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原创 王大牙 全现在 收录于话题#我们需要的趣闻与新知127个
专注深度报道的新媒体不多 , 请关注全现在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文章图片

作者 | 王大牙
人们不喜欢无聊 。 但一些科学家和评论家却表示 , 无聊 , 并非一无是处 。
01////
无聊:古老的命题
20世纪30年代 , 美国纽约市立学院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巴马克( Joseph Barmack) , 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无聊”的心理学实验 。 他想了解工厂工人如何处理单调的劳动 , 以及如何防止随之而来的疲劳感 。
他把一些大学生带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 , 让他们做一项单调重复的任务 , 同时测量血压和注意力等变量 。 实验前 , 这些学生都服下了安非他命 ,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刺激剂 , 用来治疗注意力不足引起的过动症 , 以及嗜睡症和肥胖症等 。
这个实验发现 , 在服用这类药物后 , 人们即使在做极度无聊的事情时 , 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也有所减轻 。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 , 金钱也会带来类似于药物的效果 。
巴马克教授思考的是一个人类社会中的古老问题 。 早在公元一世纪 ,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就捕捉到了无聊带来的不安感:“同样的事情要持续多久?人们肯定会打哈欠 , 睡觉 , 吃饭 , 还会渴、会冷、会热 。 难道这都没有尽头吗?”
在中世纪 , 无聊被称为阿西娅(acedia) , 它被神学家们认为是一种恶习 。 “因为无聊代表了对宗教职责的忽视 , ”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鲁坦斯大学哲学与社会系博士后约瑟法·罗斯·贝拉斯科(Josefa Ros Velasco)说 , 后来在19世纪和20世纪 , 无聊又被认为是工业化或资本主义的产物 , 是上层阶级的疾病 。
“今年是个无聊之年 。 ”最近 , 她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无聊研究协会 , 专门针对当下社会的无聊情绪进行研究 。
如果你把视线转向文学或哲学 , 你会发现 , 无聊往往被认为是个人、道德或社会的失败 。 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在《论存在的虚无》(On the Vanity of Existence)中写道 , 无聊 “就像一只猛禽 , 盘旋在每个无忧生命的头顶” 。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文章图片

叔本华(Schopenhauer) 图:网络
人们对无聊的评价 , 从罗马帝国到中世纪 , 再到今天 , 一直在变化 。
现代很多研究都表明 , 长期处于无聊和一些糟糕的后果有相关性 , 比如抑郁症、焦虑、赌博、辍学、以及冒险和冲动行为等 。
最近 , 美国采访人员卡德拉·皮尔-路易斯(Kendra Pierre-Louis)在新媒体项目“元素”上发文称 , 容易感到无聊的人们 , 更倾向于打破社交隔离的规则 , 他们更可能举办过社交聚会 , 或者不太遵守公共卫生部门建议的社交频次 。 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 , 一项调查也发现 , 无聊 , 是人们遵守防疫条例的最大障碍 。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文章图片

卡德拉·皮尔-路易斯(Kendra Pierre-Louis) 图:网络
那些有“无聊倾向”的人 , 也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太健康的策略来应对无聊 , 比如酗酒、吸毒 , 或者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 比如游戏或社交媒体 。
这些论调都暗示着 , 无聊会把人带向不好、阴暗甚至毁灭性的地方 。 然而 , 在越来越多人抱怨无聊的今天 , 人们对无聊的认识 , 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面了 。
02////
作为保护和提醒机制的无聊
翻看今年的英语报道 , 我们会发现 , 很多作者和编辑都希望能在这个“无聊之年”挖掘出无聊的积极面 , 他们试图将无聊时刻重塑为一种释放创造力和生产力的状态 。
比如 , 《卫报》一篇题为 《为什么无聊是好事》的文章 , 将今年描述为 “无聊的繁荣时期”;BBC也在5月发表了一篇文章 , 谈到“无聊如何激发创造力”;《哈佛商业评论》也发文拥护“无聊的创造性优势” 。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那么 , 它究竟是一簇点燃创新精神的火花 , 还是一种不好的精神压力呢?
最新的研究将无聊理解为一种信号 , 它表明你当下所做的事情对你而言没有意义 , 没有抓住你的注意力——这是一个中性信号 , 无聊并不会直接导致好的或坏的事情发生 。
当代美国哲学家安德烈亚斯·埃尔皮多罗(Andreas Elpidorou)把无聊比作肉体的疼痛:它给人不好的感觉 , 却是一种警示信号 , 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 对疼痛的反应 , 则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要么继续做让你疼下去的事情 , 或者寻找不同的方法让痛感消失 。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文章图片

