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刘讨中:以“微创新”起舞绽放“巧匠”光彩

【设备|刘讨中:以“微创新”起舞绽放“巧匠”光彩】“80后”的刘讨中 , “小跑”向前 。
与朋友共同创立圣亚(深圳)磁力机电有限公司 , 担任工业机器人功能部件研发责任人的他 , 为解决客户需求忙个不停 , 见到采访人员小跑着过来 , 采访完小跑着离开 。
从一名普工 , 成为研发工程师 , 再到合伙创业 , 刘讨中持续追寻着自己的“工匠”梦 。 他勤奋钻研 , 在工业机器人上以“微创新”起舞 , 申请40多项专利 , 今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设备|刘讨中:以“微创新”起舞绽放“巧匠”光彩
文章图片

刘讨中在检测设备 。 受访对象供图
出生于江西宜春的刘讨中 , 2006年机床数控技术专业大专毕业 , 在本地的模具工厂打工一年后 , 想来深圳闯闯 。
“刚来深圳的时候 , 就是跑人才市场 , 那会儿不是应届生 , 工作经验也不多 , 找工作有些尴尬 。 ”刘讨中笑着说 , 跑了半个月 , 最大的开销就是公交车的车票和人才市场的门票 , 最终在深圳宝安西乡的一家自动化设备工厂做了普工 。
进了工厂 , 刘讨中很快上手 。 “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 我动手能力还不错 , 也慢慢学习编程 , 在工厂积累了加工制造的经验 。 ”他说 , 但普工多是重复劳动 , 工作了3年 , 他决定跳出“舒适区” , 挑战一下自我 。
在深圳市恒拓高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刘讨中以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技术方面的工作——研发工程师 。
加工手机盖子的侧孔 , 需要五轴加工中心 , 不仅购买周期长、成本也高达数百万元 , 不少企业犯了难 。
“为何不采取一些微创新?”刘讨中开始了研究 , 最终用三轴加工中心 , 叠加精密旋转平台等外部功能部件的方案 , 在固定设备中替代五轴加工中心 , 总成本则降低到20多万元 。
“我们研发的精密旋转平台 , 销售了上千台 。 ”刘讨中说 。
六轴机械手抛光手机时 , 可能产生电线的缠绕 , 针对这一痛点 , 刘讨中带领研发团队开发了防缠绕机构 , 售价仅约2000元 , 受到企业客户欢迎 。 而在2018年 , 刘讨中与团队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气控系统”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机械加工行业有通用的标准 , 但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功能部件 , 标准还是比较缺失 , 生产中末端可能产生不少‘小麻烦’ ,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研发 , 以‘微创新’解决行业痛点 。 ”刘讨中说 。
2020年 , 刘讨中选择与朋友共同创业 。 在新单位 , 他的角色仍然偏重研发 。
“随着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 工业机器人领域舞台越来越大 。 ”刘讨中说 , “工程师研发创新需要沉淀、祛除浮躁 , 有底子才能厚积薄发 ,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术 , 在细分领域绽放‘大国工匠’光彩 。 ”(采访人员孙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