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 , 《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平台1.0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白皮书》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大数据论坛上发布 。 作为平台经济的重要形态之一 , 工业互联网平台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 经过3年的努力 , 中国工业互联网“综合性+特色性+专业性”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 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 , 连接设备数超过7000万台(套) 。
但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所言 ,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未知远大于已知 , 还需保持战略路线 ,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 持续深化认识 。
平台赋能效应正在显现
2012年11月26日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发布白皮书《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 , 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
作为工业互联网三大功能体系之一 ,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也是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链接的配置枢纽 。
谢少锋表示 , 经过不断探索 , 业内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清晰 。
从生产要素看 ,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下联万物 , 上接应用实现数据贯通、要素汇聚、价值创造等的关键载体 , 也是实现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管理的重要支撑 。
从生产关系看 , 工业互联网平台改变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之间的关系 , 实现了制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网络化协同 , 正在引发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的根本式变革 。
从经济形态看 ,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驱动数字经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 , 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式的生产方式转变 。
谢少锋介绍 ,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效应正在显现 。
比如 , 平台化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设计门槛和成本 , 个性化定制助力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实现逆势增长 , 网络化协同加速了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 , 服务化延伸助力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实现了后市场的价值跃升 。
与此同时 , 一批专门从事数字孪生服务的专精特新的企业正在加快成长 , 平台创新发展 , 生态持续繁荣 , 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功上市 , 资本市场对平台的关注持续增长 。
从赛迪智库工业互联网平台形势分析课题组发布的《我国工业互联网2021年形势展望》看 ,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 专业型平台不断涌现 , 打造了一批专注特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成为技术单点突破的重要抓手 。
平台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按照《我国工业互联网2021年形势展望》的研判 , 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将步入顶层设计更加清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融合创新更加活跃、产业生态更加繁荣的新阶段 ,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那么 ,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行状况如何监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 , 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能指数、工业互联网平台活跃度指数、工业互联网投入产出比指数、工业互联网带动经济增长指数及工业互联网带动产业发展指数等五个关键指数可直观描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行状况 。
张立介绍 ,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 资源汇聚能力较高 , 数据驱动生产方式初步形成 , 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较好 。 尤其是在设备上云、研发工具供给及使用、工业模型沉淀等方面表现突出 。 但不容忽视的是 , 在数据汇聚、平台用户使用及付费、工业App应用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 , 说明平台应用水平还亟待提升 。
张立认为 , 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的必要性正在于此 。
在他看来 , 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可以摸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底数 , 动态跟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服务能力 , 实时监测工业互联网产业运行 。 通过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可以找准差距 , 对标国际领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先进地区工业互联网企业 , 并开展诊断体检 , 找到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 。
张立认为 , 通过基于区块链构建可信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建模、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报告自动生成等技术 , 产业大脑可以形成产业链、创新链、空间链互动图谱 ,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到企业的实时运行监测 , 多维度对产业进行数字画像 , 多层次剖析产业优劣势 , 为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提供精准量化支撑 。
平台发展还存在共性制约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说:“工业互联网这个新的生产要素还没有真正融入到经济活动中 , 或者说其应用只是冰山一角 , 今后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目前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 ”
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云侯表示 , 由于平台技术研发投入成本较高 , 平台回报周期较长 , 很多企业尚在投入阶段 , 大部分平台直接带来的收益在企业整体利润中占比其实并不高 。 而国内很多初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处于亏损状态 。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竞争日益加剧 , 平台运营能力成为平台生存的关键 。
航天云网江苏公司总经理纪丰伟认为 , 平台运营能力是平台盈利的必要条件 , 但不是充分条件 。 平台提供商只有在经营能力转变到中长期盈利模式后才能实现盈利的突变 , 而由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特性带来的复杂性 , 这将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 。
在纪丰伟看来 , 平台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爆发式增长 , 平台盈利能力需要按照短中长期的策略进行布局 。
除自身运营能力外 ,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共性制约 。
中粤投资联合创始人罗浩元表示 , 不可否认 ,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础支撑产业还很薄弱 , 核心技术积累不足 , 软件应用投入不足 , 直接影响了相关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功能演进 。
罗浩元说:“在技术之外 , 应用层面不给力同样不容忽视 。 制造企业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阻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持续深化 , 当前不少企业对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处于观望状态 , 甚至更倾向于使用国外工业软件或系统的局面更需要寻找破局的办法 。 ”
为此 , 4月9日 , 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事业单位和17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 。
【数据|重塑制造业之前 工业互联网平台还要跨越哪些难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 , 这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应用的重要举措 , 有利于完善平台推进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 有利于促进互联互通、打造平台体系 , 有利于促进平台发展、提升赋能水平 , 对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数据|中标 | 数梦工场以数字新动能助力科技优鄂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