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以童为本”引领少先队员快乐成长

“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 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戴上红领巾!”日前 , 在重庆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 , 孩子们用最响亮的声音作答 。 “只有品学兼优才有资格成为首批少先队员 。 ”“戴上红领巾很光荣 , 爸妈都乐得合不上嘴啦!”……少先队员们纷纷跟采访人员分享第一次佩戴红领巾的难忘时刻 。
进入少先队 , 学什么?怎样体现组织的先锋性、凝聚力?怎样塑身立行 , 淬炼意志品质?渝北区注重聚焦思想引领 , 推进区域少先队课程建设科学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
课程建设:
有规矩成方圆
少先队工作要做好 , 基础在课程建设上 。 渝北区秉持“以童为本”理念 , 以活动课程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引领 , 探索开发“队旗飘飘——少先队活动”一至八年级课程 , 促进少先队活动以课程形式更加有序、有活力的实施 。
渝北区委教育工委委员 , 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院长陈治国介绍 , 每个年级各有侧重 , 从多方面建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 , 解决了少先队活动计划性不强、经常性不够、缺乏凝聚力等问题 。 如五年级是“人民利益在心中”“红领巾心向党”“共同的追求”“红领巾在社区”“我成长我有智” , 以及“爱护红领巾”“餐桌上的礼仪”“聚焦美言行”“环保在心中”……每堂课包含理论知识、互动交流、体验实践多项内容 。
2014年 , 渝北区首期筹措资金40余万元 , 出版发行课程教材《队旗飘飘——少先队活动》7万余册 , 保证全区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人手一册 , 并编写实施建议供辅导员使用参考 。
教材内容很接地气 , 不断融入新元素 , 不仅立足于本地资源“红岩精神”“文明渝北” , 根据少先队员成长需求设计“我心目中的少年先锋队”“阳光的少先队员”“我要入团” , 还依据少先队员个人特长发展开发了“我会学:从不懂开始学起”“我会做:从动手实践做起”“我能行:从承担任务做起”等一系列植根红色基因的活动课程 。
“爱党爱国之情更加深厚 , 行为习惯更加规范 , 成长更加快乐健康 。 ”这是渝北区推进少先队课程建设的目标所在 。
专业提升:
做好第一责任人
做好政治启蒙和价值导向 , 辅导员是第一责任人 。 渝北区充分发挥辅导员主导作用 , 采取“教研与竞赛两条腿走路” , 在课程编制、实施和推广过程中 , 他们通过发现问题、学习实践、反思探索 , 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超越 , 有效促进了区域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 。
辅导员们因势利导 , 探究、设计、反思、完善 , 开发了一系列有利于少年儿童成长的活动并纳入课程 。
上好少队课 , 以赛促练、以赛启智 , 全区每年常态举办大中队辅导员少先队活动课案例设计及竞赛 。 通过活动课案例征集、图文征集、故事征集和说课、赛课、示范课以及辅导员专题培训等活动 , 辅导员的组织意识、组织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提升明显 。 近年来 , 200余名少先队辅导员在竞赛中获得区级奖项 , 孙琴、胡凤霞等两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 。
在辅导员夏竹的中队里 , 孩子们人人有自己的岗位 , 午餐管理员、晨读管理员、学习组长、清洁管理员、情绪调解员……“通过岗位体验 , 提升孩子生活自立、沟通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 , 找到自己的价值 , 做别人需要的人 。 ”夏竹说 。
搭建舞台:
做有意义的活动课程
“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生命线 。 ”宝圣湖小学大队辅导员胡凤霞说 , 只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深化活动主题 , 为队员搭建体验的舞台 ,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 把少先队工作落到实处 。
在渝北区 , 中小学每周有一课时少先队活动 , 小学一、二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 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 , 各校开课率100% 。
高年级学生还自行设计活动课程 。 空港新城小学五年级赵正豪、邓惜予等学生说 , 他们国庆期间当志愿者、“五一”去商圈给市民讲党史故事 , 还组织了义卖会、垃圾分类学习等活动 。 有的中队队员家长是牙医 , 子女请来为少先队员开展知牙、爱牙、护牙知识讲座;有的请家长上炒菜、叠被、洗碗等劳动教育课……“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少先队文化氛围十分浓郁 。
如今,“我向党旗敬个礼”“唱支红歌给党听”“党的光辉照我心”“党的故事我来讲”……庆祝建党100周年“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渝北区如火如荼展开 , 用入脑入耳入心的儿童语言、形象具体的引导方法、生动典型的活动案例 , 引领少先队员快乐成长 。 许多孩子说:“这样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才更加有意义、有意思 。 ”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15日第10版
【渝北区|“以童为本”引领少先队员快乐成长】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胡航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