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不止富士康

5月13日 , 河南郑州经开区富士康厂区掀起了员工的离职潮 。 据厂区内小卖部老板娘介绍 , 厂区人员确实少多了 , 生意惨淡 。 保安称很多人熬不住低工资走了 , 订单和原材料由于疫情到不了位 , 不能加班工资太低 , 派遣工基本走完 。 (一点资讯)

|郑州不止富士康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谢中秀 编辑/饶霞飞
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谈到郑州这座城市 , 你的第一反应除了胡辣汤、烩面还有哪些?”除了郑州火车站、挖沟、道口烧鸡等回答 , 还有一个答案引人注目 。 即:“富士康 , 富士康占了郑州进出口的八成 。 ”
的确 , 说起郑州 , 总是容易和富士康联系到一起 。 自2010年富士康在郑州建厂以来 , 郑州富士康已成为富士康最大的厂区 , 也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 “苹果手机一半出自郑州富士康”、“郑州富士康工厂生产的iPhone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苹果手机70%的订单都是郑州富士康在做”等说法不时被提起 。
诚然 , 郑州近十年的发展与富士康有莫大的关系 。 比如在最直接的就业和外贸方面 , 有传言表示:富士康郑州科技园高峰期员工人数接近30万 , 为郑州创造了巨大的就业 。
《2010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 , 在富士康厂区落地的首年 , 郑州全市从业人员469.3万人 , 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209.5万人 , 增幅达12.5% 。 第二年 , 郑州全市从业人员涨至514.4万人 , 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涨至250.4万人 , 增长了19.5% 。

|郑州不止富士康
文章图片
图2/5
图/6月3日下午五点 , 富士康航空港厂区的员工队伍来源 / 燃财经拍摄
在外贸方面 , 在富士康到来之前 , 身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并不占外贸优势 。 根据《郑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 2009年郑州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 。 根据《中国海关》杂志《2009-201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的排名 , 郑州位于全国第36位 , 在武汉、沈阳、包头、合肥等城市之后 。
郑州富士康厂区落地后 , 郑州的进出额开始增长 。 2010年 , 郑州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51.6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43.3% 。 2011年 , 郑州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160.0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210.1% 。 《中国海关》杂志《2012-2013中国外贸100强城市》榜单也显示 , 郑州的外贸综合排名已跃升至全国第18位 。 此后 , 郑州一直保持在前20的阵营之中 。
但郑州 , 远不止富士康 。
根据郑州市统计局数据 , 2020年郑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003亿元 , 在全国排名第16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也显示 ,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 郑州常住人口1260万人 , 在全国排名第10位 。
这个成就并非仅靠富士康一个公司就可以完成 。 富士康的主力厂区所在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2020年的GDP也仅为1041亿元 , 对郑州全市的GDP贡献占比为8.7% 。
即使在外贸方面 , 富士康也只是大头 , 不是唯一 。 2017年 ,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就在接受河南日报采访时表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 , 为郑州对外开放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 临空经济的跃起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脚步 。 ”
而在郑州航空港 , 除了富士康之外 , 还有3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 已形成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进驻郑州 。 2014年6月 ,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要打造“互联网+河南”基础设施 。 此后 , 郑州在互联网产业的引进上一直不遗余力 。
此外 , 郑州外贸也不只有航空港 。 “自今年(2017年)8月 , 中欧班列(郑州)从每月1班到每日1班 , 从时速80公里到120公里 , 从500公里集货范围到1500公里集货区域……中欧班列(郑州)开行4年多来 , 频次加密、速度加快、口岸增多、集货半径增大 , 运往欧洲的货物从高档衣帽、纺织品到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工程机械、医疗器械、飞机制造材料、烟酒小食品等共1300余种 。 ”河南日报在2017年郑州成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第11位的报道中也指出 。
郑州与富士康 , 是一段相互成就、互利互惠的故事 , 但如果说郑州只有富士康 , 就有失偏颇了 。
郑州牵手富士康
很多人虽然知道“郑州富士康” , 却对郑州这个城市知之甚少 。
在富士康到来之前 , 郑州曾凭借铁路交通优势和棉花种植条件 , 在我国棉纺织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 还在“一五”计划期间被确定为中国六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 有资料显示 , 从1953年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落定算起 , 50年间 , 纺织业对郑州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最高曾达60%以上 , 同时还为国家创利税71亿元人民币 。
但时移世易 , 随着郑州几大国棉厂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 沿海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棉纺厂兴起 , 以及中原地区的农民开始种植大蒜、花生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农作物 , 郑州的棉纺织业走上了下坡路 。 1998年 , 郑州六大国棉厂之一的国棉二厂宣告破产 , 大量的纺织工人开始下岗 , 随后21世纪初几大国棉厂相继被几大房地产集团收购 , 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过去 。
“以前在郑州市中原区西站路有一个纺织大世界 , 在郑州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 。 市场里有2000多家商户 , 每天来做买卖的个人和商家摩肩接踵 , 挤得要命 。 但后来市场跟不上了、市区租金也贵了 , 就搬到了郊区 , 分散成了锦荣国际轻纺城、元通纺织城、锦艺国际轻纺城 。 现在西四环的元通纺织城不行了 , 没几家店铺 。 锦荣国际轻纺城的商铺倒是多一点 , 但是去的人也不多了 。 ”郑州出租车师傅阿华告诉燃财经 。
6月3日 , 燃财经在锦荣国际轻纺城看到 , 这个轻纺城非常大 , 有A、B、C三个区域 , 分为窗帘区、床品区 , 以及棉布区和其他区域 。 但前来此处的客人并不多 , 下午三点 , 有的店主甚至在店铺里睡起了觉 。

