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即便没吃过杂交稻,也该对袁隆平有崇敬之心 | 新京报专栏

公众对袁隆平的深厚敬意不仅属于他个人 , 也属于这个优秀科学家群体 。

质疑|即便没吃过杂交稻,也该对袁隆平有崇敬之心 | 新京报专栏
文章图片

▲面对质疑 , 袁隆平的坦荡胸怀和实事求是精神 , 值得钦佩和学习 。 资料图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关不羽
5月22日 , 袁隆平老先生逝世 , 享年91岁 。 按照我国的传统说法 , 这样高龄、安详的去世是“喜丧” , 是人生圆满的结局 。 但是 , 大众仍然对他表达了深深的惜别和哀悼之情 。 这位享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名誉的老人 , 也值得这样的礼遇 。

质疑|即便没吃过杂交稻,也该对袁隆平有崇敬之心 | 新京报专栏
文章图片

▲5月22日 , 袁隆平逝世当天 , 联合国在其官方微博发文悼念 。
没有理由质疑贬低袁隆平的科学成就
实际上 , 即使在袁隆平生前 , 对他的成就评价提出质疑的声音就不少 。 绝大多数都是就事论事、以科学为维度的正常讨论 , 却也不排除极少数刻意的质疑贬低 。 袁隆平对这些都很淡然 。 比如说 , 面对采访者询问他对“袁隆平杂交稻不好吃”的看法时 , 他不但坦然承认 , 还表示要努力研究把口感提上去 。 这样坦荡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 就很值得钦佩和学习 。
这世上既没有完美的人 , 也没有完美的科学研究 。 科学就是在质疑和论证中不断进步的 。 如果袁隆平没有勇于质疑、敢于尝试的科学精神 , 那他也不可能达到如今这样的成就 , 更没有如此强大的人格魅力 。 但是 , 这些都不是刻意贬低他在杂交水稻领域成就的理由 。
“吃饱优先”的时代因素影响着研究方向

质疑|即便没吃过杂交稻,也该对袁隆平有崇敬之心 | 新京报专栏
文章图片

▲袁隆平成功提高了水稻作为主粮的生产能力上限 , 从粮食安全战略角度看 , 功不可没 。 资料图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科研成果当然要以造福社会的实际应用为目标 , 但是 , 从理论到成果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 而是一个反复尝试、改良甚至自我否定的过程 。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方面的贡献是开创性的 , 而开创性的工作通常都是不完美的 。 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 而且 , 关系国计民生基础的农业科技 , 会受到更多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影响 , 并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 。
袁隆平开始这一领域研究的时代 , 冷战阴影笼罩的全球都在进行主粮单位产量的竞争 。 日美等国都在水稻单产提高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 每一点进步都可以成为“大新闻” 。 发达国家如此 , 人口众多、“吃饱问题”尤为突出的中国更是如此 , 以提高产量为绝对的研究重点 , 在那个时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这种时代风气对袁隆平的研究方向显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
产量优先的目标之下 , 早期的袁隆平杂交水稻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品种的口感、种植适应性 , 并不是什么污点 。 在当时中国上下普遍而严重的“粮食焦虑”心态下 , 甚至也不算是什么缺点 。 至于后来中国农业政策调整 ,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后 , 这些早期品种不易推广 , 其他杂交水稻品种更为成功 , 是大众需求变化所致 。 对历史事实应该尊重 , 却不是用来否定前辈贡献的理由 。
况且 , 袁隆平培养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本身就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 袁隆平的研究 , 成功提高了水稻作为主粮的生产能力上限 。 从粮食安全的战略角度看 , 功不可没 。 有了这些高产品种的问世 , 不仅可以在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用来渡过难关 , 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心理的正面影响有着“定心丸”作用 。 即便在和平环境下 , 对粮食供应安全的充分信心 , 也是维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 。
袁隆平高产杂交稻的意义就是如此重要 , 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技术领域 , 也远远超越了袁隆平水稻诞生的时代 。 仅此一点 , 袁隆平的贡献也值得铭记了 。
公众对袁隆平的敬意不仅属于他个人

质疑|即便没吃过杂交稻,也该对袁隆平有崇敬之心 | 新京报专栏
文章图片

▲作为公众人物 , 袁隆平始终保持了朴实、亲民、坦荡和谦逊的态度 。 资料图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至于争论袁隆平是不是这一领域最为杰出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 , 意义并不大 。 科学领域确实存在明星效应 , 明星科学家的公众影响力和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可能存在些许差距 , 这也是很正常的 。 爱因斯坦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形象代言人” , 并不等于他一生都走在了最前沿 。 霍金成为爱因斯坦公众地位的继承人 , 也不等于其他同辈、后辈学者没有超越霍金的成就 。
即便是专业人士 , 要对科学领域的顶尖人物们做出一个完全符合专业标准的、让所有人服气的排行榜 , 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更何况是非专业的普通大众呢?既然袁隆平的成就足以跻身于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行列 , 那么他成为广受尊敬的科学名人、大众眼里的科学英雄无可厚非 。
难能可贵的是 , 袁隆平作为公众人物 , 始终保持了朴实、亲民、坦荡和谦逊的态度 。 这种长者风范 , 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他的明星效应 , 也是事实 , 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公众人物爱惜羽毛、保持良好形象 , 又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其实 , 大可不必担心袁隆平的光芒掩盖了其他中国水稻专家的卓越贡献 , 公众对袁隆平的深厚敬意不仅属于他个人 , 也属于这个优秀科学家群体 。 袁隆平和所有为中国农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 都会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光芒 。
□关不羽(专栏作家)
编辑:何睿 校对:杨许丽
来新京报电商平台“小鲸铺子”囤货啦
新京报评论部招人啦!
媒介技术的拓展 , 正在冲击原有的新闻业态 。 自媒体的兴起 , 也使观点市场变得异常喧闹 。
不过 , 我们想说的是 , 坚守的人总在坚守 , 优秀的评论人仍然有大好的春光 。
这一次 , 我们发出招募令 , 寻找有能力、有勇气、有信心 , 能够一起携手走进未来的评论人 。
直接进入主题:我们招2名评论员 , 能写也能编的那种 。
【质疑|即便没吃过杂交稻,也该对袁隆平有崇敬之心 | 新京报专栏】加入新京报评论部 , 我们一起做点事儿 | 评论员招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