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美国汽车工业“自救”:“福特们”走在十字路口

作者 杜巧梅
“这是继亨利·福特将福特T型车进行规模化量产以来 , 福特汽车在业务增长和价值创造方面所迎来的最佳发展机遇 。 我们正全力以赴抓住这一机遇 。 ”
当地时间5月26日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 ,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 在资本市场日线上活动中向金融分析师和投资者详述Ford+发展计划 。
面对全球汽车工业变革的浪潮 , 客户关系、电气化、智能网联服务成为Ford+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 。
按照全新的计划 , 福特将加速并追加在电气化领域的投资 , 到2025年底 , 公司将在包括电池开发在内的电气化业务方面投入超过300亿美元 , 并从福特灵活的电动汽车架构和模块化技术中提高效率 。
同时 , 福特为自己制定了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将占福特汽车全球销量40%的目标 。
而在此之前 , 福特汽车对外发布的未来发展战略显示 , 在2025年年底之前 , 将在电气化领域投入超过220亿美元 。
从22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 。 福特在电气化领域的投入增加了36% 。 如果说此前法利带领着福特这艘巨轮的转向是一场豪赌 , 那么这一次无疑是大手笔增加了赌注 。
而这背后 , 不仅仅是全球电动化浪潮下 , 福特这家曾经带领全球汽车工业实现规模化变革的百年车企的自我革新 , 更是走在转型路口的美国汽车工业的“自救” 。
错失“先机”
“汽车工业的未来是电动的 。 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真正的问题是 , 在通往未来的竞赛中 , 我们是会领先还是会落后 , 或者我们是否会在美国还是依赖其他国家制造这些汽车和电池……”
就在福特发布Ford+发展计划的一周前的5月18日 , 美国总统拜登造访了密歇根州的“汽车城”底特律 , 在当地郊外的福特汽车工厂亲自试驾了一辆新型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 , 并发表了演讲 。
在拜登看来 , 汽车产业的未来是电动汽车 , 美国需要为“清洁汽车”提供购买补贴 , 但昂贵的豪华车型除外 。 美国需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加快步伐并扭转此前短视的汽车排放标准 。
根据白宫18日的报告 , 美国在制造电动汽车及电池中处于落后地位 , EV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 。
不仅仅如此 , 在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领域 , 尽管起步较早 , 但由于多种因素 , 美国已经明显落后于欧盟、中国 , 在动力电池领域甚至落后于日韩 。
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萎缩16% , 但全球纯电动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的累计销量已达约300万辆 。 其中 , 欧盟以全年140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一 , 中国以120万辆的成绩在全球排名第二 , 尽管美国以30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三 , 但与第二名的中国 , 有着近100万辆的销量差距 。
在动力电池领域 ,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显示 , 今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48兆瓦时 , 同比增长128.6% 。
其中 , 宁德时代、LG新能源和松下分别位列前三 , 随后是比亚迪、三星SDI、SKI、中航锂电、国轩高科、AESC和PEVE 。
值得关注的是 , 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拥有94%的市场份额 , 但其中并没有美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 。
在基础设施领域 , 美国的步伐同样“迟滞” 。
美国白宫的文件显示 , 2020年 , 中国已经建成80万座公共充电站 , 是美国公共充电站数量的8倍 。
就在5月20日 , 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 将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 , 以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纳入新基建专项债券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范围 , 进一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 。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 , 而电动汽车的一个关键部分是电池 。 目前 , 这些电池80%的制造都在中国完成……”拜登在演讲中指出 , 美国需要在电动汽车市场上抢占先机 , 并迎头赶上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步伐 。
事实上 , 作为曾经引领全球汽车工业变革的美国 , 在电动汽车赛道上早有布局 。
作为最早拥抱电气化的传统车企 , 通用汽车公司早在1996年便推出了一款面向市场的电动汽车;而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 , 更是一度引领电动智能汽车的浪潮;此外 , 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政策推动下 , 美国新能源汽车也曾在2012年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
然而 , 由于政策变动以及税收抵免政策退出 , 美国的汽车电动化在2018年之后的发展并不理想 。
Marklines数据显示 , 2020年的美国电动化率为2.2% , 而同期中国和欧洲的电动化率分别为5.4%和7.7% 。
而今 , 电动化浪潮汹涌 , 作为电动汽车拥趸的拜登 , 此刻已按下美国汽车产业转型的“快进键” 。
全速奔跑
值得关注的是 , 拜登前往福特工厂并试驾电动皮卡 , 旨在落实其不久前推出的耗资近2.3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也称美国就业计划) 。
据了解 , 今年3月底 , 拜登政府曾发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 , 旨在重建美国的基础设施 。 其中 , 拜登计划将其中的1740亿美元用于支持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
按照计划 , 拜登政府将在电动汽车市场方面 , 提供1000亿美元的购车退税;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 , 拜登计划在2030年前支出150亿美元 , 用于在公寓、公共停车场等建设50万个充电站;计划投资250亿美元用于促进公交车的电动化转型;投资200亿美元将20%的校车替换为电动汽车;投资140亿美元用于其他电动汽车税收优惠 。
在此之前 , 包括福特、通用等美国汽车巨头也按照企业既定的发展规划向全面电气化加速转身 。
早在去年11月 , 通用汽车就宣布 , 将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上加大投入 , 未来五年规划投资270亿美元 。 在通用汽车的计划中 , 一半以上的资金和资源都将投入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
在产品方面 , 通用将在2025年前至少推出30款电动汽车 , 覆盖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GMC在内的所有全球品牌 。 在新的步调之下 , 通用汽车将提前完成12款全球电动车型的开发工作 。
福特方面 , 也加快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的投资 。
在乘用车领域 , Mustang Mach-E已经上市;皮卡方面 , F-150 Lightning上市一周以来 , 订单已经突破7万;纯电动福特全顺商用车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 。
除此之外 , 为保障电动汽车产业链 , 投资电池技术、让福特能够自行设计、工程开发和制造电池也被纳入福特300亿电气化转型计划中 。
根据福特的测算 , 到2030年 , 福特在北美地区的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40GWh , 放到全球 , 届时需求量将会增长到240GWh 。
去年11月 , 法利就曾对外表示 , 该公司正在考虑自主生产电池;上海车展前夕 , 法利再次强调了对于保障电池供应的重视 。
在26日的投资日上 , 福特宣布成立全新的全球电池创新中心Ford Ion Park , 并组建了一支150人规模的专家团队 , 包括电池技术开发、测试、制造、价值链管理等方面 , 打造拥有更长续航里程、更优成本的动力电池 。
同时 , 垂直整合电池技术 , 并推出广谱系的电动车电池产品 , 包括IonBoost锂电池 , 为商用车开发的IonBoost Pro磷酸铁锂电池 , 以及基于福特汽车自有工程技术和Solid Power技术(福特汽车持有该公司股份)的拥有长续航、低成本的固态电池 。
此外 , 福特汽车公司与SK Innovation将在美国组建名为“BlueOvalSK”合资公司 , 并投资两家工厂生产电芯和电池组 , 为未来的福特和林肯品牌车型提供电池 。
预计BlueOvalSK将在 2025年左右实现量产 , 年产能约60GWh , 并有产能扩展的可能性 。
【21世纪经济报道|美国汽车工业“自救”:“福特们”走在十字路口】未来 , 随着拜登政府一系列刺激电动汽车政策的落实以及通用、福特等车企的转型 , 电动汽车或许能成为美国汽车产业再次复兴的契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