 , 而且可以多种活动组合 。 当海岸带湿地得到保护和恢复时 , 生物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碳将会增加 , 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将会减少 , 减少土壤流失 , 扩大湿地面积 。
中国蓝色碳汇现状
蓝色碳汇是高效的长期碳汇 , 中国蓝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 , 在陆源营养物质的支持下 , 近海浮游植物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二氧化碳 , 大量来自于陆地的颗粒性有机碳被长期封存到海底沉积物中 , 广泛存在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所产生惰性溶解有机碳随着海流被转移到更远的海域 。 中国幅员辽阔 , 国境内分布着几乎全部的蓝色碳汇类型 。
中国的蓝色碳汇正面临多重威胁 。 由于人口和经济不断向沿海地区聚集 , 不断地向海洋与海岸带索取空间和资源 , 包括填海造地、水产养殖、航道规划、工业生产和滨海旅游等人类活动将会对蓝碳造成严重乃至极端严重的不可逆影响 。 大面积填海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不可逆转地退化 , 使得海岸带生态系统丧失碳吸收能力 , 同时还导致蓝碳存量的显著损失 , 将大量温室气体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去 。 由于湿地栖息地的破坏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 在土壤中储存了几个世纪的碳正在被释放回大气中 。 快速城市化的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区域经历了密集的围填海活动 , 其对碳储存的具体影响尚未被估计 。 此外 , 海水尤其是河口和海水养殖区域海域的富营养化也削弱了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运行 。 目前 , 陆地上普遍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 , 未被作物完全吸收的营养物质会大量输入海洋 , 形成氮、磷的富营养环境 。 过多的营养盐会导致海洋微生物降解更多的有机物 , 包括来自陆地的有机碳 , 这些有机物在富营养化的海洋环境中会通过生物的呼吸变成二氧化碳 , 释放回大气中 。
发展蓝碳的机遇和挑战
蓝碳为海岸带湿地恢复等项目提供了获得碳信用的机会 , 同时也是多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的纽带 。 蓝色碳项目利用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减缓价值来支持其自身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恢复 。 蓝碳项目的气候变化减缓效益通过将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和排放量与在没有项目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和排放量进行比较来确定蓝碳项目所引起的变化 。 这种具有气候效益的湿地恢复活动(增加封存和/或减少排放)可以在自愿碳市场上获得碳信用额度 。 然后 , 投资者可以支持湿地恢复 , 同时获得碳抵消作为回报 。 蓝碳在融资周期内将为土地所有者、其他使用者、政府和民间社会加强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了额外的激励 。 动机首先是经济方面的 , 但可能不止于此 , 一个得到认可的蓝碳标准将为众多项目活动提供蓝图、最好的实践指导 , 并为科学、技术和政策相关交流提供平台 。 此外 , 蓝碳是衡量和验证任何保护或恢复活动产生的环境效益的重要工具 。
国家适应计划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缓解项目提供了机会 。 国家适应计划是在《坎昆适应框架》下确立的 , 并在《巴黎协定》中被再次强调 。 非农产品的保护包括沿海生态系统土地使用变化、养护和恢复活动 。 鉴于沿海湿地提供的多重社会效益 , 这些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完全应该被包括在内 。 国家适应计划提供了一个进程 , 以满足最不发达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紧急和紧迫需求 。 国家适应计划使缔约方能够确定中长期适应需要 , 并制定和实施战略和方案 , 以满足这些需要 。 许多缔约方已经把沿海湿地包含在其国家行动方案/国家行动方案内 。
蓝碳项目同时产生许多共同利益 , 包括改善水质、加强可持续农业用地、提供栖息地以及保护海岸线免受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能力 。 这些蓝碳项目所具有的这些额外利益将会使其成为政府和企业优先考虑的事项 , 而且由于蓝碳相关的多种生态系统能够较为容易被当地居民感受到 , 从而更加容易受到支持 。 在地方一级 , 蓝碳项目可以通过提供收入、生存资源和额外福利(例如由完整湿地提供的沿海保护)直接改善沿海社区的居民生活 。 这种联系将有助于在各经济体之间推广蓝色碳信用额度 。
蓝碳衡量和标准化尚不成熟 。 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在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项目开发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 , 而且缺乏蓝碳数据 。 要形成增加私人对沿海和海洋保护项目投资 , 建立标准化的蓝碳监测体系以计算出可信的蓝碳数据是一个的关键途径 。 而目前关于海岸带湿地和海洋微生物泵温室气体通量和潜在碳汇的精确数据 , 以及监测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没有成熟的操作方法 。 此外 , 蓝色碳汇的恢复往往伴随着其他类型的收益 , 例如蓝碳生态系统的改善 , 将有效增加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面积 , 从而带来更优质的渔业资源等 。 因此 , 蓝色碳收入来源可能需要与可持续渔业、生态旅游和沿海基础设施等项目相结合 , 而这种与其他项目相结合的蓝碳项目在计算收益的时候 , 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