|郑州不止富士康
文章图片
图3/5
图/锦荣国际轻纺城窗帘区来源 / 燃财经拍摄
对于郑州来说 , 旧的产业不行了 , 城市还得继续往前走 。
时间拨回到2010年 , 失去纺织业优势 , 又面临钢铁产业亏损、煤炭市场流失 ,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 , 亟需发展新产业来实现产业升级的郑州 , 也正在发愁 。 这个时候 , 正在寻找新厂区的富士康成为了一个香饽饽 。
对于世界最大代工厂富士康来说 , 2010年也不是一个好年份 。 2007年 ,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 , 宣布自2008年1月1日起 , 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 , 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 。 富士康正在此列 。 也就是说 , 如果继续待在深圳 , 富士康享有的税收优惠将不复存在 。 同时 , 还将面临深圳上涨的土地和人力成本 。
于是 , 2007年开始 , 富士康开始较为公开地谈及内迁计划 。 考虑到富士康建厂带来的巨大经济、就业和税收效益 , 当时向富士康伸出橄榄枝的并不只郑州一个城市 , 成都、重庆、太原、武汉、天津都曾积极与富士康洽谈 。
用河南省商务厅外资管理处处长张旭升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来说:“当时富士康对郑州没什么兴趣 。 ”甚至在落户郑州之前 , 富士康还在河北廊坊、湖北武汉、辽宁沈阳和营口等地相继投资建厂 , 让期待富士康的郑州不免灰心 。
直到金融危机冲击沿海制造业 , 富士康遭遇订单缩水、工人涨薪 , 以及2010年惊心动魄的“10连跳”之后 , 富士康才得以和郑州“牵手” , 并且迁出了一个富士康最大厂区——郑州富士康航空港厂区 。
当时 , 郑州也给出了非常丰厚的“嫁妆” 。 包括时任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亲自督促 , 还申建了郑州综合保税区 , 让富士康不仅能够享受到生产资料进口免税、原料报税、产品出口免增值税和消费税 。 此外还给予了富士康投资头两年免缴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所得税减半的待遇 , 以及相土地租金、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 。
2010年8月2日 , 富士康科技集团的IT零部件生产项目在郑州出口加工区正式开工 。 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
“蜜月”之后的新心思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 富士康和郑州都难舍难分 。
富士康建厂后 , 郑州航空港的变化有目共睹 。
“2011年我到了富士康工作 , 此后2018年离职 , 在郑州富士康航空港厂区待了7年 。 7年间我亲眼目睹了富士康周围的变化 。 记得刚去的时候那一片都是砖瓦房 , 泥路 , 周围没有一个像样的超市 , 当地人是靠种大蒜糊口 , 富士康去了以后带动周围经济迅速发展 , 因为苹果手机所需的零件众多又带动这个郑州周边经济发展 。 ”一位百度用户表示 。
随着富士康前来 , 郑州航空港的房地产市也发生着改变 。 克而瑞郑州区域的一份数据显示 , 2011年 , 郑州航空港区的商品房成交量还仅有5万平方米左右 , 市场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 购房者大多是本地的刚需用户 。 但到了2013年 , 航空港区内的商品房成交量已经高达105.4万平方米 , 上涨超过21倍 。 而且整个市场供不应求——2013年下半年 , 多个楼盘一开盘便接近售罄 。
价格也水涨船高 。 资料显示 , 2008年 , 郑州航空港区的房价还维持在1800元/平米左右 , 但到2014年 , 几乎所有楼盘的开盘价都在6000元/平米以上 。
【|郑州不止富士康】不过 , 郑州富士康30万工人撑不起航空港区楼市 , 楼市火热转头成空 。 2017年调控之后 , 郑州房价连跌三年 , 港区更是下跌的领头羊 。 2020年9月 , 有郑州自媒体发布数据表示:航空港区房价已从一万加每平米跌到了8500元/平米 。 据最新数据显示 , 2020年4月 , 郑州航空港区均价为9155元/平米 。 距离2016年的万元以下房源难觅 , 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
除了实打实的就业和外贸增长 , 富士康也留给郑州隐忧:富士康以及因富士康而集聚起来的 , 以低端代工、毛利率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 , 日益成为郑州城市升级、经济转型的巨大阻力 , 以及郑州过于“依赖”富士康的担忧不绝于耳 。
牵手数年后 , 富士康和郑州也有了新心思 。
2015年左右 , 随着各大手机厂商对印度市场的重视 , 以及印度更低的人工成本、更好的优惠政策的吸引 , 电子代工厂富士康也迈开了前往印度的步伐 。 2015年 , 富士康与印度签署5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 按照约定 , 富士康到2020年 , 将在印度国内兴建10-12家生产工厂 , 并创造至少一百万个就业机会 。
公开资料显示 , 2019年 , 富士康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iPhone 11等产品 , 并逐渐将新的生产线用于制造iPhone 12 。
此外 , 越南也成为富士康新的布局重地 。 2020年11月 , 富士康斥资2.7亿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 , 将国内部分的iPad和MacBook组装线转移至越南 , 计划2021年上半年开始投产 。 而2019年之前 , 富士康虽然在越南设有4家成型工厂 , 但几乎没有生产苹果产品 。
在郑州 , 富士康员工“离职潮”也开始出现 。 2020年5月 , 有媒体报道 , 因不加班、工资低 , 郑州富士康掀起了工人“离职潮” 。 据厂区内一位小卖铺店铺老板介绍:厂区人员确实少了很多 。 另一位厂区保安也表示:订单和原材料由于疫情无法到位 , 不能加班导致工资太低 , 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块钱 , 派遣工已经基本走完 。
据燃财经了解 , 富士康工人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全勤奖金+生产奖金+季度奖金”构成 , 此外富士康的生产也有淡旺季之分 , 淡季无班可加 , 一般只能拿基本工资 , 到手仅有两三千元 。 但旺季通过加班可以拿到五六千元 。
但现在的富士康 , 依然离不开郑州 。
6月6日 , 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指出: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将内部推荐合伙人奖金提升到人民币5000元 , 为今年 iPhone 13(未定名)量产作准备 。
隔日 , 蓝鲸财经报道表示:6月7日 , 富士康郑州工厂提高了装配线上新员工的奖金 , 如果员工满足打卡55天、在职90天的要求 , 即可获得6000元人民币的奖金 。 提高奖金是因为有新的订单 。
据燃财经了解 , 奖金即返费 , 是针对富士康流水线普工的 , 在正常工资之外 , 满足打卡55天、在职90天的要求之后 , 即会一次性发放到员工工资卡上 。 每逢用工旺季 , 富士康都会以高奖金(返费)和小时工资 , 来吸引工人前来就职 。
“现在白沙厂区(富士康中牟厂区)返费是7000元 , 航空港厂区(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返费是6500元 。 ”6月6日 , 一位富士康招聘人员告诉燃财经 , “这个返费也是昨天才涨的 , 到下周三就截止了 。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量产 , 但富士康的招聘政策就是随时变动的 。 ”
隔天(6月7日) , 该招聘人员又告诉燃财经返费涨到8000元了 。 但据燃财经了解 , 该返费相较于此前规定的返费 , 需要延长打卡时间20天 , 即打卡时间75天所对应的返费为8000元 。

