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算从大学生抓起

中国超算又添一批新生力量 。 前不久 , 2020-2021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在南方科技大学落下帷幕 , 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冠亚军 , e Prize计算挑战奖和最高计算性能奖分别由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斩获 。 这些脱颖而出的青年学子 , 未来有望成长为中国超算应用人才 。  
这是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组委会委员刘军1年里最为激动的时刻之一 。 他说 , ASC大赛历经9年 , 从中国到亚洲 , 再到世界的规模升级 , 吸引全球近万名大学生参与 , 这是一场世界级的超算人才培养竞赛 , 每一次落幕都让人感受了中国超算人才培养的希望 。  
2010年11月 , 我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 , 在全球TOP500组织发布的全球超算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 此后 , 我国进入超算TOP500榜单的计算机数量大幅增长 。 收获喜悦的同时 , 业内也有了一些追问:我们的超级计算机超一流 , 那么能否做出超一流的应用? 
“虽然我们在硬件方面投入了很多 , 但在这些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和软件 , 尤其是超算结合产业和科研创新的能力相对而言还很弱 。 ”刘军说 。  
包括他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判断: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 是超算应用人才储备的不足——超算研发人才具备相当实力 , 但在超算应用人才方面存在短板 。  
【|中国超算从大学生抓起】“超级计算机最重要的 , 不仅要做起来 , 更要用起来 , 要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起到驱动作用 。 ”刘军说 。  
中国工程院院士、ASC竞赛发起人王恩东也打过一个比方 , 希望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一号、天河二号在内的中国超级计算机这些“好鞍” , 能找到好的“千里马”来驾驭 , 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入到这个行业 , 为国家 , 为行业储备一批人才 。  
科学家们把目光锁定在了大学生身上 , 于是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渐渐浮出水面 。  此次大赛由亚洲超算协会、南方科技大学和浪潮集团联合举办 。  
“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大赛平台推动各国及地区间超算青年人才交流和培养 , 提升超算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 , 发挥超算的科技驱动力 , 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 。 ”王恩东说 , ASC竞赛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 , 让学生们不断扩大技术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珍视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 , 让他们成长为下一代计算科学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也表示 , 作为一个富有开放创新基因的国际性大学生超算赛事 , ASC竞赛将推动超算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提供算力应用支持 。  
2021年这次大赛也具有它的特殊意义 。 王恩东说:“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意识到 , 只有更广泛的跨国跨地区协作与创新 , 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 超级计算机作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 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 ” 
这次决赛的赛题包括基于“中国天眼”FAST真实观测数据搜索脉冲星、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参加英语考试、用经典计算机模拟不同量子算法解决实际应用 , 等等 。  
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TOP500发起人、美国工程院院士、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田纳西大学教授杰克·唐加拉说:“我参与过全球主要的大学生超算竞赛 , 和国际同类竞赛相比 , ASC是最激烈的 , 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超算竞赛 。 参赛队员要在短短5天内完成系统的组装、调试以及比赛 。 ” 
这次夺冠的是暨南大学代表队 , 代表队指导老师、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光华说 , 超算、人工智能这些领域进展飞速 , 青年人才要提高自身的实力 , 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以应对新的挑战 , 作为培养方也要加大对青年人才这种导向的激励 。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主任工程师范靖告诉采访人员 , 在他所在的学校 , 许多学生自发组织了学生超算俱乐部 , 利用学校计算中心给予的计算资源支持 , 进行定期培训、交流 , 超算后备人才发展迅速 , 让人看到了超算应用的希望 。  
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超算、爱上超算 , 杰克·唐加拉感慨 , 计算科学实际上就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各种应用的融合 , 希望这些脱颖而出的青年大学生 , 可以充分体会这种融合 , 成长为下一代高性能计算科学家和工程师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邱晨辉 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