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小米造车并不意外,虽是不得不造但时机刚好
互联网公司的辟谣回应 , 往往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
上月中旬的时候 , 有人爆料说小米的造车项目已经确定 。 当时小米还回应称未到正式立项的时候 , 但一转眼才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 小米便官宣了造车计划 。 小米将成立汽车子公司 , 雷军亲自带队 , 出任智能汽车业务的CEO 。
与传闻有所不同的是 , 雷军确认了造车将全部由小米出资 , 暂时没有融资计划 , 10年内投资总额为100亿美元 , 其中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币种的均为人民币) 。
作为一家手机厂商 , 小米却毅然决然地进入到了汽车这个陌生产业 , 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 。 小米此举究竟是出于什么策略考量 , 其前景又将如何?
小米急需新增长点
前不久 , 小米发布了2020年财报 。 财报显示 , 2020年 , 小米集团总收入为2459亿元 , 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30亿元 , 同比增长12.8% 。 2020年第四季度 , 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705亿元 , 同比增长24.8%;经调整净利润达到32亿元 , 同比增长36.7% 。
对于近几年一直被华为压着打的小米来说 , 这份财报确实有些翻身当主人的感觉 。 因此 , 雷军表示自己很满意 , 其心情倒也能理解 。
但市场反应却不那么满意 , 因为这份报表并没达到市场对它的预期 。 彭博社综合预期显示 , 除了经调整净利润这一项外 , 小米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总营收、智能手机收入、互联网收入均不及预期;如小米全年营收2458.7亿元 , 而市场预估2477.6亿元 。 虎嗅对小米财报的评论 , 就反映在文章标题上——《小米年报雷军很满意 , 市场不满意》 。
手机作为小米的核心业务 , 在漂亮的数据后仍埋着两个大隐患:
一是市场地位并不稳固 。 时隔六年小米小米重登全球出货量前三不假 , 但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 , 2020年第四季度OPPO 加上子品牌 realme 的出货量达到 4800 万部 , 已反超小米(含红米)的 4300 万部 。
二是高端化努力成效不大 。 小米2020年手机业务收入为1522亿元 , 同比增长24.6%;全年出货量为1.46亿台 , 同比增长17.5% 。 计算下来 , 2020年小米手机的平均客单价仍然只有1042元 , 只比2019年的983元略高6% 。 如果考虑到零组件成本上涨的因素 , 几乎没有增长 。
去年华为在海外市场被限制 , 小米获得了最好的市场空间 。 而它只是实现了销量增长但品牌竞争力没有实质提升 , 以至于没能甩开OV兄弟和独立后的荣耀 。
在智能家居这块 , 小米布局早、产品全的优势比较明显 , 成长性也不错 。 但智能家居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刚需 , 所以更新换代的速度有限 。 2020年 , 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的收入达到人民币674亿元 , 同比增长8.6% 。 这块业务 , 短期内很难成为小米增长的主力军 。
【界面|小米造车并不意外,虽是不得不造但时机刚好】整体而言 , 无论是手机还是智能硬件 , 小米未来数年内高速增长的可能性都不大 , 手机甚至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 或者可以说 , 小米的现有业务正在面临着天花板的问题 , 寻找新增长点的多元化扩张就势在必行 。
不得不自己造车
小米这次选择进入的是市场规模更为庞大的汽车市场 。 理由简单又充分 , 像当年从手机进入笔记本、智能家居一样 , 汽车行业也正在步入智能化阶段 , 对于小米这样的外来者来说充满着诱人的机会 。
严格来说 , 这次造车计划 , 并不是小米和雷军投资智能电动汽车的第一次 。 早在2014年11月 , 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参与蔚来汽车发起创立;随后2016年 , 顺为资本参与小鹏汽车A+轮融资 。 2019年11月13日小鹏汽车官宣成功签署4亿美元的C轮融资 , 主要投资者包括小米以及知名私募基金、企业家投资者 。
雷军虽然一直强调小米的定位和属性是互联网公司 , 但单纯从业务结构来看 , 小米更像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 。 2020全年小米营收2458.7亿元人民币 , 其中互联网服务收入为238亿元 , 占比只有10% 。 即:小米的营收更偏重于硬件销售 , 而不是互联网服务 。 当然服务收入的毛利率很高 , 对小米净利润的贡献较大 。
更重要的是 ,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并非独立发展的成绩 , 而是在硬件产品销售的基础上获得的 。 小米通过硬件系统的捆绑或者近水楼台的关系 , 为部分用户提供了其他对手的替代性服务 , 比如说浏览器、应用商店、视频、在线音乐等 。 因此 , 我们看到 , 在小米互联网业务中 , 能够进入行业榜单前列的只有应用商店和米家 , 它们还都属于工具类 , 真正具备独立竞争能力的业务并不多 。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物联网) , 再到智能汽车(车联网) , 移动互联网一路向前发展 。 前两个风口 , 雷军带领着小米都踩准了节奏 , 他自然也不会看不到和错过智能汽车这个重要场景 。
