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消费者重复购买专辑 揭开音乐App的“坏心思”
数字时代 , 人们逐渐习惯了花钱购买艺术作品版权 。 但在数字音乐领域出现一个奇特现象:同一个用户重复花钱购买同一个作品 , 重复频率从数十次到数十万次不等 , 也就是说 , 如果花2块钱可以购买并听一首歌的话 , 有的消费者在一首歌上花了几十万元 。 采访人员发现 , 其背后一方面是“粉丝”非理性消费 , 另一方面 , 音乐App也在煽风点火 , 诱导重复消费 。
在数字版权时代 , 无论是体育比赛 , 还是电影 , 在视频App上 , 花几元钱购买后即可观看 , 一旦消费者购买 , 原先的付费页面已不存在 , 即便是退出程序 , 再次进入时也能直接播放 。
然而 , 在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和QQ音乐等音乐类App上 , 消费者在花钱购买版权后 , 音乐可以播放 , 但付费的界面仍在 。 不仅如此 , 页面上还根据重复购买的数量多少列出冠、亚、季军榜单 , 在某专辑的榜单上 , 一个账号最高购买了同一张专辑重复达32万次 , 消费达数十万元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会重复购买的人群里 , “粉丝”占大多数 , 而他们的出发点是通过购买来提高偶像的作品销量 , 这在“粉丝”口中称为“打榜” 。
音乐App所看中的正是这种“氪金”行为 , 助推非理性式的“打榜” 。 一些歌曲的付费菜单里 , 在数量一栏下给出了“520”“1314”等默认选项 , 此外还推出类似“闯关活动” , “粉丝”在购买了一定数量后就可获得某些福利 , 引导“粉丝”大批量地购买同一张专辑 , 而不少“粉丝”都是无经济来源的学生群体 。
【|诱导消费者重复购买专辑 揭开音乐App的“坏心思”】知识产权专家认为 , 音乐App利用“粉丝”的“打榜”心态重复购买专辑所获得的利益属于不正当收益 , 这与重复购买同一款实体CD不同 , 前者消费者没有获得兑价物 , 后者则兑价获得了CD的物权 。 据新华社
推荐阅读
- IT|新航空图像拍摄系统Microballoon:可重复使用且成本更低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机器人:不止重复性任务 或能成人类朋友
- 消费者|华为、安踏、蜂花、鸿星尔克与曹县汉服:“新国货”的觉醒时代
- CBNData|超四成消费者追求家的安全感,家居向全屋智能进阶 |CBNData报告
- 技术|乐鉴码交互设计优化及NFC技术加持,助力提升消费者互动体验
- 人脸|部分商家热衷“盗采”消费者人脸信息,怎么破?
- 最新消息|承诺整改“摇一摇” 江苏省消保委:开屏广告不可欺骗误导消费者
- 视点·观察|上海消保委回应三只松鼠模特妆容问题:应契合消费者审美
- 消费者|上线不到一年,华为鸿蒙智联认证设备发货破亿
- 消费者|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