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韩国科学家要用这支马克笔 送你一朵3D打印小红花
出现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 3D 打印技术 , 能把计算机上的模型变成实物 , 可以说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生产制造的认知 。2015 年 , 原本任职于 SpaceX 和蓝色起源的两位 90 后创立了 Relativity Space 公司 , 旨在 3D 打印出用于商业轨道发射服务的运载火箭 。
文章图片
【火箭发动机正在进行关键测试】
2017 年 ,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运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软体人工心脏 。
文章图片
疫情期间 , 由于医疗防护物资紧缺 , 基于 3D 打印技术的口罩、护目镜等一时间也派上了用场 。
其实 , 3D 打印技术已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航空航天、工程施工、医疗、教育、地理信息系统、汽车等垂直领域受到了广泛应用 , 而 3D 打印通常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 , 即我们常说的 3D 打印机 。
3D 打印机虽然在工作原理上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 , 但打印材料却不同——3D 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的金属、陶瓷、砂、塑料等可粘合打印材料 。
那么 , 除了 3D 打印机 , 还有什么工具可以实现 3D 造物?
最近一组韩国科学家给出了答案:一支看似平平无奇的马克笔 。
用笔写下几个字母 , 它们在脱离玻璃“画板”后 , 竟然有了 3D 立体的样子 。
文章图片
2021 年 3 月 24 日 , 相关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 题为 Direct 2D-to-3D transformation of pen drawings(直接实现 2D-3D 转换的画笔) 。
文章图片
论文作者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Bio-MAX 研究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生物工程跨学科项目、纳米系统研究所)、国立蔚山科学技术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多维可编程物质研究中心) 。
一支神笔 , 两种材料
无疑 , 二维制造简单 , 适合大规模生产 , 但其输出仅限于平面结构 。相比之下 , 3D 制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相对缓慢、复杂 。
基于此 , 科学家们打造 3D 结构的一个思路是 2D 向 3D 转换——也就是说 , 基于容易制备的 2D 结构 , 构建复杂的 3D 结构 , 从而使得 3D 制造的效率提升、难度降低 。此前就有科研团队通过将二维平面薄片折叠、弯曲和组装 , 实现了诸如折纸、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甚至 4D 打印的例子 。
思路有了 , 具体采用什么载体来实现呢?
研究团队想到了二维空间中最具创意、最方便也最常见的思想表达工具:笔 。
他们希望通过开发一种新型 2D-3D 转换技术 , 将画笔之下原本的 2D 形状转换成 3D 物体 。
这一方法基于一种形变机制 , 研究人员将这种机制称为“表面张力辅助转化”(Surface tension–assisted transformation , STAT) 。
简单来讲就是 , 画笔画下形状、油墨变干成膜后 , 受到表面张力驱动的油墨膜会选择性从“画板”上剥离下来 。
文章图片
【VR|韩国科学家要用这支马克笔 送你一朵3D打印小红花】问题来了 , 为什么是选择性剥离呢?
原因就在于研究团队用到的两种材料:
- 一是含有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的油墨 , 在干燥后形成疏水性薄膜 。当 PVB 膜浸入水溶液中 , 会受毛细作用力与“画板”分离 , 接着受表面张力漂浮在水溶液表面 。
- 二是表面催化自由基聚合(SCIRP) , 即一种高分子涂层 , 主要用于固定、强化 PVB 薄膜的 3D 结构 。

文章图片
高自由度 2D-3D 转变
实际上 , 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自由度 ,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它可以在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画板”上制造 3D 结构 , 比如玻璃、塑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陶瓷、金属等 。

文章图片
二是“画板”也不必是平整的表面 , 石头、叶子上都可以进行 3D 制造 。

文章图片
三是可以在传统 3D 打印系统难以打印的位置操作 。比如研究团队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上画下形状 , 最终设计出了“不可能的瓶子” 。

文章图片
需要解释的是 , 上面这种“不可能的瓶子”在数学领域被称为是“克莱因瓶”(Klein Bottle) , 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 , 在拓扑学中是一个不可定向的拓扑空间 。
可见 , 这种形变机制简单直观 , 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来预测产生的结构转换 , 也不需要笨重的设备 。
值得关注的是 , 这一方法还可以与传统印刷技术相结合 , 结合绘图(低成本、简单)和印刷(大批量生产复制)的特点 , 比如像下面这样批量生产 3D 小红花 。

文章图片
不难想象 , 未来基于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自动印刷系统 , 这种方法将会用于更为精确的大批量制造 。
推荐阅读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数据|全球5G下载速度普遍下降,韩国、中国等除外
- Apple|韩国要求苹果和Google删除"玩游戏赚钱"的游戏类别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IT|科学家预计这波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将在1月见顶
- 辅助|地平线余凯:科学家变成创业者,最不能改的就是「求真」
- 量子|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 视点·观察|三只松鼠广告之争,还是要用法律判明是非
- wx|微信小技巧:只要用过网页版文件传输助手你就可以使用网页版微信
- 青少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