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聋”不可拖延治疗
王宁宇
“突聋”是突发性耳聋的简称 , 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即在72小时之内发生且相邻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20分贝以上 。
“突聋”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 , 但40—50岁发病率最高 。 这个年龄段的人群 , 身体机能有所衰退 , 并且工作压力、生活负担普遍偏大 , “突聋”便容易乘虚而入 。
【|“突聋”不可拖延治疗】突发性耳聋是由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 , 除了突然发生听力下降以外 , 80%—90%的患者伴有耳鸣 , 50%的患者出现耳朵发闷的情况 , 30%的患者会有头晕不适的症状 。 “突聋”并非只会单侧发病 , 有2.3%左右的人群会双侧发病 。
一旦得了“突聋” , 必须要进行抢救性治疗 , 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 。 总体来说 , 一定要在3周之内到医院完成治疗 。 发病一周以内的治疗效果 , 比发病两周以内的治疗效果要好得多 。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 , 一定要及时就医 。
“突聋”一般不需要住院 , 主要通过输液、口服药的方式治疗 , 在门诊就可以完成 。 突发性耳聋大多数都可以治愈 , 但对于病情非常严重、合并眩晕症状、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 , 治疗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 , 不能完全恢复 。 此时 , 就需要患者佩戴助听器 。
突发性耳聋的规范治疗一般为10天 。 如果治疗效果不满意 , 可以再进行一个疗程 。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 可以考虑高压氧治疗、中耳激素注射治疗等方法 。 通过这些治疗手段 , 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康复 。
“突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听力突然下降 , 首次治疗痊愈后 , 不代表致病因素也被消除了 , 所以“突聋”是会复发的 。 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紊乱、烟酒无度都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 。 值得强调的是 , 复发患者的症状往往比第一次发作严重 , 且治疗难度及恢复时间都有所增加 。
一般来说 , 正确佩戴耳机是不会导致“突聋”的 。 但是 , 佩戴耳机要注意以下几点:
音量不宜过大 。 把音量控制在自己舒适的范围内 , 不要追求震耳欲聋的感觉 。
时间不宜过长 。 不要连续使用耳机超过30分钟 , 否则容易造成耳朵的听觉疲劳 , 从而导致噪声型听力下降 。 同时 , 听觉疲劳也是诱发“突聋”的一大因素 。
尽量避免入耳式耳机 。 佩戴入耳式耳机后 , 会形成“堵耳效应” , 耳机发出的声音在耳道中形成闭路振响 , 比开放式声音带来的损伤大得多 。
不要在噪音环境下戴耳机 。 当周围环境声音嘈杂时 , 使用者为了听清耳机里的声音 , 会下意识调大音量 ,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耳朵造成伤害 。
(作者为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