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的墓志铭
文章图片
图1/1
何为新企业家精神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何伊凡
来源 / 盒饭财经
2021年5月20日 , 左晖走完了他“难而正确”的一生 。 他出生于1971年1月 , 是国内最早逝去的70后一线企业家 , 与他同龄的埃隆·马斯克 , 刚刚宣布要在15年内复活恐龙 。
生前事 , 身后名 。
如果将“难而正确”刻入左晖的墓志铭 , 想来他不会反对 。 这是他一生秉持的最重要信条 。
1
左晖并非不善言谈 , 只是不说废话 。
他与人交流 , 总会直奔主题 。 最近一次深聊 , 是2020年8月贝壳找房上市之前 。 他开口没有客套 , 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自己一直没有自我革命的思路 , 只是坚守自己的信条 , 如在这个产业里我们会认为C端变的越来越重要 。
敲钟当日 , 他从头至尾都保持着站立状态 , 背着手站着看台上的分享与互动 。 从侧面看 , 他肤色略黑 , 耳垂大、下巴饱满微翘 , 走进了你会发现他有明显的眼袋 , 不知道是因为路演疲惫 , 还是因为病痛已侵蚀他的肉体 。 不过他笑言 , “我有时候都挺不好意思 , 对于上市 , 你们根本想象不到我有多轻松 。 ”
一个坚守信条的人 , 往往是个无趣的人 , 左晖就无趣 。
据说当年某地产大佬有心进入二手房生意 , 约左晖吃过一次饭 , 交流之后该大佬放弃了此想法 , 认为只有左晖能做的好 。
彼时做一手房 , 需要和开发商等各种环节打交道 , 是“有趣”的人才能做的生意 , 二手房则需要将细节和标准化抓到极致 , 一个人长袖善舞 , 难免就疏于细节 。
而在吃饭之前 , 左晖就知道自己也做不了一手房的生意 。 2001年 , 他30而立 , 正式成立链家 , 选择做二手房经纪业务 , 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不善应酬 , 不喜欢喝大酒 , 在一手房市场中难以施展 , 而二手房只要服务好用户即可 。
可二手房也是个野蛮生长的行业 。 左晖由此逐渐形成自己的信条 , 做难而正确的事 。 彼时还没有人争着成为时间的朋友 , 难而正确 , 大概是对时间的朋友最佳注脚 , 不喜欢交际的左晖 , 大概是最早和时间交朋友的企业家之一 。
什么是难而正确?
这不是一句口号 , 要有对问题的高颗粒度解析能力来做匹配 。
他经常大半夜出去 , 在北京溜达巡店 , 发现问题就给行政的同事打电话:为什么某个店招牌上的灯不亮了?为什么有的店卷帘门上的电话那么小?为什么店里的花上还有一层浮土?行政的同事24小时待机 , 他说哪里有毛病 , 就马上去改 。
左晖的管理风格并非声色俱厉型 , 生活中也很随性 , 经常在食堂排队打饭 。 他从不骂人 , 但异常犀利 , 短短几个字就能切中要点 。 运营总监和他述职时 , 需要精心准备 , 述职时间很长 , 每个人1个多小时 。
他经常会有这样的灵魂一问:如果下季度只干一件事 , 准备做哪件?为什么它是最重要的?通过提问与追溯 , 找出最重要的事情 。 出现不满意的述职 , 就单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 在白板上一通讲 。 每个月都述职 , 一次就好几天 , 频率与节奏都很高 , 如此坚持了很多年 。
在述职会上 , 左晖提的问题90%都不容易回答 , 假设某个大区上个季度业绩表现很好 , 他会问“做得好 , 到底和团队有什么关系吗?形成了能力沉淀吗?”
