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依然相信手机业务能保持领先

[ “去年消费者业务增速没有达到预期 。 之前华为的终端业务一直高歌猛进 , 而去年由于供应的问题 , 手机的销售受到了影响 , 销售是下滑的 。 ”华为方面表示 , “从去年看 , 手机业务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受到供应限制 , 现在供应形势还不太明朗 , 我们在计划中的每年推出的旗舰机型 , 我们还会依然按照原计划推出 , 比如最近刚刚发布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 , 保持一机难求的江湖地位 。 ” ]
从上游芯片抢发到反季节加大订单生产 , 再到全渠道的进一步渗透 , 华为受制后留下的市场空间正在逐步被其他头部手机厂商分食 。
而面对手机业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应对措施 ,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3月31日举行的华为业绩沟通会上表示 , 虽然供应形势还不太明朗 , 但对于此前每年计划推出的旗舰机型 , 华为依然还会按照原计划推出 。
当天 , 华为公布了2020年财务数据:华为业绩增长速度放缓 , 但基本实现了经营预期 , 其中销售收入8914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3.8% , 净利润646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3.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华为全球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10亿 , 手机存量用户突破7.3亿 。
现场 , 胡厚崑还提及了华为云和企业业务 , 在2020年华为云增速达168% , 而企业业务比增长23% 。
“不过可以看到 , 地缘政治冲突还是对华为这样的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 高度依赖的全球供应链在全球地缘政治下被破坏了 。 但是这样的破坏谁在从中得益?从上下游来看都是受害方 。 ”胡厚崑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采访人员表示 , 地缘政治冲突下没有产业赢家 , 美国供应链采购曾达100亿到200亿美元水平 , 但是现在他们也成为了受害者 , 这些订单正在被一些非美国的供应商获得 。
旗舰机型依然按计划推出
作为拉动华为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 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收入情况成为了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
“去年消费者业务增速没有达到预期 。 之前华为的终端业务一直高歌猛进 , 而去年由于供应的问题 , 手机的销售受到了影响 , 销售是下滑的 。 除手机之外的终端增长了65% , 部分抵消了手机部分影响 。 ”胡厚崑表示 , “从去年看 , 手机业务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受到供应限制 , 现在供应形势还不太明朗 , 我们在计划中的每年推出的旗舰机型 , 我们还会依然按照原计划推出 , 比如最近刚刚发布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 , 保持一机难求的江湖地位 。 ”
华为财报数据显示 , 2020年 , 消费者业务收入4829亿元 , 增长3.3% 。 在2019年 , 消费者业务增长19.1% 。
对于华为来说 , 无论是芯片的补洞还是操作系统鸿蒙的加速迭代 , 面临的都是一场场艰难的战役 。
目前 , 包括三星、苹果以及OPPO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都在积极调整供应链的订单 。 而在国内市场 ,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 Market Pulse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 , 今年1月 , 华为市场占有率为16% , 将销量第一的位置让出 。
胡厚崑表示:“公司内部依然相信华为手机还是能保持领先地位 , 对华为消费者业务讲 , 手机是其中一项业务 , 还有其他业务 。 ”
“华为在高频应用场景去打造无缝智慧化的应用场景 , 过去几年一直这么做 。 这是消费者业务的硬核竞争力 , 会打通服务和硬件两个生态 , 我们提出这样的战略是基于我们的理解 , 未来消费者业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 不同硬件只是不同接触手段而已 , 手机也一样 。 ”胡厚崑表示 , 去年手机销售下滑的情况下 , 其他硬件和服务销售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 这样的趋势是符合消费者市场需要的 。
美国供应链也“受伤”
面对芯片的受制 , 华为认为 ,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 , 对于全球化的产业生态可能是毁灭性的连锁破坏 , 毁掉的可能将不只是华为一家企业 。 “我们希望全球产业链合作 , 希望聚焦客户和产业界的挑战 , 为全球客户提供可信任的产品与客户、为客户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与体验 。 全球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玩家都很难独善其身 。 ”华为的一位高管表示 。
而在业绩会上 , 胡厚崑也对目前华为的芯片供应现状作出了最新回应 。 他表示 , “我们看到产业上游下游都受到了伤害 , 去年(华为)有一部分业务下滑直接受制于全球供应链的破坏 。 ”
胡厚崑说 , 一方面 , 上游供应商也是受害方 , 过去仅仅是华为对美国的供应商采购是100亿~200亿美元的水平 , 其他客户会弥补一部分 , 但是很大一部分(订单)会让其他供应商拿走 。 对于非美国供应商 ,面对美国不合理的要求 , 这些供应商也会想方设法避开美国的影响 ,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 其实从产业界来看没有赢家 。
“华为在这个过程中受影响比较大的一方 , 我们也觉得非常不公平 。 如果政治性的决策会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受损 , 是不是应该要被纠正 。 ”胡厚崑说 。
在芯片的供应问题上 , 为了应对不公平的制裁 , 胡厚崑称华为投入了很多资源形成了一定量的储备 , 满足toB客户的需求是没有问题的 。 “但整个芯片供应的改善还是需要取决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协作如何得到修复 。 目前大家看到对芯片的依赖是越来越高的 , 比如汽车芯片受损 。 ”
而对于海思团队的状态 , 胡厚崑表示依然稳定 。 “还有很多创新的工作等着他们” 。
未来发展方向
从进入“美国实体清单”后 , 华为所依赖的“全球供应链系统”遭到了挑战 , 美国企业的“断供”也让这家企业开始了漫长的补胎自救 。 “2021年我们依然处在一个复杂动态的环境中 , 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 , 必将是常态化的挑战 。 ”胡厚崑说 。
今年年初 , 华为在内部论坛心声社区公布了任正非在去年年中的一次内部讲话 , 显示了华为目前所遇到的困难 。 在文件中 , 任正非提到 , 华为不能因美国一时打压而沮丧 , 放弃全球化的战略 。 同时 , 不要片面地提自主创新 , 尤其在前沿领域的引领性尖端技术 , 需要全球化 。
任正非表示 , 华为必须全面靠自己打造产品 , 这是能力与战略极大的不匹配 , 也是华为最薄弱的环节 。 “逼着从小学生做起 , 而且要快速跳级再跳级到博士 。 我们哪有这么大的弹跳能力 , 我们既不是巧媳妇 , 也没有米” 。
胡厚崑表示 , 华为公司的定位还是一个ICT系统设备供应商 , 公司对芯片的整个产业链的依赖依然是很强的 。
【华为|华为:依然相信手机业务能保持领先】“海思是一个设计公司 , 有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 , 在过去几年中深度参与到国际芯片产业中来 。 ”胡厚崑表示 , 基于全球合作的产业链形势 , 基于全球合作模式的半导体产业模式依然会是产业主流 , 华为会坚持开放合作和创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