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快递业头部格局开始动摇 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加力


经济观察报|快递业头部格局开始动摇 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加力
文章图片
图1/1

采访人员/宋笛
4月29日 ,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开了两场会 。
该日上午 , 马军胜在上海与7家品牌快递企业主要负责人就快递小哥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当日晚 , 马军胜又召开了一次国家邮政局党组会议 。 上述信息在国家邮政局官网和调研企业的社交媒体号中得到了披露 。
政策潜在力度即将释放的信号不得不察 。
快递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凭借孤立的措施保障 , 需要收益分配机制的调整以及快递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 在上午的座谈会中 , 马军胜表示“将保障快递小哥权益问题作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解决 , 检视短板弱项 , 落实主体责任 , 开展自查自纠 , 转变经营模式 , 提升管理能力”;当晚的国家邮政局党组会议中 , 马军胜强调要解决好行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 , 补短板强弱项 , 务求取得扎实成效 。
行业的短板和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4月27日 , 国家邮政局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 , 其中两项数据颇值得关注 , 一是异地快递均价为6.1元 , 同比下降22.9% , 首次低于同城快递;另一个数据是一季度 , 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0.5 , 较上年同期下降5.4 , 较2019年同期下降1.2 。
上述两个数据显示了目前快递行业所处的状态:快递价格战进一步深化 , 已经稳定已久的快递头部格局开始出现动摇 。
在宏观数据披露的同时 , 各家头部快递公司也披露了一季度数据或预报 , 多家快递公司在利润上大幅下降 , 其中顺丰、申通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 对于持续保持扩张的快递行业 , 头部企业净利润的大幅度下降并非常见现象 , 以顺丰为例 , 在其上市后除2018年净利润出现小幅度下降 , 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
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中 , 共同被提及的两点在于 , 一是为提升产能加大了相关的投入;二是春节期间运营时包括运力、人力在内的临时性支出增加 , 其中后者为偶然因素 , 前者对于利润的影响更为长期 。
而在这两点原因后的 , 则是持续的价格战和市场扩张对于快递行业毛利润的侵蚀 ,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 , 头部快递公司的毛利率就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 , 这也使得其承担新增成本开支的能力更加薄弱 , 以至于在今年的一季度迎来了利润平衡的节点 。
行业内结构性的变动作用于内 , 政策力度作用于外 , 快递行业格局变动一触即发 。 “疫情是一个分界点 , 这一轮疫情让行业一些大的变化提前了” , 快递专家赵小敏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
意外的年报
4月8日 , 顺丰控股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报 , 预计一季度净亏损9亿-11亿元 , 而在2020年同期 , 顺丰盈利9亿元左右 ,
这份业绩预报对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 也释放了行业变化的信号 。
此后发布的一季度报中 , 顺丰亏损的金额锁定为9.8亿元 , 季报中 , 顺丰分五个方面解释了亏损出现的原因 , 归纳而言为两点:
一是投入的增加 。 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 第一个方面是一些长期性的投入 , 包括新业务的网络建设、自动中转场等固定资产投入增加带来的摊销/折旧成本增减;陆运网络融合调整初期的重叠投放;另一个方面是为应对春节高峰期和业务扩展的临时性的投入增加 。
今年一季度顺丰营业成本增长40.44% , 按照2019、2020年等多份年报 , 在营业成本一项中占比最高的为外包成本 , 其中包括人力外包和运力外包 , 按照此前顺丰在投资者调研中披露的信息 , 人工成本 , 运力成本占收入比重呈现上升的态势 , 在2020年上升了3.53% 。 同时 , 一季度的资本开支达到了39.7亿元 。
二是经济型快递产品特惠专配的业务量增长迅猛 , 因该部分定价偏低产品的件量占比上升较快 , 对整体毛利造成一定压力 。
在顺丰披露年报后 , 申通也披露了一份亏损的季报预告 , 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亏损7000万至1亿 。 其原因也包括春节期间的临时开支、扩大产能的资本开支等等 。
整体描述 , 一季度快递业利润受挫的为应对业务的快速增长、网络稳定以及摊平单件快递成本 , 快递公司投入了临时性和长期性的成本 , 但因为价格战 , 快递单票价格不断下降 , 超过了其成本下降的速度 , 导致毛利率降低 , 一增一减间 , 利润受到波及 。
