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珠海牵手华为,迈向全球智慧视觉高地

【视觉|珠海牵手华为,迈向全球智慧视觉高地】《环球》杂志采访人员/张海鑫
从伦敦湾区的工业革命 , 到旧金山湾区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奇迹 , 每次工业革命似乎都源自于湾区 。
然而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是 ,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齐头并进 。 毫无疑问 , 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正在迎来历史性东移 。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智能制造业门类最全、产业链最完整、市场最活跃的地区 , 有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策源地之一 。
而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 , 注定要在新一轮全球科技格局调整中担负重任 。 于是 , 曾经的改革开放春潮乍起之地 , 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珠海 , 在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再次担纲 , 续写“春天的故事” 。
3月29日 , 珠海牵手华为 , 宣布在高新区落子布局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项目建设 。 华为珠海智慧视觉联合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智慧视觉产业联盟在珠海揭牌成立 。

视觉|珠海牵手华为,迈向全球智慧视觉高地
文章图片

航拍珠海
时代命题与珠海实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 在日益激烈的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 , 大国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领域 , 并开始以国家力量抢占人工智能竞争制高点 , 争相制定该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 , 以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 。
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中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 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 ,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之一 。
城市作为承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 , 该如何用好这一驱动力 , 是“十四五”期间摆在每个城市面前的新的时代命题 。
这一次 , 珠海选择从机器视觉产业入手 , 撬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投入、新增长 。 并将联合华为公司把机器视觉打造为珠海的一张名片 , 建设视觉珠海示范城市 , 目前已经率先在高新区进行试点孵化 。
一边是延绵的蚝田 , 一边是起伏的凤凰山余脉 。 四十多年前 , 沿着凤凰湾只有一条羊肠小道 , 而如今这条没有等级的小土路已经变成港湾大道 , 破败的土路和杂乱的蚝田早已不见 , 路口的雷达和电警/卡口摄像机全方位记录着一路心旷神怡的滨海风光与车辆交错的时空数据 。
在唐家第一工业区城市更新项目的施工现场 , 智慧工地系统实时采集着工地情况 , 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
在大南山制高点上 ,“火眼”摄像机夜以继日地对林地火灾进行全域巡航 。
雪亮示范工程、全息视觉示范道路、智感安防示范小区、智慧管理示范园区、智慧联接示范学校、智慧工地示范区域、环境感知示范体系 , 通过建设“七个一”子项目 , 将被水网切割成若干个岛屿的珠海 , 在数字世界串联起来 。
机器视觉作为智慧城市之眼 , 通过视觉等敏锐感知城市的发展变化 , 获取无处不在的城市数据 , 实时感知、海量计算、及时反馈“让城市更聪明一些 , 更智慧一些”成为可能 。
40多年前 , 这里曾是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40多年后 , 这里又成为了人们望向数字世界的重要端口 。 前后40年 , 不同的“珠海实践”回应着不同的时代命题 。
点亮湾区智慧视觉产业
华为、华大基因、大疆……粤港澳大湾区几乎占据着国内人工智能的“半壁江山” , 产业基础叠加国家级战略升级 , 珠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 , 以智慧视觉应用工程和产业建设为突破点 , 向着全球智慧视觉高地迈进 。

视觉|珠海牵手华为,迈向全球智慧视觉高地
文章图片

3月29日 , 2021智慧视觉产业珠海城市峰会暨华为机器视觉新品发布会在珠海举行
实际上 ,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及核心城市之一 , 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 。 1988年 , 珠海便提出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发展战略 。 珠海早期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布局 , 也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 珠海高新区作为珠海市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中心 , 目前已形成以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和医药器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智慧产业等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 在智慧视觉产业发展方面 , 珠海高新区作为广东省第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 , 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已初具规模 。
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 高新区以智慧产业园为载体 , 加快引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创新企业 。 目前 , 高新区共有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企业112家 ,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26.3亿元 。
为了更好地融入湾区发展 , 焕发更大的产业集聚优势 , 珠海此次与华为强强联手 ,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视觉产业联盟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智慧视觉产业基础 , 面向全球 , 积极引进行业内系统集成、智能AI算法、智能芯片与传感器、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等企业 。 为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聚势能 。
为什么是珠海?
这并非华为与珠海的首次牵手 。
2018年7月 , 珠海市政府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 共同推动珠海软件、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壮大;
2019年5月 , 华为珠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香洲区 , 志在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中心;
2020年4月 , 珠海市政府与华为签约 , 合作共建国内领先的鲲鹏产业生态 , 助力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去年11月 , 华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在高新区揭牌成立 , 将全面支持鲲鹏产业生态建设 , 推动珠海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而且 , 不止华为 ,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巨头将目光投向了珠海 , “小而美”的珠海为何能频频得到头部企业青睐?首先 , 珠海作为唯一一个与港澳陆地相连的湾区城市 , 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 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政策优势 。 珠海市以横琴自贸区为切入点实行制度创新 , 拥有24小时通关、澳门单牌车自由进入横琴等独特通关政策;横琴注册企业仅征15%的企业所得税的最优惠财税政策;允许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创新金融政策等 。 未来逐步构建与港澳自由港政策相适应、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创新机制和营商贸易标准 , 还将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
其次 , 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东方马尔代夫的城市环境也是吸引企业扎根在此的重要原因 。 营商环境方面 , 根据《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数据显示 , 珠海市在经济活跃城市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排在第十位 , 营商环境在全国处于优秀水平 。
此外 ,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 珠海市拥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联合国际学院UIC等10所高校 , 在校生达13万人 , 其中4所位于主园区内 , 在校大学生超过7万人 , 产业人才储备充足 。 未来 , 珠海还将与华为共建智慧视觉行业人才培育基地 。 支持华为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共建ICT人才培训基地 , 以智慧视觉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教学资源建设以及课程优化 , 为智慧视觉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