|郑州不止富士康
文章图片
图4/5
图/富士康招聘信息来源 / 燃财经截图
燃财经留意到 , 从今年4月以来 , 郑州富士康的返费已经几经变动 。 在打卡和在职天数要求相同的情况下 , 今年4月11日 , 郑州富士康给普工的奖金已达5000元 , 4月16日涨至5500元 , 4月25日涨至6000元 , 5月8日更是一举跃上7500元 。
高“返费”背后 , 是不断搅动市场的iPhone 13量产的消息 。 但也说明了富士康和郑州的蜜月期还将延续 。 尤其在富士康印度工厂受印度疫情反弹 , 工厂停工的背景之下 。
正在布局新产业 , 谋求新增长点的郑州 , 也依然重视富士康 。 毕竟即使富士康所在片区对郑州GDP的贡献不到10% , 但围绕富士康建起来的上下游产业链也足够庞大 , 并且富士康创造的就业和外贸收入的确可观 。
郑州的考题
富士康之于2010年的郑州 , 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000多万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 但走到新的历史时期 , 郑州也在谋求下一个增长点 。
现在的郑州 , 除富士康之外 , 也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业、生物及医药业、白色家电业等优势产业 。 而现在的河南打工人 , 除了富士康 , 也有快递、外卖等新选择 , “去富士康进厂”不再那么香了 。
汽车产业是近年来郑州新的增长点之一 。 公开资料显示 , 郑州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规模 。
2017年 , 上汽集团与郑州市政府签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 , 投资53亿在郑州建立智能化生产基地 。 2019年 , 上汽在郑州开建“最强大脑”——一个占地100多万平方米、投资规模约20亿元的上汽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 。

