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
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左)和汤洪波在进行交会对接训练 |
入选:为国出征 全力以赴不负重托
采访人员:神舟十二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 意义重大 , 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如何?
聂海胜:从199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 到2005年和费俊龙一起执行神舟六号任务 , 我用了近8年时间 。 8年后的2013年 , 我和张晓光、王亚平一起执行神舟十号任务 , 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等任务 。
今天 , 又是一个8年后 , 我将要实现第三次飞天 。 这次是我们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 , 有幸能够开跑“第一棒” , 也有很多新的期待 。 这次飞行时间更长 , 我们不仅要把核心舱这个“太空家园”布置好 , 还要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验证 , 任务更为艰巨 , 挑战也更多 。 作为指令长 , 我会团结带领乘组 , 严密实施、精心操作 , 努力克服一切困难 。 有全国人民的美好祝福 , 有工程全线的支持努力 , 有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 , 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此次任务 。
刘伯明:第一次飞天任务 , 是在2008年与我的战友翟志刚、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飞赴太空 , 算算已是13年前 。
13年坚持训练 , 13年执著拼搏 , 13年热切期盼 , 上次飞行的惊喜似乎还在眼前 , 我又将重返浩瀚太空、俯瞰美丽家园 。 我将一门心思把安排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 把获取的试验数据传回来 , 不辜负崇高使命与期望重托 。
汤洪波:这是我的首次飞行 , 很荣幸 。 同时 , 我更加期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 可以领略太空的美丽景象 。
我1995年入选飞行员 , 2010年入选航天员 , 航空与航天 ,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 但完成这个转变 , 是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经历 。 多年来 , 我一刻不曾松懈 , 坚持从难从严训练 , 从思想、身体、心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准备 。
11年来 , 同批战友中的刘洋、王亚平、陈冬先后飞天 。 2016年 , 我曾入选神舟十一号任务备份航天员 , 但仍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 。
这5年 , 我依旧每天持续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 现在 , 终于要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了 , 我感觉今天的自己比5年前准备得更加充分 。
职责:不分工不分家 新老搭配各有优势
采访人员:你们三个人是怎么分工的?
聂海胜:我是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的指令长 。 但我认为 , 我们乘组之间 , 既不分工也不分家 。 这是因为在神舟十二号任务当中 , 任何一项单项操作 , 我们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任何一项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的任务 , 我们任意两个人两两组合都可以完成;需要三个人共同完成的任务 , 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也能出色完成 。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载人航天的特点是需要备份的 。 也就是说 , 一旦有人不能完成任务 , 备份必须能顶上去 。 所以 , 对我们三个人来说 , 我们就是一个整体 。 如果非要一个具体说明 , 我是01指令长 , 刘伯明是02 , 汤洪波是03 。
刘伯明:聂海胜执行过两次任务 , 飞行经验丰富 , 总体方面负责协调沟通 。 我在神舟七号任务中跟翟志刚一起成功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活动 , 在出舱活动方面有经验 。 汤洪波年轻踏实爱学习 , 操作能力强 , 但他是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 , 主要以配合为主 , 是我们俩的好帮手 。
汤洪波:第一次执行任务 , 压力肯定有 。 但我坚信 , 压力就是动力 , 经过11年的学习训练和磨砺考验 , 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科学的选拔 , 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 而且 , 海胜和伯明一直是我的榜样 , 经验丰富、稳重可靠、思维敏捷 , 在地面训练时就给了我全面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 任务中我们一定会团结一心、精诚协作 , 建造好太空家园 。
准备:任务更艰巨复杂 经历高强度训练
采访人员:针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 , 你们做了哪些方面的训练和准备?
聂海胜: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 在轨时间长达3个月 , 可以说是在轨时间长、操作难度大、技术状态新 。
比如 , 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后 , 航天员一进驻核心舱 , 就要开始取出货包、拆卸、安装设备 , 对核心舱进行“软装修” , 建立工作生活的环境 , 接下来还要进行出舱准备 , 涉及舱外航天服的检测、维护等等 。 因此 , 航天员必须全面具备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科学试验以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能力 。 而且 , 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概率增加 , 对航天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
刘伯明:神舟十二号任务计划执行两次连续的出舱任务 , 一次作业可能6个小时左右 , 间隔时间也很短 。 与神舟七号任务首次太空出舱活动相比 , 无论是任务的复杂性还是艰巨性 , 都有着明显提高 。 这对于我们航天员而言 , 除了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外 , 还必须具备强大稳健的心理素质 。
这次任务出舱活动时间大幅增加 , 任务更加复杂 , 为此 , 我们进行了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 , 特别是穿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 , 更加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 行走在浩瀚太空 , 我们迈出的每一步 , 都凝结着成千上万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 , 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 我们将全力以赴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 , 为建设空间站、造福全人类留下坚实足迹!
【高难度|高难度 高挑战 有底气 有信心】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新机|快准稳,捕捉每个高光瞬间! 刘衡分享EOS R5拍摄体验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凝胶|高交会刮起 “专精特新”风 “小巨人”撑起大视野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