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AI续写的隐患

林黛玉大战孙悟空、孔融让梨因一个梨引发了血案、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无人能敌、为孩子买橘子的父亲在月台摔倒暴毙……近来 , AI续写故事作为文本的视频在网络流行起来 。 这些经过AI创作应用续写的文学名著 , 给读者产生既熟悉又陌生、既荒诞又深刻的奇怪观感 。 而有些名著经过AI一顿操作后更成了爆款爽文 , 一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所谓的AI续写就是机器人写作 , 只是比起以往刻板生硬地照搬硬抄 , 现在的AI创作更多了一个数据库 , 供其学习“练笔”——通过爬虫软件抓取各大爆款网文、论坛或网站的高赞评论 , 由此建立自己的文库体系 , 不断学习 , 试图越写越好 。   
不可否认 , 有的小说在经过AI续写“润笔”之后 , 有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反转 , 故事也因为拓展了新元素 , 有了更多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 而这些都是符合爽文套路的创作手法 。 但是 , 这些看似句法完整、辞藻华丽的续写 , 在脱离原著情节之后 , 其实是平平无奇的 。 正如有网友所言 , AI续写缺乏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思想性和情感共鸣 。   
那为何AI续写让人欲罢不能?一方面有人们的猎奇感“作祟” 。 作为一种机器语言 , “不讲人性”反而可能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 如2017年微软研发的机器人小冰于出版了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 这种用代码替代拼音、电脑代替人脑所敲出的文字 , 体现的不只是科技的力量 , 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 , 营造出一种机器人的“浪漫” 。   
另一方面 , AI续写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拓展或重构 , 这本身等同于二次创作 。 通过对故事语言结构进行重组 , 同时读者也在重构的故事里 , 加入了自己的解读 。 这使得读者有颠覆既定、打破传统的阅读体验 , 这也是人们追捧AI续写的主要原因 。   
AI续写虽然玩得嗨 , 但其中洗稿抄袭的隐患 , 还是值得警惕 。 曾有人测试过 , 通过对关键词加以替换 , 一篇查重率极低的网络爆文就可能炮制而成了 。 而且通过音频化或影视化的二次创作后 , 抄袭可能更难判定 。 这无疑对保护创作者的权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 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法律法规上打好预防针 , 防止事态走偏 。   
【|要警惕AI续写的隐患】其实 , AI写作已经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在一些需要有行文规范 , 且不大讲究情感共鸣的文字创作 , 如报告类写作 , AI文字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 无疑是更方便且更合适的 。 那如果按照这个思路 , AI写作能否成为我们个人写作的助手呢?比如 , 在公文写作上 , 自动形成模板;或在评论写作上 , 在作者明确观点及思路后 , 自动提供相应的数据与素材供其选择 , 这无疑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 值得期待 。(陈文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