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 听障人群最主要的听力干预手段有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两种 。 一般认为 , 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 , 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 , 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
1. 人工耳蜗的作用和结构是什么?
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耳蜗内的高科技电子装置 , 可帮助配戴助听器效果不好或者无效的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重建听力 。 人工耳蜗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 直接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 , 并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 , 从而使听障患者产生听觉 。 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 , 经过适当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 可以听懂语言 , 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
本文图片
人工耳蜗包括两个主要部分:(1)体内部分:也称作植入体 , 通过手术植入体内; (2)体外部分:佩戴于体外 。 俗称“体外机”或“声音处理器” 。 体外部分负责接收声音 , 并将其变成按言语信息编码的电信号 。 体内装置负责接收此信号 , 并输送到听神经 。 体内组件包含一个植入体和一个电极序列(包括工作电极和参考电极) 。 植入体通过手术放置于耳后的颞骨表面 , 参考电极放在骨膜下 , 工作电极插入耳蜗内 , 电脉冲通过电极通道序列刺激神经 , 从而产生听觉 。
【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您知道这些吗? (一)】2.哪些儿童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是否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 须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耳鼻喉科医生、听力师、听觉语言康复教师、儿童心理发育专家等)为其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评估 , 并和儿童家长一起决定 。
依据2013年国内专家团队制订并广泛推行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 对于语前聋听障患者 , 植入人工耳蜗需满足以下条件:
(1)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 。 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 , 但要预防麻醉意外、失血过多、颞骨内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 目前不建议为6个月以下的患儿植入人工耳蜗 , 但脑膜炎导致的耳聋因面临耳蜗骨化的风险 , 建议在手术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 。 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 , 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史 。
(2)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 重度聋患儿配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者可植入人工耳蜗;极重度聋患儿可考虑直接植入人工耳蜗 。
(3)无手术禁忌证 。
(4)监护人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
(5)具备听觉言语康复教育的条件 。
对于语后聋患者 , 可以放宽年龄限制 , 各年龄段均可考虑植入 , 其他条件同语前聋患者 。
来源:中国残联康复部
编辑:张雪飞
推荐阅读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点燃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策源|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
- 硬件|新型人工突触可用于高度扩展的类脑计算
- 人工智能|佳都科技:已参与全国69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
- 数智|【受尊敬企业会客厅】 陈明键:在元宇宙,打造用人工智能发现药物的“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