像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 , 即便自己不造硬件甚至不参与战略投资(当然为了保险它们均有参投造车新势力 , 腾讯投资了理想、阿里投资了小鹏、百度投资了蔚来还和吉利合资造车) , 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市场优势挟用户以令诸侯 , 在智能汽车互联网服务业务上获益 。 但小米这样主要靠硬件驱动来实现互联网服务增长的公司 , 如果不自己造车的话则只能望车而兴叹被甩出局 。
此前投资的蔚来和小鹏 , 小米所占的股份都并不高 , 从公开资料看小米都没有进入它们前10大股东的名单 。 小米对这两家造车新势力的投资连战略性投资都算不上 , 更别说是控股了 。 在造车新势力股价飙升的情况下 , 即便其他股东愿意出售 , 小米收购的成本也高得吓人 。 这意味着 , 在这两家造车新势力公司中 , 小米很难左右它们的决策为自己所用 , 想体现自己意志来拓展互联网服务的可能性很小 。
因此 , 小米不得不自己造车 。
入局时机正合适
有新闻报道称 , 早在2019年中的时候就有小米高层向雷军建言 , 称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 。 现在看来 , 应该是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小米的节奏 , 导致小米造车计划推迟了近一年 。 应该说小米高层的预测很准确 , 当前确实是进入智能汽车市场的较好时机 。
智能电动汽车的前景逐渐明朗 。 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全面爆发的一年 , 产能爬坡、销量提升都非常明显 。 蔚来汽车全年交付数量为43728辆 , 同比增长112.6% , 全年经营性亏损收窄58.4%;小鹏汽车全年交付数量为27041辆 , 同比增长112% , 实现毛利转正;理想汽车全年交付数量为32624辆 , 净亏损大幅收窄至1.49亿元 , 离实现盈利仅一步之遥 。
虽然成绩背后各有不同的艰辛付出 , 但三大造车新势力不约而同地经营转好 , 说明市场教育正在取得成效 。 换言之 , 它们用自己的巨额亏损和宝贵时间趟了无数的雷 , 才迎来了市场和用户对智能电动汽车的初步认可 。 小米现在入局的风险较低 , 成为悲壮先驱的概率极小 , 百亿美元的长期投资相对比较有保障 。
同时 , 智能汽车的高速增长期尚未到来 。 2020年 , 我国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 , 同比下降1.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 , 逆市实现了10.9%的增长 。 现阶段 , 新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几乎可以划等号 。 即:目前国内智能汽车的销售量占比只有5%左右 , 增长空间喜人 。
2018年我国小汽车的保有量就超过了2亿台 , 并有望在数年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 正如当年智能手机的换代潮一样 , 汽车产业也将在未来的5-10年间面临着一波智能汽车的换代潮 。 这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 , 是百年难遇的机会 。 这也是特斯拉以不到全球1%销量却能市值超9大车企之和、国内造车新势力股价飙升的重要原因 。
在十多年前 , 汽车产业的最小经济规模就降到了5万辆 , 随着共用零组件、同平台共线生产等方式 , 现在的经济规模可能还要有所降低 。 以小米在消费市场上的品牌号召力 , 通过爆款策略达到单车型盈利并非难事 。 毕竟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嘛 , 不求性能最先进 , 但求质量稳定可靠 , 只要产品性能、品控和服务达到70分以上即可 。
这样的要求对刚刚跨界的小米来说 , 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算高 。 因为先发有先发的优势 , 后发有后发的好处:智能汽车行业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日益成熟 , 加上小米在互联网业务上也有经验积累 , 而且国内汽车产能过剩找合作方比较容易 。 相比其他对手 , 小米还有一个优势是使用自有资金 , 可以减少来自投资人的外部压力干扰 , 有利于计划逐步推进 。
小米现在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并不算晚 , 甚至可以说是刚刚好 。
整体而言 , 小米造车并不意外 , 既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 又是业务场景的延伸 。 正如当年它高举互联网手机大旗收割功能手机厂商地盘那样 , 小米在这个新市场上的主要对手 , 或许不是造车新势力 , 而是传统汽车厂商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
- HiFi|首销价 449 元,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今日开售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