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能破译“神经信号”的智能假手】【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马俊】如今先进雷达技术并不限于军事领域 , 在民用方面也开始大显身手 。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在世界雷达博览会上就看到一个协助残障人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智能假手——“灵犀手” 。
据工作人员介绍 , “灵犀手”由一个紧紧戴在手臂上的手环控制 。 它利用先进的雷达技术 , 通过感受佩戴者手臂的神经信号 , 破译相应的动作指令 , 然后再遥控智能假手做出相应动作 。 这包括了神经指令破译、动作信号提纯传输以及机械手准确实现三个部分 。 它充分运用生物交叉、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和技术 , 实现生物与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应用 。
在演示时 , 工作人员依次做出握拳、摊掌乃至比出剪刀手时 , “灵犀手”略有延迟后也做出相应动作 。 对于那些失去手掌或前臂的残障人士来说 , 获得这种能跟随自己心意随意动的智能假手 , 无疑将极大增加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 在现场发布的演示视频里 , 一名失去手掌的大叔就稳健地用“灵犀手”完成拿出矿泉水瓶并扭开瓶盖的动作 。
不过《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试图尝试时却没有成功 。 工作人员解释说 ,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信号不同 , 所以佩戴“灵犀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训练 。 这不仅是佩戴者需要适应这个体外设备 , “灵犀手”也需要时间 , 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与佩戴者更好地配合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bleu|字节跳动火山翻译上新 38 个稀有语种,翻译能力再升级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功能|Linux 微信官方版 2.1.1 正式发布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识别|沈阳地铁重大变化!能摘口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