按照他的思维 , 任何东西都要有论据 , 不好要找原因 , 好也要找出原因 , 找到本质 , 以及有什么核心举措 。
左晖告诉我 , 他认为“细节”就是“大事” 。 “事情的重要性不是以它的颗粒度来决定的 , 有些关键细节非常重要” 。
鼎晖投资在2011年1月入股链家 , 其创始合伙人胡晓玲曾告诉我 , 左晖身上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 就是既具备俯瞰的超前战略能力 , 又有苦下身段、狠抓细节的执行能力 , 能看到最大的事情 , 也能看到最小的事情 , 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 , 某次去链家开会 , 她看到左晖正对着一黑板公式 , 给高管上课 。 “真的是一黑板密密麻麻公式啊” , 多年后 , 她依然记得 , 那个公式把整个二手房交易模式里面的细节 , 包括各个利益相关主体都划得清清楚楚 , “这绝对是高智商的人才能完成的” 。
2
“难而正确”需要有八风吹不动的定力 。
2005年3月 , 国务院出台“国八条” , 以行政手段限制房市交易 , 市场迅速趋冷 , 多家中介公司纷纷关店减员 , 左晖却带领链家逆市扩张 。
其实决定扩张之前 , 他已下定了决心 , 可依然和团队频繁沟通 。 当时管理层每周开三次会 , 晚上聊到两三点 , 就聊要不要扩张 , 到底是收还是放 , 是加快还是收缩 。 虽然有些话没说出来 , 但左晖能感受到大家的担心:如果不收缩 , 一旦调控铁幕落下 , 可能成本承担不了 。 而他判断逻辑是 , 限购只是短期影响 , 供应严重不足的难题并未解决 , 房市长期看好 。
他其实心中有数 , 只要店均有六万收入 , 就不赔钱 , 一向精于细节的左晖 , 这次反而没算细账 , 而是先开店 。 他抓住窗口期 , 一口气把门店数从30家扩增到105家 , 这成为链家扩张之路上关键一步 。
从2008年起 , 左晖招募了几百人 , 在30多个城市中的不同小区里数房子 , 这项浩大繁琐的“房屋普查”工作 , 看起来不像企业做的事 , 在当时看起来更是并无实际用途 。
不但内部多数人看不懂 , 连左晖自己也难以判断何时才能产生价值 , 但他依然提出要“不计成本投入”开发 。 如今它已逐步积累成贝壳找房覆盖中国322个城市 , 以2.26亿记录在库的真实房源信息 , 成为国内数据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维度最全面的房屋信息数据库——“楼盘字典” 。
正是有楼盘字典的基础 , 链家才有底气在2011年首次提出“真房源” 。
最令购房人头疼的就是二手房市场的“假房源” 。 所谓“假房源” , 是房产中介行业的潜规则:通过低价或臆造房源吸引客户来电 , 达到套取客户联系方式的目的 , 这会令客户对经纪人信任度大打折扣 。
提出了 “真房源”后 , 左晖回忆 , “内部都不知道反对成什么样子了” 。
经纪人出现离职潮 , 业务三个月内连续下滑 , 很多人都偷偷说“老左疯了” 。 但他不为所动 , 他洞悉了这只不过财务短期上会有些压力 , 对链家来说就是要储备足够多现金来覆盖这些风险就够了 。
做“难而正确的事”需要强大的定力 , 他曾经和我分享过一个“七分熟”的概念 , 即“组织内部对目标不去博弈 , 核心就是要对目标的方向基本达成共识 。 ”战略一旦研究清楚以后 , 他会体现出惊人的决心 , 行动力极强 。
3
如有必要 , 左晖也会变得富有进攻性 。 他有强势高傲的一面 , 曾不止一次成为行业公敌 , 这也是其内心信条的外显 。
二手房中介曾经声名狼藉的 , 背负着散乱、暴利和欺骗的骂名 , 链家也不能幸免 , 但左晖从第一天开始 , 就认为自己与对手“不在一个时代” , 在一次访谈中他告诉我,“一是它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二是它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 ”这个行业肯定会出现整合者 。 谁将最先成为整合者?链家自认为是可能的公司之一 。
左晖十分坚持自己的理念 , 并要求所有员工接受 。
链家有明确的红线和黄线 , 红线辞退 , 黄线发现两次辞退 , 接私单便属于红线之一 。 全公司大概有9条红线 , 十几条黄线 , 这些线如同高压线围绕在一线业务员身边 。
与同行们的粗放式发展相比 , 他一直强势控制着自己的公司 , 他尤其关注过程管理和动作分解 , 诸如房屋出售的状态是什么?有几种状态?如何把它们制定成标准?同时 , 链家有一套管理语言 , 比如报盘率、房屋分级、目标公司等 , 这些名词背后的标准只有内部员工才能懂得 。
他用尽一切管理方式避免员工沾染行业瘤毒 , 试图以系统化、标准化让链家摆脱行业的负面形象 。
2018年4月贝壳找房正式成立 , 要做平台化运营 。 左晖要“再造一个链家” 。 行业将之视为“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
6月12日 , 58同城CEO 姚劲波召集了除链家外国内主流的经纪公司发起了“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 。 在大会上 , 姚劲波率先开炮 , 他表示“58永远不会切入中介业务成为地产中介的竞争对手 , 我们只做信息平台 。 ”
当日下午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冰雹黄色预警 。 左晖发了个朋友圈:此时的北京 , 乌云密布 。 有会解天象的吗?
