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街道|垃圾分类桶站升级有几种类型?

【新街口街道|垃圾分类桶站升级有几种类型?】有的变身生态屋 , 有的实现智能迭代 , 有的设计多种激励措施……
垃圾分类桶站升级有几种类型?

新街口街道|垃圾分类桶站升级有几种类型?
文章图片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中直社区的智能垃圾桶可实现刷脸“开盖”供图/西城区西直门街道

新街口街道|垃圾分类桶站升级有几种类型?
文章图片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花小盒”邻里互助生态循环屋 摄影/采访人员 蒋若静
编者按:
到今年5月1日 ,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即将满一年 。 在这一年时间里 , 全市的垃圾桶站有了怎样的新变化?近期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回访多个小区后发现 , 本市的垃圾桶站普遍“升级”了:有的垃圾桶站内涵和功能得到了极大丰富 , 除了满足垃圾分类投放需求 , 更成为宣扬生态环保新阵地;有的桶站通过技术加持 , 实现“智能型”的迭代 , 让垃圾投放更便民、更人性;还有的则开展“激励型”升级 , 以各种形式的补贴、奖励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 。
“生态型”
桶站变成生态环保新阵地
在东城区东花市街道 , 传统的垃圾桶站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 在该街道忠实里社区远洋德邑小区西门附近 , 一个名为“花小盒”的邻里互助生态循环屋成为远近居民的“新宠” , 这里不仅是标准化的垃圾桶站 , 更是集垃圾分类宣传、环保展示、生态沤肥、书籍借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小屋 。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该垃圾桶站配齐了三类垃圾桶 , 不时有居民前来投放垃圾 。 紧挨着桶站南侧 , 就是“花小盒” 生态屋 。 以前此处是个闲置旧书屋 , 被改造后 , 这个10平米的空间别有洞天:在邻里共享区 , 钳子、榔头、针线、雨伞等日常物品可免费借用;在公益展览区 , 居民的闲置图书、手工环保工艺品等物件摆得满满当当 , “讲述”着环保理念;在“积分超市”展示区 , 居民在街道的“花伴儿”APP上参与垃圾分类攒够了一定分数 , 即可来此兑换生活用品;小屋门外 , 三个硕大的堆肥桶即将启用 , 居民可将家里的烂菜叶放在里头沤肥 。 生态小屋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至5点 , 还时常会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并邀请一些家庭前来值班 。
目前 , 东花市街道还在跟其他社区接洽 , 寻找闲置空间 , 将这种模式推广开去 。
“智能型”
技术加持让垃圾投放更便捷
垃圾桶红外线感应自动开合、人脸识别开盖投放、360度云端监控摄像头……北青报采访人员探访发现 , 不少桶站通过技术加持使垃圾分类越来越“智能” , 解放了双手、方便了居民 。
在怀柔庙城镇 , 200余套智能垃圾桶分布在镇域18个村、10个居住小区 。 居民在扔垃圾时只需将手在智能垃圾桶上的红外线感应灯前轻轻一晃 , 桶盖就能自动打开 , 还有自动语音提示居民垃圾分类 。
而在西城区新街口街道中直社区的10、12、14号楼 , 这里的智能垃圾桶无需伸手 , 直接“刷脸”就能开盖投放 。 这款智能垃圾桶两个为一组 , 一组配有一个摄像头 , 社区居民注册并登录一个名为“清运夫”的APP , 完善信息并上传清晰人脸照片后 , 刷脸就能自动开盖儿进行垃圾投放 , 一户一个账号 , 最多可关联3位家人 。 投放完后 , 这款垃圾桶还能自动称重、积分 , 后续可兑换物品 。
在西城区冠英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内 , 多媒体视频区也尽显“智能” , 可引导居民精准投放 。 “区域内装有摄像头 , 可实现360度云端监控以及语音交流 。 ”新街口街道城管管理办公室秦丰炜边解释边将一袋垃圾随意地放在垃圾桶外的地上 , 马上就有语音提示:“不要乱丢垃圾 , 请捡起投入桶中!”“这样 , 居民也就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 。 ”此外 , 该驿站内还配备环境空气处理净化机、灭蝇灭蚊灯、紫外线臭氧消毒灯等设备 。
“激励型”
分类补贴奖励提升居民积极性
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也十分关键 。 北青报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 , 补贴物业公司设“桶站管家”、评优奖励先进、积分换取礼品……各基层瞄准软性服务出实招 , 打起了“心理战” 。
石景山区鲁谷街道根据辖区实际情况 , 对物业进行补贴 , 由物业从保洁和保安中选择“桶站管家” , 利用换班时间从事桶站盯守、二次分拣、垃圾清运等工作 。 这既减少了物业重新招人的成本 , 又因是居民熟悉的“面孔” , 让垃圾分类事半功倍 。 此外 , 街道和社区还要对物业进行考核 , 确保“桶站管家”的工作到位 。
还有的社区则通过评优 , 激励居民在垃圾分类中“力争上游” 。 石景山区老山街道近期开展“垃圾分类我参与 美丽家园大家享”优秀家庭评选活动 , 评选出了25个“居家分类模范家庭”、36个“桶站值守先进家庭” , 旨在通过身边榜样力量 , 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分类 。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还有的社区通过积分换取礼品等方式 , 提升居民分类积极性 。 在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 , 居民每天正确投放垃圾后 , 手持社区发放的“垃圾分类集章册” , 通过“霍家营智慧社区APP”计重后盖章 , 连续集章达到一定天数可获得相应奖励 。 朝阳区三间房地区则依托“3e通”平台组织开展了包含桶前值守、线上垃圾分类打卡等各项垃圾分类活动 , 参与时长可转换为积分、换取奖励 。 (采访人员 蒋若静 解丽 武文娟 刘婧 李泽伟 李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