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奖励|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350个


一次性奖励|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350个
文章图片

二〇二〇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智慧停车系统”展示 。 (资料图片 采访人员 冯炜 王旭东 摄)
本报讯 促成303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 , 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00余家 , 同比增长40%以上……去年以来 ,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 30日 , 采访人员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西安支持硬科技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 今年我市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
政策先行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欲破坚冰 , 政策先行 。 自去年以来 , 我市先后印发《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丝路科创中心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支持政策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 ,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 。 对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 主要城区和部分开发区也结合自身情况给予5万-10万元配套奖补;发展高成长性企业 , 对认定备案的“瞪羚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 。
助推企业上市快速发展 。 对西安市辖区内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企业 , 给予一次性不超过370万元奖励 , 部分开发区也对区内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以上的奖励 。
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 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项目 , 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 并优先引导产业基金配套支持;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和区县、开发区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果转化示范高校和示范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 。
着力人才引育 实施“西安英才计划”
充分发挥创投基金作用 。 目前 , 西安市级产业基金设立支持创新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子基金20余只 , 认缴总规模达90多亿元 。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 实施“西安英才计划” , 对创新创业能力强、实际贡献突出的人才及团队 , 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支持科技企业引进外籍专家和海归人才 ,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 对引进成效明显的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补贴 。
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 组建一批由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牵头 , 产业链内大中小创新单元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共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 择优给予补助 。
持续发力 聚焦四个方面
今年 , 科技创新工作将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
聚焦企业主体地位 , 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自主研发创新 , 落实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1.5%以上 , 年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速要达到7%以上 。
聚焦创新平台建设 , 在强化支撑能力上求突破 。 加快申建国家超算(西安)中心 , 建设一批专业化双创载体和孵化器 , 全年市级以上众创载体达到290家 , 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街区试点 。
聚焦创新成果供给 ,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加快打造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 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要突破1500亿元 , 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50个以上 , 强化金融支持 , 全年服务科技企业贷款达到650家以上 , 科技贷款要达到30亿元以上 。
【一次性奖励|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350个】聚焦重点产业发展 , 在推动提质增效上求实效 。 持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 ,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 全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净增2000家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