58同城CEO姚劲波在下面评论:“相由心生 , 我看到的是阳光明媚 。 ”
左晖在这条评论下又回复:“老兄慧眼 , 乌云中的确有阳光!不知为何下午突然打了一会儿雷 , 应该是又有人赌咒发誓了 。 ”
怼起人来 , 他也不留情面 。
2020年4月贝壳新居住大会 , 他在演讲中提出要向行业的低收入宣战——“宣战”之类的词 , 曾在他多个演讲中出现 。
他说为什么全行业有数百万最普通的经纪人、店长、门店今天好像没有人特别在意?因为在传统经纪领域中 , 核心作业思路是普遍都还比较短视 。 大家都是在拼规模 。 规模是什么?规模就是都当猎人 , 拼谁的子弹多 , 谁开的枪多 。 把客户视为猎物 , 打下来一个猎物后 , 就开始讲激励 , 讲天道酬勤等等 。
他直指二手房行业运营的核心长期以来并非围绕门店展开 , 门店在整个产业链上处于非常弱的地位 , 贝壳找房要连接到约4万家店面 , 30多万经纪人 , 变化核心就是“开始以门店为基础核心去运营整个产业链” 。
2021年4月10日 , 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的垄断行为 , 被罚了182.28亿 , 同日 , 姚劲波在微博发文称 , 房产交易领域有更明目张胆的二选一包装成自愿 , 强烈呼吁国家反垄断罚款贝壳40亿(4%标准) 。 并建议将此罚款打入国家公积金账户 , 以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减轻老百姓买房负担 。
指名道姓的“举报” , 算是积怨深深 。 如今斯人已去 , 贝壳犹在 , 不知恩怨是否还会延续 。
4
2021年4月23日之后 , 左晖没有再更新过朋友圈 。
到2012年底 , 链家地产全国门店达到1000家 , 员工1.8万人 。 仅在北京就拥有员工1.5万人 , 公司全年成交量3.2万套 , 成交额1100亿元 , 佣金则高达33.15亿元 , 当时北京城区每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至少分布着1家链家地产的门店 。
左晖的目标是希望不断寻找出一套可复制的链家模式 , 以便将其推广到其他城市 。 2013年初 , 他计划到2016年 , 公司成立十五年时 , 链家的业务能够覆盖1亿中国城市人口 。
这一年 , 他确诊肺癌 , 但链家并没有放缓速度 。
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对房产交易和经纪人的行为进行监测 , 当时仅靠集权式管理已不可能 。 链家的后台管理能力在2008年以后迅速提升 , IT出身的左晖始终推动IT系统流程建设 , 在他确诊患癌症的那一年 , 外界将他评价为“系统迷信派” 。 2013年 , 链家地产拥有500多台服务器 , 每天核心系统访问请求会超过1000万次 , 后台系统产生200T的数据量 , 其在IT系统方面投入与使用已经引起整个中介行业的变化 。
这也为贝壳找房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
贝壳找房2018年4月上线 , 到年底 , 平台入驻房地产中介门店接近两万家 , 此数字已突破过去17年链家自身的门店扩展速度 。
贝壳找房的独特之处在于 , 它主要是一个匹配平台 , 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平台 。 一方面 , 涵盖二手房、新房、租房、装修和社区服务等众多类目 , 能够提供多元化的居住服务连接;另一方面 , 通过大数据、AI、VR、IoT等技术 , 在看房、找房、委托、匹配等众多环节实现数字化 , 提升用户体验和交易效率 。
2020年疫情催化下 , 贝壳找房加快线上化进程 , 实现围绕房地产交易完全实现闭环 。
左晖又获得了8年时间 , 用以实现改变房地产交易的夙愿 。
对贝壳找房是否“既做裁判员 , 又做运动员” , 各有不同说法 。 但即使对左晖最不满的对手 , 也无法否认他在真房源、标准化、数字化等领域对行业做出的积极贡献 。
“衣食住行” , 是延续了千年且将永远有生命力的生意 , 此前“衣食行”都有成熟的互联网平行型公司 , 唯有“住” , 因为交易与交付的复杂性 , 以及由信息差产生的利益沉淀 , 导致它联网化率落后其他领域3至5年 , 是贝壳找房等代表性公司为其按下了数字化加速键 。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在2020年4月曾指出 ,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赢家通吃 , 产业互联网时代技术正向纵深渗透 , 而大居住市场正好处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融合的前沿 , 科技和数字化对这一领域的影响将更加深入 。
在这八年中 , 他的儿子从3岁到11岁 , 长到可以记住爸爸的年龄 。
企业家精神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宝贵的财富 , 但何为新企业家精神?孜孜以求 , 坚信市场的力量 ,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 都是其组成部分 。
左晖之逝 , 是为企业家精神的重大损失 。
【|左晖的墓志铭】(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