蓝色碳汇投资面临一定的风险 。 由于补偿市场没有完全商品化和信贷定价很复杂 , 意味着价格不仅在不同的标准之间存在差异 , 而且在不同的项目类别之间也存在差异 。 价格波动有可能会使得投资者的行为变得更不稳定 。 此外 , 从自然环境的方面来考虑 , 沿海生态系统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 由于海平面上升、气温变化和沿海土地开垦 , 其退化率可能高于陆地生态系统 。 因此 , 项目开发商考虑潜在的气候变化影响变得越来越必要 。 缺乏解释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预测能力的小型干预措施 , 可能无法确保长期蓝碳项目取得成功 。
另一个风险是 , 在某些情况下 , 养护和恢复沿海生态系统的成本可能高于潜在收入 。 蓝碳生态系统大多靠近海岸线 , 因此比较难达到具有成本效益的养护或恢复项目的规模 。
此外 , 如果其他土地用途的收入 , 如旅游业 , 高于出售蓝色碳信用的预期收入 , 这些信贷本身将不足以证明保护的合理性 。
中国蓝碳市场仍处于萌芽状态 。 只有通过可衡量和标准化 , 蓝碳才有可能被引入碳市场 , 而想要在全球碳市场进行交易 , 还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方法来衡量 。 蓝碳在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 现有的碳抵消测量和监测方法针对陆地生态系统 , 并不包括沿海、海洋或湿地土壤和生物量中储存的碳 。 在中国境内的各类蓝色碳汇的形成过程以及发展机制仍未完全探明 , 相应的认证标准体系仍未建立 。 但是 , 国际机构及各国政府正在积极修订包括蓝碳在内的碳监测方法并将其纳入政策框架 , 鼓励私人投资蓝碳抵消部分碳排放 。 通过有效地发挥蓝色碳汇的价值和潜力 , 中国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蓝碳发展的经验 , 提高国家在国际蓝色碳汇发展中的话语权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
如何保护和发展蓝色碳汇
需要将蓝碳纳入国家碳清单的框架 。 为了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管理对策 , 并为国家和全球温室气体账户提供严格的数字 , 需要将蓝色碳生态系统纳入各国根据《气候公约》提交的官方温室气体清单 。 一个关键的机会是各国将沿海湿地纳入国家碳清单 。
积极寻求利用国际组织用于发展蓝碳的基金 。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 , 再到哥本哈根会议 ,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努力将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碳汇能力纳入现有的政策框架 。 例如 , 国家缓解行动正在探索纳入蓝碳项目的方法 , 允许各国根据《国家行动方案》提出自己的缓解措施和筹资机制 。 红树林恢复等作为适应或缓解气候变化的蓝碳项目 , 可以合理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绿色气候基金供资 , 比如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实施红树林恢复试点项目等 。
探索标准的蓝碳信用认证流程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及相关的国际气候政策是碳信用的来源 。 衍生出投资价值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 成为碳信用的核心 。 碳排放权交易是公共交易中具有商品属性的稀缺资源 , 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经济手段 。 探索蓝碳汇碳碳信用认证流程 , 有利于通过国际蓝碳交易市场促进国内蓝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
鼓励蓝碳在自愿碳市场进行交易 。 自愿碳市场是小型项目利用碳融资的理想之选 。 自愿市场允许在监管体系之外买卖碳抵消 。 碳市场需要作为购买和销售碳抵消的平台 。 恢复潮汐湿地、盐沼、红树林和其他沿海生境为固碳和减少排放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 在过去几年中 , 一些项目已经通过了减排认证 , 并被授予自愿碳市场的碳信用额度 。 高昂的认证费用可能对项目构成另一个挑战 ,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小型项目 。 大部分固定成本是在项目登记之前发生的 , 而碳收入只有在项目注册和信贷在市场上发放和交易后才能获得 。 为了支付交易成本 , 项目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足够的信用额度 , 意味着小型碳汇项目面临很大的金融压力 , 需要出台合适的政策提供支持 。
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 , 陆海统筹治理富营养化 。 政府需要制定或修订的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的政策和方案 , 并将这些政策方案推广和落地实施 , 例如建立保护区、划定海岸带生态红线等 。
【大气|保护和发展蓝碳 助力“碳中和”】(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下架|APK Installer 和 WSATools 同时躺枪:冒牌应用登陆微软应用商店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Apple|法官称苹果零售店搜包和解协议虽不完美,但可继续进行
- 部落|excel固定显示行列视频:应用冻结窗格同时固定标题行和列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