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在构思这篇文章的当天 , 我震惊地收到了“达尔文拱门”因常年海浪侵蚀坍塌的消息 。 作为加拉帕戈斯群岛著名的地标 , 以达尔文为名的拱门见证了进化论在这里诞生 , 也目睹了物种灭绝向这里蔓延 。 加拉帕戈斯象龟或许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最广为人知的物种了 。 无独有偶 , 在万里之外的一片印度洋小岛上 , 同样生活着一群龟中巨人——亚达伯拉象龟 。
亚达伯拉象龟的曾用属名Dipsochelys意为“巨龟”还不够 , 种名gigantea也有“伟岸 , 巨大”之意 。 的确 , 作为雄性平均壳长可达120厘米 , 平均体重超过250公斤的庞然大物 , 亚达伯拉象龟的巨大身躯带给了当时人们巨大的视觉冲击 。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亚达伯拉象龟 | Xjschx / Wikimedia Commons

为什么象龟这么大?
道理大家都懂 , 但为什么亚达伯拉象龟这么大?这里就要涉及到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岛屿效应”了 。 1964年 , 一位叫J?布里斯托?福斯特的生物学家发表论文 , 提出在岛屿定居后小型动物会趋向于演化为更大体积 , 这一推论被后人称作“岛屿效应”或“福斯特法则” 。
亚达伯拉象龟巨大的体型是否也是岛屿法则的结果呢?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 , 与亚达伯拉象龟这一类群最接近的 , 是一类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蛛网龟 , 这是一类壳长不超过15公分的小型陆龟 。
这些进入荒岛的小型陆龟在缺乏竞争和天敌的情况下体型迅速增大 , 变大的身躯也使得它们能够应对更加恶劣且不稳定的岛屿气候 , 同时获取更加广泛的食物来源 , 在食物相对贫瘠的孤岛上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亚达伯拉象龟的祖先们在岛屿上无忧无虑地啃食植物 , 繁衍生息 , 甚至学会了集群在山洞中躲避恶劣的天气 , 直至变成了今天的这般庞然大物 。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Jonathan , 这只亚达伯拉象龟是现存最长寿的陆地脊椎动物 , 出生于1832年 , 至今仍然在世 | Xben911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巨型化并非没有止境 , 巨型化往往会受到食物气候等环境的限制 , 当达到某一平衡临界值时巨型化便会趋于停滞 ,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亚达伯拉象龟体型巨大 , 但比起大陆上的许多大型动物依然逊色不少的缘故 。
有意思的是 , 动物进入岛屿并非都会巨型化 , 当大象、老虎甚至人属等大型动物从环境丰饶的大陆进入小岛后 , 体型非但没有变大 , 反而出现了“侏儒化” 。 变小后所需的食物等资源更少 , 繁衍周期更短且更容易适应环境 。 此外巨型化的时间往往相对漫长 , 而侏儒化在短短几千年里便会出现形态上的较大改变 , 两种现象往往会同时存在于一个岛屿生态系统中 。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佛罗勒斯人颅骨化石 , 这个生活在佛罗勒斯岛上的人属物种 , 身高只有1.1米 | 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超长待机 , 漂流天下
既然加拉帕戈斯象龟和亚达伯拉象龟长得这么像 , 那它们是不是近亲?从分子演化的结果来看 , 两类象龟均是于群岛中独立起源 , 亲缘关系大概相当于我们智人和南方古猿 。 之所以会有着如此相似的形态 , 完全是因为两类象龟所处的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塞舌尔群岛)气候等环境因素十分相近 , 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趋同演化 。
有趣的是 , 处于干旱岛屿的加拉帕戈斯象龟 , 背壳前半部高高翘起 , 犹如一幅马鞍 , 四肢和脖颈也变得更加修长 , 能够像长颈鹿般吃到更高的植被 , 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食物 。 而在万里之遥的塞舌尔群岛上 , 生活在更加干旱岛屿上的塞舌尔象龟 , 同样演化出了马鞍形的背甲 。 本来并非一类 , 但有一定亲缘关系的a和b , 经过进一步演化出现了外形相似的aa和bb , 这一现象被称为平行演化 。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鞍背加拉帕戈斯象龟 , 注意它前部翘起的龟壳和长脖子 | Paul Krawczuk / Flickr
这些巨龟们的祖先是怎么到孤岛上来的?尽管长期的陆地演化使陆龟不擅长游泳 , 但这并不意味着亚达伯拉象龟是旱鸭子 。 一方面陆龟宽大的背甲可以提供足够的浮力 , 顺着海浪长时间漂流 , 甚至还能将脑袋伸出水面进食;另一方面陆龟有着超强的忍耐力 , 可以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待机”6个月甚至更长 。 加之巨龟动辄上百岁的寿命 , 更是为这种奇葩的漂流扩散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于是便有了今天加拉帕戈斯和塞舌尔群岛上形形色色的庞然大物 。

人类食欲的牺牲品
体型大、寿命长、繁衍也不太困难 , 这是不是意味着象龟在群岛上可以为所欲为?然而事实很残酷 , 不少种类的巨龟滑向了灭绝的深渊 , 究其原因几乎都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岛上脆弱的生态平衡 。
在大航海时代前 , 曾有包括亚达伯拉象龟在内的18种巨龟 , 生活在西印度洋各个小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区域 。 但是欧洲航海者发现巨龟不但能提供大量鲜肉 , 不用喂食还可以生存很久 , 其背甲还可作为容器 , 是非常理想的肉类补给 , 人们称它们为活罐头 。 因此在16~19世纪 , 每艘海船经过印度洋的小岛时都会装上大量的巨龟(1842年曾有船队一次装走了1200只巨龟 , 达尔文也捉过加岛的象龟作为小猎犬号上的食物补给) , 这些巨龟只有一小部分被带到世界各地圈养 , 大部分则沦为了人类的口粮 。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1776年 , 由法国探险家迪弗伦(Marion de Fresne)送给毛里求斯军营的一只hololissa亚种亚达伯拉象龟 , 它在那里活了118年 | Wikimedia Commons
塞舌尔群岛的象龟群落 , 只剩下了亚达伯拉环礁上最后一点点种群 。 并非人类手下留情 , 而是因为亚达伯拉环礁没有淡水 , 人类不会到这里来补充供给 。 后来发现的塞舌尔巨龟和塞舌尔鞍背龟则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圈养个体后代 , 野生种群早已灭绝 。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塞舌尔的亚达伯拉象龟邮票 | Wikimedia Commons
时至今日 , 由于保护得当 , 亚达伯拉环礁上的象龟数量已经达到了十万只以上 , 可以说是暂时摆脱了灭绝的阴霾 。 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巨龟们也在各自的客乡里延续 , 不用再担心哪一天又会沦为食物的命运 , 其中一些人工繁殖的个体还会在各国贸易渠道间流通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亚达伯拉象龟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Ⅱ的物种 , 依据我国法律个人禁止饲养 , 机构则需要相关手续和合法驯养证明 。 由于亚达伯拉象龟体型和食量都十分巨大 , 绝大部分的家庭难以满足养好它的条件 , 因此弃养甚至照顾不周导致象龟死亡屡屡发生 。 真的爱它 , 就让它在家园里快乐生活 , 不要将人类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贪婪带回家中 。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虽然看上去很萌 , 但请不要模仿这种行为 | Chuckupd / Wikimedia Commons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
本文图片

濒危之龟
三线闭壳龟
乌龟
加拉帕戈斯龟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 , 欢迎转发
【象龟|500斤的巨龟,曾经被人类当成“活罐头”】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