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新能源车企打“免费”牌 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_原题是:新能源车企打“免费”牌 , 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 来论
“三电系统终身保修”“终身免费充电”“终身免费车辆保养”“终身免费道路救援”……火热的市场之下 , 一些新能源车企为了争夺消费者 , 纷纷打出售后服务“免费”牌 。 然而 , 经媒体调查发现 , 一些新能源车企“宣传是免费 , 其实限制多”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 但如此营销行为 , 于情而言 , 违逆了消费者的消费预期 , 拉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于法而言 , 则是打法律的擦边球 , 甚至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 , 应当真实、全面 , 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 《广告法》也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有表示的 , 应当准确、清楚、明白 。
一些新能源车企所做的“免费”宣传 , 本质上是一种对商品和服务的允诺 。 即便相关车企在售车协议中列出相关限制条件 , 但售车协议多为页数、内容较多的格式合同 , 如果车企未明确告知或显著提示消费者注意“免费售后”的限制条件 , 致使消费者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 , 按照《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 , 消费者也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 。
再退一步讲 , 相关车企在台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或炒作“免费”售后 , 在台下却搬出一系列限制条件 , 纵使车企能够在具体销售环节尽到告知、说明、提请注意义务 , 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地误解 , 违背了相关允诺应“准确、清楚、明白”的要求 。
经营者无论是做允诺还是做广告 , 都应恪守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 , 而不能打模糊牌、概念牌 , 以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
现在新能源造车赛道异常热闹 , 不少企业纷纷入局 , 前景广阔 。 但是 , 任何行业 , 不管新旧 , 都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商业原则 , 新能源车企只有如实宣传才能经受住售后实践的检验 , 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更多信任 , 这一行业才能发展长久 。 否则 , 只能自食恶果 。
【新京报|新能源车企打“免费”牌 多点真诚少点套路】□李英锋(律师)
推荐阅读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IT|新能源车专属保险上线,保费却贵了?业内人士回应
- IT|新能源车险出台、费用大涨 蔚来:正评估设立专属保险的可能性
- Tesla|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上线 特斯拉车主晚买几天价格翻倍
- IT|消失8年再推新车 又一老牌车企宣布回归
- IT|首批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今日上线售卖 三电、起火全都赔
- 太阳能发电|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年内首超一万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