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25

2017 年 , 面对当时国产手机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 , 魅族推出了一款配置了后触屏的手机——魅族 Pro 7 。 这块 1.9 英寸的后触屏 , 让用户在利用背面摄像头自拍时仍能看到自己 , 就算反放手机时也能及时收到各种信息提示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2/25

电话、短信、上网 , 这些是当今手机科技无论如何发展 , 都绝对不可抛弃的核心功能 。 除此之外 , 越来越强的性能 , 越来越高清的摄像头和占屏比越来越高的屏幕也成为近 10 年手机发展的共有趋势 , 人们从不怀疑这些进步会停滞 , 也从不担心这些功能会消失 。
但手机有那么一些需要搭配硬件才能施展的能力 , 像魅族的背屏一样 , 或许因为使用等级不那么优先 , 使用人数较少 , 导致其在手机功能的装配上‘可有可无’ , 它们有没有存在必要性 , 等你来判断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3/25

红外遥控
1955 年 , Zenith 电器公司员工尤金?波利发明了最早的电视遥控器——‘FLash-Matic’ , 这种遥控器使用可见光照射电视机的接收区域 , 来达到换台 , 静音和电源开关等功能 , 但这种遥控器必须对准电视才能使用 , 其灵敏度也受到房间明暗的影响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4/25

一年后 , 同一公司的罗伯?爱德勒发明了超声波遥控器——‘Zenith Space Command’ , 这款遥控器解决了上述干扰问题 , 却会被一般超声波干扰 , 并且会对部分人和宠物造成不适 。
直到 80 年代 , 红外线半导体装置才被发明出来 , 使用红外线进行遥控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 传输距离远 , 成本低等特点 , 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都采用红外线遥控器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5/25

然而进入千禧年后 , 使用遥控器的设备实在是太多了:电视 , 机顶盒 , 空调 , 风扇 , 空气净化器等等 , 每一件设备都配备一台遥控器 , 使人眼花缭乱 。
这时候拥有红外遥控功能的手机就派上用场了 , 譬如现在的小米手机就自带‘万能遥控’功能 , 只要选择相应的设备和品牌 , 手机就可以自动进行匹配 , 从而达到‘多种设备 , 一台遥控’的成就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6/25

‘万能遥控’覆盖的电器品牌十分全面 , 使用起来准度和功能也和原来的遥控器差别不大 , 真正对得住‘万能’二字 , 以手机为遥控 , 既方便又省电池 , 还免去了翻来覆去找遥控器的烦恼 。
要使用手机的红外遥控功能 , 手机上必须有红外线传感器 ,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手机是否拥有红外遥控功能呢?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观察手机顶端有没有像摄像头一样的发射器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7/25

具备红外遥控功能的大多是华为、小米、HTC 的中、高端机型 , 而苹果甚至没有一款手机拥有这个能力 , 其唯一的红外控件仅用于面部识别和红外距离感应 。
红外遥控没有全面铺开的原因在于如今越来越多电子设备都利用蓝牙或者 WIFI 代替了红外进行无线传输 , 而手机越来越高的配置所需要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 不少厂商就选择像放弃 3.5 MM 耳机接口一般 , 放弃了红外传感器来给性能腾出更多的位置 。
相比蓝牙和 WIFI , 纵使红外线技术似乎已经成为‘旧时代’的产物 , 但因为其成熟的技术和悠久的使用历史 , 至今依旧有着极高的普及率 , 而拥有红外遥控功能的手机带着它这份‘向下兼容’的包容力 , 架起了由模拟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桥梁 。
NFC 功能
NFC 全称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中文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 , 最早诞生于 2004 年 , NFC 与 IC 卡运用的集成电路技术类似 , 都是在一个极短距离内接触进行快速响应的功能 , 具备使用方便、响应迅速的特点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8/25

拥有 NFC 功能的手机 , 能够在非网络环境下 , 摇身一变 , 成为多种 IC 卡片的集合体 。
目前 NFC 最适用的 3 大用途是:公交卡、门禁卡和银行卡 。 当我们坐公交、开门禁 , 进行移动支付的时候 , 只需要拿出同一台手机靠近设备感应 , 便完成了各种以往需要掏出不同卡片才能完成的任务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9/25

如果使用公交地铁卡已成为习惯 , 不想用 NFC 手机替代时 , NFC 功能依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直接充值 。
公交地铁卡总免不了要定期进行充值 , 如果遇上高峰期 , 甚至要去缴费窗口排队 。 有了 NFC 之后 , 我们可以直接将公交卡贴在手机背部 , 进行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充值 , 平时运用还将节省不少找能充值的便利店的时间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0/25

此外 NFC 还有一个冷门功能——数据传输 , 只要把两个手机的 NFC 功能打开并贴在一起 , 就可以进行图片 , 音乐 , 视频等文件的传输 。
如此方便的 NFC, 为什么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呢?其原因在于引入时间的尴尬——NFC 功能在 2004 年诞生 , 而中国正式提出全面推进手机 NFC 支付是在 2009 年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1/25

NFC 引入后因各种终端设备技术间的不支持、不适应 , 以及‘滴’手机支付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在中国培养起来等原因 , 两年也未在中国铺开市场 , 结果在 2011 年 , 随着智能机摄像头精度的提高 , 二维码功能崛起了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2/25

