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做辣条的要造车,我也不惊讶了”

百度和小米之后 , 你永远想不到下一个造车的会是谁 。5月17日 , 美的集团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 , 预告将发布新能源车相关新品 , 并配有一张若隐若现的汽车宣传海报 。此举一下激起市场猜测:难道美的也要造车了?而在美的之前 , 创维已经宣布造车 , 周鸿祎也官宣造车 , 表示“雷军能做 , 我为什么不能做?”
采访人员:张旭

手机厂、家电厂、电视厂……造车跨度没有最大 , 只有更大 , “非主流造车势力”纷纷入局 , 下一家会是谁?

IT|“做辣条的要造车,我也不惊讶了”
文章图片

美的集团公众号的预告曾引发市场猜测 。公众号截图
美的 , 二次造车
5月17日 , 美的集团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 , 预告将发布新能源车相关新品 , 并配有一张若隐若现的汽车宣传海报 。此举一下激起市场猜测:难道美的也要造车了?
5月18日 , 美的集团旗下公司“威灵(Welling)汽车零部件”在合肥召开产品发布会 , 宣布电机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三大产线已进入投产状态 。
美的表示 , 将专注为车企提供汽车零部件 , 其涉足汽车行业的策略与华为类似 , 更希望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博世 。
但由于不是人们期待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 , 当天美的集团股价小幅下跌0.71% , 资本市场反应并不积极 。不少人也感慨:原以为美的会造车 , 没想到只是造了个“寂寞” 。
美的不做整车的背后 , 有着一段惨痛的经历 。
早在2003年 , 美的集团就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 。随后 , 又在昆明和长沙新建了两大客车生产基地 , 一度具备万辆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 。
那时的美的扬言 , 要在“3至5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 。然而 , 这场造车梦并没有持续太久 。
由于对市场误判 , 加上经济危机影响 , 2008年11月 , 美的集团汽车业务陷入停产危机 , 时任美的集团副总裁的黄晓明宣布暂停造车项目 。在美的首次造车的结尾 , 比亚迪用6000万元拿下了美的集团长沙汽车生产基地 。
十年之后 , 新能源车市场再度火热 。2018年 , 美的集团董事会秘书江鹏公开表示:美的开始思考重新进入造车领域的方向 。
美的身为家电厂 , 虽然主要产品线与汽车并无交集 ,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 凭借其掌握的技术优势 , 涉足汽车零部件并不意外 。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智能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利润较高 , 比整车高很多 , 在零部件领域 , 博世、大陆集团等厂商的利润率虽在近年里有所下滑 , 仍普遍较高 。同时 , 造整车涉及的产业链条复杂、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报期长 。而美的等家电企业从零部件切入汽车领域 , 可进可退 。它们也急需从利润较高的领域入口 , 与互联网巨头等企业合纵连横掌控‘未来’ 。”
美的造车 , 董明珠跟不跟?
美的造车 , 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格力怎么办?事实上 , 董明珠在造车这件事上布局已久 , 只不过造车之路 , 并不是那么好走 。
2016年11月 , 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董明珠收购银隆的提议 , 并认为布局造车步子迈太大了 。对此 , 董明珠在当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气愤地表示 , 格力的股东“鼠目寸光 , 只看眼前三分地” 。
虽然格力无缘银隆 , 但董明珠个人出资10亿元 , 还拉上王健林和刘强东 , 三人用30亿人民币入股银隆 。
2017年末 , 格力系人员逐步进入银隆 。但2018年初 , 银隆新能源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超10亿元 。2018年5月 , 银隆新能源的上市辅导终止 , 同时其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6月初 , 银隆新能源宣布裁员44% , 人数达8000人;7月 , 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与业主方发生纠纷 , 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
2019年中旬 , 银隆新能源终于推出了叫做“艾菲”的新能源MPV , 但是“能造车”不等于“造好车” 。
据银隆介绍 , “艾菲”的续航里程为450公里 , 支持2小时快充 。但业内质疑 , “艾菲”与丰田2009年推出的MPV埃尔法有90%的相似度 。同时 , 由于搭载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 , 续航可能实际只有200公里左右 。
指标平淡 , 定价却相当自信 , “艾菲”的售价高达43万元 , 直追一众豪华品牌 。乘联会数据显示 , 该车型2019年仅卖出2708辆 , 而在当年的新能源MPV前十名销量榜上 , 最后一名的吉利嘉际销量都达到2.93万辆 , 差距不可谓不大 。
眼看老对手美的已经转战汽车零部件 , 董明珠依然心系整车制造的银隆 。仅有的一款“艾菲” , 在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上 , 胜算又能有几何?
值得注意的是 , 采访人员检索了银隆新能源官网和公众号 , 如今已经没有任何这款“艾菲”MPV的信息 , 静悄悄来又静悄悄去 , 仿佛从未存在过 。

IT|“做辣条的要造车,我也不惊讶了”
文章图片

银隆新能源官网已经没有了关于“艾菲”MPV的信息 。官网截图
创维汽车 , 换标还是造车?
小米官宣造车后一个月 , 4月27日 ,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开沃汽车)发布“创维汽车”品牌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亲自站台:“为了能使创维成为整合家电和汽车、影响力无处不在的品牌 , 我愿意再奋斗30年!”
此情景与雷军官宣小米造车时颇为相像 , 雷军在3月的发布会上喊出“要压上自己全部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 。”
早在十年前 , 黄宏生就成立了开沃汽车 , 2019年 , 开沃汽车宣布全面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 并发布天美汽车品牌;2020年10月 , 天美ET5正式上市;2021年1月 , 天美汽车有限公司注销;2021年3 月 , 创维集团将商标授权给开沃汽车 。
其他造车新势力多因为迟迟不能量产 , 被质疑“PPT造车” , 创维却恰恰相反——在官宣造车之前 , 已经有一款车型在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参展 。

IT|“做辣条的要造车,我也不惊讶了”
文章图片

创维汽车 。图片来自创维汽车公众号
听起来执行力超强 , 实际上这款车型就是早已量产的天美ET5 。换句话说 , 现阶段的创维造车只是换了个车标 。
天美ET5有410km、520km两种续航里程 , 但0-100公里加速需要9.6秒 , 而今年上海车展的电动新车大多在4秒以内 , 创维造车已然落后于时代 。也难怪ET5上市半年 , 销量仅有600台 , 这样的战绩比起与董明珠的“艾菲”都相差甚远 。
按照黄宏生对创维汽车的规划 , 未来会再投300亿成为全球汽车10强 , 并且培养杰出企业家团队 , 然后让市值跨上3000亿 。
但情怀未必能造得了好车 , 首款车型本应力求打响知名度 , 结果只是把滞销型号换标 , “黄宏生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市场策略了 。”有人如此点评 。
2021年不可谓不热闹 , 继百度和小米造车之后 , 家电厂和电视厂造车了 , 做网络安全的360造车了 , 做网约车的滴滴造车了……就像有网友说的:接下来你就是告诉我做辣条的要造车 , 我也不会惊讶了 。
【IT|“做辣条的要造车,我也不惊讶了”】只是 , 缺乏积淀和诚意的“非主流造车” , 除了吸引眼球 , 真的能给新能源车市场带来不同的气象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