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6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 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在50天内的第三次发射任务 。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 , 后续还将连续实施8次飞行任务 , 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 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 之后将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 , 在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 , 航天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 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系统、行星探测、应用卫星等各领域全面发展 , 取得了累累硕果 。
相比近年来我国航天高密度发射体现的技术成熟度和高安全性、高可靠性 , 更值得骄傲的是 ,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将在轨驻留3个月时间 , 在起居生活的同时 , 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 。 这些活动 , 标志着中国人从此具有了在外层空间长期生存和活动的能力 。 前些年有学者预测 , 中国即将迎来“大航天”时代 。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发展史上曾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构性变革的“大航海”时代 。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与“大航海”时代失之交臂 , 笔者认为 , 如果说航天发射频次的倍增和探测距离的增加是“大航天”时代的序曲 , 那么以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为标志 , 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大航天”时代真的来了 。
面对“大航天”时代 , 我们如何才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呢?
一是排除外界干扰 , 坚定不移发展航天事业 。 空天科技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 载人航天活动更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 。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就是欢迎的 , 只有少数国家的无良政客和媒体表现出夸张的焦虑与不安 。 诸如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国家实施元器件出口禁令、炒作火箭残骸问题、制裁中国高新科技企业这样的动作 , 就是他们惯有的伎俩 。 对于各种围堵、打压 , 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 必须笃定方向、坚定信心 , 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
二是始终保持中国人在外太空的长期存在 。 就空间探索活动而言 , 有人参与和无人参与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 中国人在太空的长期存在 , 是中华文明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必由之路 。 如今 , 国家已经明确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 。 在这一背景下 , 相信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会顽强拼搏 , 奋勇争先 , 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
三是努力取得更多的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成果 。 以空间站为平台开展大量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 既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也是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促进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空间站将从平台资源、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为发展空间科技提供充分的条件 , 有望取得一大批重大科学发现和原创性科技成果 。 这也将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
【空间站|黄国伟:抓住“大航天”时代历史机遇】四是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广度 。 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 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一开始就树立了比“太空争霸”更为崇高的志向 。 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 是中国作为一个有实力、负责任的大国的担当 。 后续将在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中更好地体现中国的国际地位、科学贡献 , 打破西方一些势力设立的壁垒 , 把更多有志于空间科学研究的国家、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联合起来 , 推动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进步 。 (作者是航天政策观察员)
推荐阅读
- 作业点|空间站“神剧”|与宇宙同框,超酷!
- 马斯克|星链卫星乱窜致中国空间站紧急避险!马斯克:没阻止任何人
- 偶像|抓住那个虚拟人|新风口
- 天文学|差一点就“太空事故”了!SpaceX星链卫星两度接近中国空间站,后者紧急避让
- 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显神威
- 作业|神舟十三号乘组两名航天员已成功出舱 实施舱外作业将成为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
- 空间站|全球拍天宫丨“中国宫”打卡菁菁校园:仰望星空 追“星”逐梦
- SpaceX|SpaceX向国际空间站运送汰渍洗涤剂 试验火星长途旅行如何洗衣服
- 生活|HDZ城市行深圳站:AIoT时代,如何抓住智联生活的战略机会点?
- 空间站|高青县唐口小学“天宫课堂”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