按照上述运行通报2020年一季度快递平均单价为10.2元 , 低于上年同期均价 。 从产品价格变化来看 , 同城和异地均价为6.4元和6.1元 , 同比分别下降9.2%和22.9% , 同城快递均价首次超过异地 。 国际/港澳台快递价格继续上涨 , 均价为53.7元 , 同比增长2.4% 。
上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中提及受市场竞争激烈因素影响 , 主要企业业绩承压 , 企业融资力度加大 。 重点企业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资 , 主要集中在产业园区、运输能力建设和处理中心自动化升级 。
攻防战
一季度发生的亏损是行业竞争和变化持续的结果 , 而综合多位快递业人士、分析人士的观点 , 这场变动的起点可以追踪至2018年底和2019年年初 , 一些头部公司在这个时点察觉到了市场氛围和趋向的变化 , 并决心做出改变 。
2019年3月18日 , 在顺丰控股的2018年业绩说明会中 , 一位参会人员向顺丰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三通一达的时效件产品已经做出来了 , 顺丰短期如何应对?”“市场的速度不是我们决定的 , 资本进来了以后 , 可能更多的竞争对手 , 我们如果不去管这个节奏 , 完全自己走 , 也会有问题” , 顺丰控股回应 。
两个月后 , 顺丰推出了面向电商经济件的特惠件业务 , 最开始 , 这项业务具备临时的风格 , 以填仓的方式推进 , 但在该年8月的业绩说明会中 , 顺丰在回应道特惠专配并非一个短期产品 , 中国快递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在电商件市场 , 所以特惠专配还是主要针对这块需求 。
在今年4月业绩说明会中 , 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直言:“我们现在已经改变策略了 , 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没有防守只有进攻 , 在这个进攻里怎么去管好成本模型和投入标准 , 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
2019年起曾一度放缓的快递业务量增速重回高位 , 在2020年疫情和2021年一季度依然维持了高位 , 2021年一季度 , 快递业务净增量94亿件 , 快递业务量增长超过7成 , 近两年年均增速达到34.4%;与去年同期相比 , 异地快递业务量占比上升5个百分点 , 对全部快递业务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九成 。
所有竞争者看到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 一触而动的竞争在2019年拉开 , 价格战愈演愈烈 , 快递均价不断下滑 , 业务收入和业务量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拉大 , 整个产业的经营状况在这场和稳定性在这场竞争中也被波及 。
政策潜力度
政策在紧紧盯着行业的变化 。
在多份快递业运营情况通报中 , 均提及了快递业营业收入和业务量之间“剪刀”差日益扩大的情况 , 在今年一季度 , 特别是近一月的时间中 , 监管密度陡增 。
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国邮智库专家邵钟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 快递业持续的低价竞争实际上已经影响了快递业的高质量发展 , 低价压缩的成本对于快递业服务质量、快递员待遇等多方面都会带来影响 。
4月15日 ,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主持召开2021年第六次局长办公会 , 在讨论“第一季度邮政快递业经济运行”议题时提及“对于市场恶意搅局者 , 我们必须毫不留情 , 强化监管 , 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 当前要靶向用力 , 重点纠治部分区域存在的不正当竞争” 。
快递业低价竞争由来以久 , 邵钟林表示从2007、2008年计算起 , 单件快递的价格已经下降了超过6成 , 而各项成本在不断上涨 , 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 在邵钟林看来 , 2020年至今 , 国家层面针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陡增 , 而与电商平台的紧密联系以及其本身即具备网络形态的快递行业也应该在监管的范围之中 。
4月22日下午 , 浙江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 草案特别规定 , 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 。
邵钟林看来 , 上述浙江审议通过的草案可以视为监管对快递业不正当竞争打响的“第一炮” , “与之前的措施不同的是 , 此次浙江是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反对快递业的不正当竞争 , 能够调动更多的监管部门参与执法 , 而非以往以职能主管部门为主的监管形式” , 邵钟林说 。
【经济观察报|快递业头部格局开始动摇 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加力】在全国层面会否出现类似浙江这样的措施或相关政策?“一定会 , 会形成一个多部门协作的针对全国快递业的反不正当竞争措施 , 政策的力度这也会改变目前行业的竞争态势” , 邵钟林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