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揭榜挂帅”,重在发现真问题

采访人员 徐瑞哲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 去年正式投入运行 , 迄今已发现500多颗脉冲星 。 对于加入FAST工程建设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姚蕊 , 一年之中大约一半时间都“窝”在贵州喀斯特地貌上 。  
在昨天的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 , 她坦言从20多岁到30多岁一直伴着“天眼” , 等基建完工后才生的孩子 , 在望远镜调试阶段不得不带着小孩到现场参试 。 当天峰会 , 像姚蕊这样年纪轻轻的科技精英聚到上海 , 他们有没有科研经费的压力 , 有没有生儿育女压力? 
关注真问题而非经费多少 
与姚蕊一样 ,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青年研究员田野日夜陪伴的也是国之重器——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 。  
田野认为 , 与许多国内科研机构一样 , 中科院全系统都在激励青年研究人员“揭榜挂帅” , 可以独立成立课题组 , 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帽子” , 英雄不问出处、而问能力 。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位院士告诉他 , 不应该仅仅在乎项目多少、经费多少 , “应该关注的是你们究竟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 , “你有没有发现真问题、找到真技术” 。  
其实 , 超强超短激光不仅带有策源性的原始创新科学问题 , 也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应用研究价值 。 田野介绍 , 比如实验装置产生的重离子源 , 就可以用于重离子治疗肿瘤 。 目前 , 田野正在研究超强超快激光驱动微型调制器的新型光源 , 在毫米级尺度即获得了强太赫兹光源 , 下一步将推广至光刻波段的“极紫外” 。  
了解工程比了解孩子还深 
姚蕊的父亲是工程师 , 她从小就在绘图板上长大 。 本科读的北航 , 学的也是机械工程 。 后来 , 她一进入清华大学读博 , 就加入了现在这个团队 , 为FAST这个“大锅”做大跨度索并联机器人 , 运用到射电望远镜的馈源支撑系统中 。  
作为女性科学家 , 姚蕊直言“一定会有生育的断档期” 。 在“天眼”大工程中 , 她和同伴都是刚刚毕业或毕业两三年参与其中的 , 从弱冠之年到而立之年 , “在这个过程中组建了家庭 , 有了孩子 , 很多人都是这样 。 ” 
她笑着说 , 同事经常开玩笑:“我们很多人陪伴国家天文台的时间 , 比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还要多 , 比了解自己孩子还要深 。 ”特别是异地建设 , 总部在北京 , 设备在贵州 , 面对生活中的不适应 , 以及工作上的太多困难 , 庆幸的是家庭在背后支撑着 。 姚蕊坦陈 , 当然女同伴们确实越来越少了 , 有一些女性跟她一样也是带着孩子现场工作 , “希望有更多的女性科学家能够一直坚守下来 。 ” 
绿色可持续重于开发资源 
另一位女科学家把科学责任落在“绿色”二字上 。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教授冯景春 , 带着学界同龄人走近深海低碳能源 , 探讨可燃冰的安全与高效开采 。  
冯景春援引了大量理论和实验的事实数据 , 不仅优化了垂直井 , 进而还提出水平井具有高效产能 , 并且领先于日本产气机制 。 “去年我们在可燃冰二次试采时也用了水平井技术 , 创造了产气时间最长、效率最高的世界纪录 。 ” 
【|青年“揭榜挂帅”,重在发现真问题】关于未来 , 既要解决可燃冰这一绿色能源可持续开发的前沿科学问题 , 也要对深海固碳原理和固碳机制进行很好的思考 。 “我们认识自然、仿效自然 , 一定会有更多发展 , 为碳中和和碳达峰带来重要贡献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