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航空工业昌飞:打造行稳致远的“科技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航空工业昌飞牢记航空报国使命 , 坚持科技创新 , 用智慧和汗水、忠诚和担当 , 实现了大批航空制造关键技术的新突破 , 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行稳致远的“科技引擎” 。
坚守初心推动技术进步
“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水平 , 开创了公司技术进步和型号研制系列化发展的新局面 。 ”用科技改变直升机生产作业的方式 , 用型号牵引推动技术进步 , 让朱永明这个奋战在直升机型号生产一线近40年的首席调研员感受颇深 。
昌飞坚持走“基础技术预研、关键技术攻关、批产技术提效、前沿技术探索”的创新之路 , 建设和完善新技术体系 。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契机 , 促进科技进步 , 努力提升直升机核心制造专业能力 , 同时瞄准未来型号的需求 , 大力开展关键前沿技术研究 。 通过核心技术的提升不断提高效益 , 降低成本;通过缩短研制生产周期 , 实现直升机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应用 , 提高企业产能 。
在国防基础科研方面 , 昌飞完成了《基于切削过程仿真的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技术应用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 。 系统优化后的切削参数获取时间减少到之前的1/8 , 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提高到优化前的1.9~2.8倍 。
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 , 昌飞在旋翼系统制造总厂建立智能管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和智能生产线 。 攻克并应用一批直升机旋翼系统核心生产制造中的关键智能技术 , 减少了人员投入 , 构建了以“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为特性的智能生产单元和车间 , 技术管理体系、产能和效率 , 产品质量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 2018~2019年 , 昌飞完成物流配送中心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实现了在国内航空制造业中首次将部装、总装、试飞生产过程中的零部件、成品、标准件统一管理、统一配送 。
在国际合作方面 , 昌飞融合了国外直升机的先进技术和标准 , 建立了对外合作技术标准体系 。 在特殊过程控制方面 , 建立了既适合公司现状又满足国际要求的控制规范体系 , 并通过了Nadcap认证 , 拿到了通往国际的制造许可证 。
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原动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保持长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公司把创新作为带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 秉承紧抓不放、常抓不懈的态度 , 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 不断推动技术与工艺革新 , 将创新行动融入到生产实践过程中 , 让创新动能加速释放 。 ”回想起自己在旋翼系统攻坚的那段日子 , 已经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为旋翼总厂副主任的许漂如是说 。
为加强技术基础建设工作 , 昌飞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产业标准和军民通用标准 , 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 昌飞认真分析和梳理未来型号研制所需的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 , 瞄准未来型号提前开展预先研究工作;密切跟踪科技前沿领域 , 积极开展基础性技术研究 , 加快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 , 突破了新一代直升机核心关键部件跨代装备的技术瓶颈 。
以批生产需求为牵引 , 昌飞加强型号批生产和专业能力建设 。 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工作 , 打通直升机零部件及整机规模化生产线 , 打造精品工程 。 在加大批生产条件保障建设的同时 , 拓展数字化管理集成平台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 大力开展总装、铆装生产线配送管理 , 实现以批产为主 , 大规模工业生产模式的过渡 , 打造出一条具有鲜明昌飞特色的精益化创新之路 。
【引擎|航空工业昌飞:打造行稳致远的“科技引擎”】在专业建设上 , 昌飞积极推进低污染、高质量、高效率、高智能化的冶金工艺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推进传统钣金工艺向钣金柔性数字化制造工艺的提升;通过技术改造 , 巩固和提高公司复合材料桨叶和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制造优势;积极推动铆接专业数字化制造的探索 , 优化批产工艺;加快总装一体化集成制造、综合检测和试飞试验技术改进工作 。
昌飞以数字化集成平台为基础 , 着力构建工艺知识库及管理平台 , 收集和管理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智慧 。 通过建立基于Web的知识智能化查询技术 , 实现知识共享和应用 , 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工艺知识积累和交流的平台 , 实现知识的可重复利用 , 让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不负使命彰显国企担当
“创新是流淌在昌飞人血液里的一种精神 , 是支撑昌飞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的动力之源 。 ”昌飞钣金专业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孙滨生说 。
几年来 , 伴随着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 , 昌飞在直升机核心、关键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为了提高数控加工效率 , 国防科工局在全行业内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 , 作为项目技术支持单位 , 昌飞在人员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科技人员在增效工程中探索工艺方案优化、组合加工、阵列加工、套料加工等多种加工增效方法 , 通过基于条码技术应用的MES系统实现了集成增效 。
作为“国防科技工业高效数控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理事长单位 , 昌飞主持开展了“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数控集成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飞机蒙皮模具曲面高效抛铣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研究”“难加工材料高效加工”“高性能刀具与环保型切削工艺技术”等一系列基础科研工作 。
统一的数字化制造和管理平台 , 既是现代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 更是直升机型号研发、制造和服务的需要 。 为此 , 昌飞大胆创新 , 勇于实践 , 通过硬件平台的建设和数字化软件平台的建设 , 构建并逐步完善了统一的数字化制造和管理平台 。
在硬件平台的建设上 , 昌飞一贯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 有效支持了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过程集成 。 在数字化软件平台的构建上 , 通过型号牵引和技改投入 , 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材料检测、热表处理、机械加工、钣金加工、复合材料构件制造、部件装配、特设、总装和试飞等完整的直升机制造专业体系 。
“征途漫漫 , 惟有奋斗 。 ”昌飞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国家需要之时勇担当、能担当的科技自立自强的本色属性 。 面对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 昌飞坚定不移走科技强企之路 , 不懈奋斗、接力攻坚 , 不负国企使命 , 不负时代召唤 , 继续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科技创新的力量 。 来源:航空工业网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