|郑州不止富士康
文章图片
图5/5

除了引进的上汽乘用车基地、东风日产基地、郑州日产基地、郑州海马汽车基地 , 郑州还有本土车企——宇通 。 资料显示 , 宇通客车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客车及新能源客车生产商 , 客车年生产能力达70000台以上 , 其新能源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
在传统产业之外 , 互联网代表的新兴产业也是郑州发展的重中之重 。
郑州和河南并不缺互联网基因 。 早在2014年6月 ,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要打造“互联网+河南”基础设施 。
2016年郑州就发布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本地也孕育了UU跑腿、米宅、咿啦看书等互联网产品及公司 , 还有前360副总谭晓生、有赞创始人白鸽都是河南人 , 360创始人周鸿祎也是在郑州长大 。
2019年8月 ,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现身郑州撸串 , 并见证阿里巴巴集团同河南省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 合作包括:河南省政府将支持阿里巴巴在郑州建设中原区域中心 , 建设飞天国产区域云平台 , 支持阿里巴巴参与河南数字经济建设 。 此外 , 阿里巴巴中原总部落地郑州的声音也甚嚣尘上 。
除了阿里 , 新华三、海康威视、浪潮、大华、启明星辰等公司均在郑州落地了分公司并实质运作 。
不过 , 尽管企业相继进驻 , 但郑州需要正视的是 , 在这片中原土地上 , 依然缺乏互联网成长的土壤 。
对于企业来说 , 缺乏高端人才 , 是企业快速成长的阻力之一 。 河南是我国的高考大省 , 公开资料显示 ,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8万人 , 其中河南总报名人数超过120万 , 稳居全国第一 。
但在河南本土 , 高端人才并不多 , 根据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 全省常住人口共9936.6万人 , 其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67.0万人 。 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仅占11.7% 。 郑州的教育情况稍好一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 郑州市常住人口中 , 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占比为29% , 位于太原、呼和浩特、杭州之后 , 在全国排名第9位 。
对于希望回到郑州发展的人才来说 , 郑州也缺乏好的公司 。 “一回郑州找工作 , 好家伙清一色大小周 , 还要996 , 有些公司甚至试用期没有社保 , 全年没有公积金 。 ”
“我之前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产品经理 。 今年因为一些原因回郑州了 。 但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 目前阿里、华为、百度、头条等都在郑州有公司 , 但是多半都是广告、销售等业务和岗位 。 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则是小打小闹 , 没发展起来 。 没什么好选择 。 ”今年刚回到郑州的王生告诉燃财经 。
为了赶上已经来晚了的互联网列车 , 郑州正在企业、教育“两手抓” 。
4月25日 , 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带队赴北京中关村与快手、百度、360集团、58集团、字节跳动进行了座谈 。 此外 , 郑州的郑东新区的中原科技城和高新区双虎科技城也建设得如火如荼 。 资料显示 , 中原科技城已经签约中国移动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正威国际集团中原总部及5G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项目 。
5月25日 , 郑州发布《郑州市新基建建设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 。 其中表示:将借鉴浙江西湖大学、广东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模式 , 在郑州市谋划筹建1至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此外 , 郑州也在谋建龙子湖高校园区 , 将集中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 。
只是对于“先天不足”、劣势明显的郑州来说 , 还要跑得更快一些才行 。
参考文献:《富士康落户郑州幕后》中国经营报
《为郑州正名 , 这儿不止有房地产和富士康!》云上郑州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 文中阿华、王生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 ,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 , 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