安德烈亚斯·埃尔皮多罗(Andreas Elpidorou) 图:网络
丰富的创意实践可能会为你提供积极的工具 , 用以对抗无聊 。 如果你喜欢艺术、写作或音乐 , 并为这些爱好腾出时间 , 当你感到无聊时 , 它们就会为你所用 。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 有些人可以把无聊当作创造力的源泉之一 。 美国采访人员马努什·佐莫罗迪(Manoush Zomorodi)在2017年写了一本书 , 讲述了无聊如何成为自己的创作工具 , 这本书的名字叫《无聊与辉煌:如何利用放空解锁最有生产力和创造力的自己》 。
但无聊这种状态本身 , 并没有什么内在的东西能引发创造力 。
虽然无聊可能有好处 , 但它并不是一种人们想要在其中徘徊、或者寻求的状态结果 。 “这是一件需要努力克服的事情 , 就像一种边缘状态 。 ”加拿大约克大学临床心理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家约翰·伊斯特伍德(John Eastwood)说 , 如果有能力应对无聊 , 它才会给我们带来益处 。
一项研究发现 , 那些声称自己的生活因宗教信仰而更有意义的人 , 经历着更少的无聊时刻 。 “我们认为这表明 , 赋予生活的意义感可以防止人们感到无聊 。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温拿德·蒂尔伯格(Wijnand A.P. van Tilburg)说 。
除了无意义感之外 , 注意力缺失可能也是造成无聊的原因之一 。 “简单地说 , 当我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或不能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找到意义时 , 我们就会感到无聊......这两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 , 都会引起无聊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艾琳·韦斯特盖特(Erin Westgate)说 。
03////
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无聊
如果能认识到无聊对心理健康的价值 , 或许能帮助人们找到一些行为的意义 , 或许也能更宽容地对待无聊时刻 。
现代生活中 , 人们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总是被书籍、电影、Netflix、烹饪或互联网包围 , 经常处于“想找事情做”的状态 , 却没有任何活动能坚持下去 。
为一个无聊的人提供一个清单 , 列出他们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 能解决问题吗?“这就像告诉一个溺水的人赶紧游上岸 。 ”伊斯特伍德说 , “无聊的人知道有事情可做 , 但这不是问题所在 。 问题是 , 他们不想做那些‘可以做的事情’ 。 ”
也就是说 , 无聊的人 , 总想做点什么 , 但却没有某件明确的事情想做——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Leo Tolstoy)曾用“指向欲望的欲望”(the desire for desires)来精辟描述这种感觉 。
20世纪30年代 ,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征服幸福》中 , 写了一章关于无聊的内容 。 他认为 , 无聊在现代社会并没有变得更普遍 , 但是人们却越来越害怕无聊——因为害怕 , 所以它越来越成为一种威胁 。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文章图片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图:网络
这一点在今天仍然适用 。 当我们害怕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时 , 我们更有可能从这种感觉出发 , 走向一种会带来问题的行为 。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S?ren Kierkegaard)说无聊是万恶之源 。 但伊斯特伍德认为 , 克尔凯郭尔的意思是 , 它之所以邪恶 , 是因为我们无法容忍它 。
容易感到无聊的人往往会更经常地胡思乱想 , 或者让无聊带来地负面情绪在他们的脑袋里疯狂地循环 。 当他们刚开始感到无聊的时候 , 就会琢磨自己有多无聊 , 有多讨厌 , 他们无法摆脱这些想法 。
也就是说 , 害怕无聊的人 , 反而更容易感到无聊 。
完美主义者也可能会更容易感到无聊 , 因为他们试图找到“最好“或“正确”的事物 , 他们试图找寻一种解决无聊的完美途径 。
人们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也会影响无聊感 。 伊斯特伍德把人分成两种:一种是以快乐最大化为动机的人 , 一种是以痛苦最小化为动机的人 。
试图将痛苦降低到最少的人 , 总是会构想某件事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因素 , 这会让他们在身体上或心理上不舒服 。 而想让快乐最大化的人 , 则不断地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机会 , 却不那么在意任何潜在的痛苦 。
伊斯特伍德指出 , 如果你在这两种特质上都很极端 , 那你可能就更容易经历无聊的时刻 。
“对于快乐最大化的人来说 , 这个世界就是不会有足够的快乐或刺激 。 ”伊斯特伍德表示 , 我们日常生活里必须要做的那些琐事 , 比如洗衣、纳税、洗碗、社交隔离等等 , 在这种人的生活中 , 会变得无比枯燥 。
而对于寻求将痛苦降到最低的人来说 , 他们则会避开许多潜在的、令人不舒服的遭遇 , 迟迟不做出行动或改变 , 进而陷入单一和缺乏变化的环境 。
03////
无聊也是环境的产物
人们对无聊有一种归咎于个体的迷思——有一种说法是 , 只有无聊的人才会感到无聊 。 但是 , 个体的性格差异并不足以解释无聊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 。
在韦斯特盖特设计的一项实验中 , 有些人宁愿电击自己 , 也不愿单纯地坐在房间里思考 。 如果说无聊是行动的一种动力 , 那么在面对无聊时 , 人会选择积极或消极的行为 , 也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在那项实验中 , 被试者们能够化解无聊的唯一方式 , 就是电击自己 。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文章图片

