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喜马拉雅将上市 耳朵经济价值重估


喜马拉雅将上市 , 耳朵经济价值重估
任晓宁/文
5月1日 , 喜马拉雅在美国纽交所提交招股书 , 这家受到国内用户喜爱的音频公司 , 终于要上市了 。
在国内音频行业 , 喜马拉雅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跑者 。 据QuestMobile数据 , 2020年喜马拉雅是唯一一个进入QuestMobile披露的 App用户规模5000万级以上玩家榜单的音频平台 。
喜马拉雅上市成功 , 或将是音频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 , 这也是重新审视音频市场价值的一个重要时刻 。
喜马拉雅的商业价值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 , 迄今已有9年 。 从成立至今 , 喜马拉雅始终深耕音频市场 ,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 , 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已达到2.50亿 。
音频是一个增速飞快的市场 。 艾瑞咨询报告中表示 , 中国在线音频市场2018-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4% , 远高于美国在线音频市场增速 , 2023年预计达到698.1亿元 。
作为行业排头兵 , 喜马拉雅的商业价值在近几年得到体现 。 根据招股书 , 喜马拉雅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人民币11.6亿元 , 同比增长超65% 。 2018年到2020年 , 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14.8亿元 , 26.8亿元和40.5亿元 , 年增速接近翻倍 。
喜马拉雅为代表的 PGC(专业机构产生内容)模式 。 PGC产品由专业团队制作 , 采用“内容付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 , 其中会员收入是主要收入 , 2020年 , 会员及付费订阅为喜马拉雅贡献了超过17亿元收入 , 占比达到43.3% 。
喜马拉雅也是国内音频行业会员及付费订阅的引领者 。 早在2016年 , 喜马拉雅上线了一款由《奇葩说》团队所创作的付费音频节目《好好说话》 , 上线当天该音频节目销售额就直逼500万 。 总体下来 , 该档节目全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 , 付费用户为20万 。 2020年喜马拉雅123狂欢节上 , 内容消费总额突破10.8亿元 , 首次付费用户占比超26% , 二次元内容消费总额同比增长476% 。 2021年第一季度 , 喜马拉雅移动端付费用户达到1390万人 , 付费率达13.3% 。
会员及付费订阅收入之外 , 喜马拉雅还有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等多元化收入 。 从收入增速看 , 2020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增速73.9% , 付费订阅增速41.3% , 显示其用户基数正在不断扩大 。
喜马拉雅硬件领域涉及领域包括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终端应用 , 数据显示 , 喜马拉雅目前已经与阿里、百度、小米、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 。 此外 , 60多家车企也植入了喜马拉雅的车载内容 。 另外智能AI音箱小雅Nano的销售将自带1年喜马拉雅VIP会员 。 近年以来 , 喜马拉雅也加大直播业务力度 , 推出(“春生计划”)音频直播多档激励机制来吸引优质直播公会加入 。
这些举措 , 有助于丰富喜马拉雅在上游音频业务的布局 , 提高商业化能力 。
有声市场正快速崛起
去年经过疫情的催化下 , 线上娱乐平台都获得了高速增长的一年 , 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在线用户也呈现增长趋势 。
今年年初 , 马斯克带动Clubhouse大火 , 让声音市场再次受到资本关注 。 国内音频平台荔枝受香橼做多报告影响 , 借助音频赛道+中概股风口 , 曾实现4日内股价暴涨340% 。
与同类公司相比 , 喜马拉雅的内容储备及活跃用户更加充足 。 2020年 , 喜马拉雅活跃的内容创作者达到520万人 。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 , 平台音频内容总时长超过了20亿分钟 , 可以供一个人不重复收听超过3900年 。
喜马拉雅背后还有充分的IP资源支持 。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 , 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喜马拉雅的战略投资者 , 喜马拉雅之前也与超过140家出版社及包括阅文集团在内的90多家网文平台的长期合作 。
目前 , 喜马拉雅平台上既有头部的优质IP等专业PGC内容 , 同时也包涵了丰富生态、包罗万象的PUGC及UGC内容;既有泛知识领域的金融、文化、历史类专辑 , 又有泛娱乐领域的小说和娱乐类专辑;既有适合少儿的教育内容 , 又有适合中老年的经典内容;形式上 , 既有音频播客 , 也有音频直播 。 截至2021年3月31日 , 平台上已经累积了包含100个品类的2.8亿条音频内容 。
随着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逐渐扩大 , 年轻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 。 据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研究报告》 , 30岁以下用户占比66.7% , 40岁以上用户占比11.9% , 月收入在10000以上的用户比例达到27.5% 。 截止2020年底 , 中国在线音频用户数量已达5.7亿 , 预计2022年将升至6.9亿 。
一位30岁以下年轻用户就提到 , 现在每天看屏幕太多 , 眼睛已经不太好了 , 需要保护眼睛 , 以后会花更多时间听书 , 而不是看书、看视频 。
年轻人的这种变化也被更多商家看到 , 几位针对年轻人的消费品商家都提到 , 音频市场的商业价值目前仍被低估 , 他们认为 , 与视频相比 , 音频的用户粘性更高 , 投放效果更好 , 以后会加大音频投放 。
耳朵经济天花板还有很高
目前国内音频市场已经有了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几家垂直公司 , 不过 , 相对于其他行业 , 音频行业仍有很高的天花板 , 目前仍在增量市场 。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 , 2020年国内在线音频的互联网用户渗透率仅为16% , 相较于在线音乐57%、长/短视频74%的渗透率还很低 。 此外 , 相关分析表明 , 美国在线音频与在线音乐的MAU用户比例为1:1.4 , 基本持平 , 原因之一在于汽车作为美国人的生活中心之一 , 催生了车载音频这一巨大市场 。 而国内这一比例仅为1:3.5 , 可见音频市场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在线音频的市场渗透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
据灼识咨询预测 , 到2025年国内在线音频渗透率有望达到39% , 如果参照微信的12亿互联网用户 , 该渗透率则意味着在线音频市场未来将拥有4.7亿用户 , 这将使音频对广告主的吸引力直线提升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 , 2023年全球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05亿元增长至307亿美元 , 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8% 。 此外 , 中国作为全球拥有最多在线音频用户的国家 , 2023年我国音频用户将从2018的3.77亿上升至9.02亿 , 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7% 。
国内音频数量、质量上升 。
【经济观察报|喜马拉雅将上市 耳朵经济价值重估】目前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也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 , 正在进入 。 2020年上半年 , 腾讯音乐宣布持续发力长音频领域 , 并且在2021年3月份正式完成对懒人听书的收购 。 同时 , 字节跳动推出名为“番茄畅听”的APP , 正式入局音频市场 。 喜马拉雅此次上市后补充粮草 , 将有利于在这个增量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 (任晓宁/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