比起使用 NFC 需要在手机上植入芯片和改造 POS 机等硬件 , 二维码只需要在 app 上‘扫一扫’就可以实现移动支付 , 这无疑让 NFC 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 。
压感屏
作为一名绘画爱好者 , 我最初接听到 ‘ 压感’二字是在选购用来板绘的数位板时:拿着一支笔在一块黑色的东西上画 , 居然可以在电脑上呈现出各种随心所欲的线条 , 如此方便、直接、流畅 , 真是前所未有的惊喜体验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3/25

后来 , 这块黑色的板子变成了可以显示图像的平板屏幕和数位屏 , 再后来 , 手机上也开始搭载能根据手指按压力量而作出不同反映的压感屏了 。
苹果公司最初在 iPhone 6S 上加入了支持压感功能的屏幕以支持它的 3D touch 功能 , 而 3D touch 功能在 iPhone XR 以后的手机中被 Haptic Touch 所取代 。 Haptic Touch 实际上一款根据按压时长来感知压力事件的软件技术 , 并不需要搭载传感器硬件来支持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4/25

Android 手机方面 , 华为、魅族、等品牌都曾经在压感屏方面做过探索 , 如华为 P9 Plus、魅族 PRO 6 等高配机型都搭载有压感屏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5/25

那么压感屏幕对于一款手机来说 , 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后面又为何被各大厂商放弃使用呢?
其实无论是 Android 还是从苹果手机 , 压感屏的用处都是大同小异的 , 以按压力度的大小代替一些虚拟按键和和手势操作是最常被用到的地方 。
以苹果手机为例 , 用户用得最多的是重压打开应用快捷菜单、输入文本自由移动光标、图片预览和小白点锁屏 。 在桌面中 , 使用较强的力度按触 app 图标即可弹出快捷菜单 , 与平时轻按是触发桌面布置与 app 的删除情况并不相同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6/25

其实相比于在一些便捷性上的贡献 , 压感屏更加重要的能力应该体现在对书写笔迹的还原上 , 这也是压感被创造出来的初衷 。 所以真正必须用到压感的其实是一些艺术创作类 app , 例如不久前提到过的 《Procreate Pocket》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7/25

这些绘画类 app 往往需要通过感受画手们时刻变化着的笔触压力来呈现粗细、浓淡不一的笔锋 , 所以有压感屏的支持十分重要了 。 然而手机屏幕的大小比起平板设备来说 , 实在是太捉襟见肘了 , 因此真能用上手机压感屏作画的机会并不多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8/25

我们知道现在手机压感屏的热潮已经退却 , 市面上已经很难在找到支持压感屏的手机了 , 高昂的成本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况是它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19/25

无论多么强大硬件都需要好用的软件来支持 , 而压感屏的较高成本致使这项技术只能见于苹果和 Android 的部分高配小众机型 , 从而很难调动 app 生产者去开发与之配适的应用 。 加上未来的手机屏幕有向折叠屏发展的趋势 , 目前的压感硬件还没法与柔性屏幕相适应 。
3D 拍摄组件
想要拍出具有纵深的影像数据 , 或者进行 3D 扫描 , 只靠一颗摄像头是不行的 。 3D 拍摄组件是一组配合起来使用能感知摄影对象的纵深能力的手机硬件 。 结构光、 ToF(Time of Fight)或者激光雷达是目前手机 3D 摄影感知纵深的几种方案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20/25
▲ 小米和荣耀的副总曾就应该用结构光还是 ToF 产生过争论
以应用 ToF 技术的手机为例 , 在调用 3D 拍摄能力时 , 手机将通过发送红外光束 , 并计算光束从发出到被物体反射的时间差来完成画面纵深测距 , 从而来换算物体与手机的距离 , 获得深度信息 , 这些信息再与传统摄像头拍摄的影像进行匹配 , 于是有了 3D 影像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21/25
▲ 原理展示图来自网络
2017 年 9 月 , 苹果发布新机 iPhone X , 前摄搭配 TrueDepth 传感器开启了在手机上应用深感捕捉技术的先河 , 随后小米、华为、OPPO、vivo 等厂商也紧跟步伐 , 在 2018 年陆续推出搭载了 3D 摄影组件的手机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22/25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 面容识别是 3D 摄像组件运用得最出彩的功能之一 。 面容识别技术其实早在 Android 4.4 时已经有了 , 但当时技术不成熟 , 所以只要用一张相片就可以骗过手机了 , 3D 摄像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弥补了平面面容解锁的不足 。
除了协助面容解锁 , 手机上的 3D 摄影组件还能搭配 app 实现深度测量、运动捕捉(用于体感游戏)、实景扫描建模等功能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23/25

目前大部分手机的 3D 摄影组件都是要么在前(用以人脸识别)要么在后(用于深感摄影) , 使用前摄进行扫描时很难看到画面的情况 , 扫描的结果并不理想 , 下图已经是用 iPhone11 的前置镜头尝试了多次以后才能呈现的结果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24/25

上面这些提到的这些‘硬功能’虽然并非所有手机都配备 , 但是已算是少数里面的多数了 , 而像背部水墨屏、折叠双屏、投影等则更是罕见 。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
文章图片
图25/25
▲ <font cms-style="font-L">从上至下分别是:海信 A6、VVETIME 以及 LG G8X 手机</font>
【爱范儿|你怀念3D Touch了吗?来看看这些手机上的"非必须"功能】尽管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时常引发人们对‘手机是否应该配备它们’的讨论 , 但我想正是它们在一些生活的小细节上发挥出的惊喜效果 , 让手握设备的用户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小确幸以及满足那份希望与众不同的虚荣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