艾琳·韦斯特盖特(Erin Westgate) 图:网络
这让人们开始思考环境对无聊感受的影响 。 在韦斯特盖特实验室一项尚未公开发表的研究中 , 她和同事考察了美国不同州的人的无聊程度 , 对地区性无聊进行了研究 。
他们发现 , 在社会生态多样性方面程度较低的州 , 人们更容易感到无聊 。 而这些州有更高的酒精和毒品使用率 , 以及更高的毒品相关的死亡率 。
“还不能对此做出因果性的解释 。 但这暗示着 , 无聊并不只是个体差异的结果 。 特别是在美国 , 我们社会的主流声音要求你必须坚强 , 能够承受不良情绪 , 让你不要屈服于无聊 。 ”韦斯特盖特说 , 这种社会期待会让人们意识不到 , 如果换一个环境 , 无聊将变得更容易对抗 。
由于现代社会“效率为王”的心态 , 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 。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 , 就会转向社交媒体、电视或网络等娱乐方式 。 在正常情况下 , 这些都是解决无聊的成功良方 , 但现在也许不是了——我们的时间被填得太满了 , 以至于我们现在不去考虑哪些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 , 真正让我们感到充实的 。
当我们从狂热的活动中抽离出来 , 如果拥有大段的时间去无所事事 , 本是一种健康的反应 。 “但现在人们常常把无所事事等同于无聊 。 对我来说 , 这是对无聊的根本误解 。 ”伊斯特伍德说 。
04////
重塑自己的机会
“我不认为无聊会让我们变得有创造力 。 我们必须独立地培养和专注于创造性活动 , 不管我们是否感到无聊 。 ”滑铁卢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试图解决无聊的建议清单 , 但是这些途径都非常个人化 , 因为它们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个性和环境 。
不过 , 他还是给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建议:冷静下来 ,尽量不要让无聊的状态激起不安和焦躁;心态可以成为对抗无聊的工具 , 在无聊时刻到来的时候 , 它会让你对自己少一些评判 , 少一份恐慌 。
无聊也可以被当作一个了解自己、重塑习惯的机会 。 考虑一下你的家庭环境 , 给自己多一些有创意性的活动选项——即使在不无聊的时候 , 也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完成它们 。 这可能会让你对无聊有所准备 。

实验|无聊简史: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文章图片

图:Vice
当然 , 在新冠期间 , 如果一个人遵守严格的社交隔离准则 , 这一切可能依旧远远不够 。 你可能还是会感到无聊 。 伊斯特伍德和丹克特建议称 , 在这些情况下 , 无聊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时间来反思最重要的事情 。
范蒂尔伯格和他的同事也发现 , 追忆往昔可以为一些人提供解闷的解药 。 反思你的过去 , 以及你重视的时刻和人 。 “这些记忆会给生活赋予意义感 。 这似乎确实解决了那一刻的无聊 。 ”蒂尔伯格说 。
生活中总是会有无聊的时刻 。 眼下 , 人们可能要学习的 , 是与它共处 , 与它打交道 , 而不是天真地“倡导”或者“回避”无聊 。
_原题《如果你感到无聊 , 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 | 无聊简史》
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