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进行时】工业机器人:由“内”向“外”拓

本报采访人员李林霞

山西|【转型进行时】工业机器人:由“内”向“外”拓
文章图片

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第一大国 。 在我国各类制造工厂的生产线上 , 工业机器人空前活跃 。 作为制造业大国 , 工业机器人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 , 国产机器人企业以更加贴近市场、开发成本更低、响应速度更快等先天优势 , 不断地提升着国产品牌的竞争力 。
在山西的企业里 , 自然也少不了机器人 。
从智能制造到“熄灯工厂” , 机器人换人正在改变传统工业制造模式
在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 , 采访人员看到了这样一幕:各类机器人正在大展身手 。 200多台手腕灵巧的焊接机器人在多条焊接生产线上同时操作 , 看得人眼花缭乱;40多台七轴静电喷涂机器人匀速地为经过涂装线的汽车外壳喷漆 , 然后“烘烤” , 像是做理疗干蒸;在整车制造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中 , 多道工艺过程都投入工业机器人;一辆高大威猛的重卡框架仅需几分钟即可脱胎换骨 。
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 , 企业很多高强度、高重复性的工序告别了人工 , 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率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位于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的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智造“熄灯工厂” , 可实现从自动上料、零件加工、智能补正、自动检测到智慧物流的完整生产流程 , 实现“刀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目前 ,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熄灯工厂” , 已在深圳、成都、郑州、太原等地试点 。
大运汽车智能工厂、富士康工业园“熄灯工厂” , 都充分说明了工业机器人在山西的广泛应用 。
“山西省在装备制造方面有很强的产业基础 , 这些产业以往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 以及对产品质量更高的要求 , 迫切需要用机器人去替代人 , 去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 提升制造水平 , 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 也是机器人替代人的一个必然要求 。 ”省科技厅智能化应用科技处四级调研员李森说 。
“焦化厂需要人来检测仪表、锅炉的阀门 , 而它的环境是80多摄氏度 , 近半个小时检测一次 。 怎么办?化工厂有的地方特别危险 , 但也需要人去检测 , 怎么办?”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缑岳松感触很深 , “用机器人来取代人 , 既是一种趋势 , 是一种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保障 , 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 。 ”
如果越来越多的工厂使用工业机器人 , 会不会引起人们对就业问题的担心?对此 , 太原理工大学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王涛认为:“目前在工业上使用机器人 , 主要是从事一些复杂、繁琐的劳动 。 随着我国乃至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 , 实际上出现了‘用工荒’ , 这恰恰是机器人换人的一个良好时机 。 ”
“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 , 扮演着核心驱动力的作用 , 其技术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 ”王涛表示 , “在国际上 , 通常用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来代表机器人的发展水平 , 韩国每1万人有778台机器人 , 德国有338台 , 我国有187台 。 这样一个数据虽然不算少 , 但是仍然跟发达国家有一些差距 , 而且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当中 , 有很大一部分是进口机器人 , 因此我们国家机器人的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 ”
从“用”到“造” , 我省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山西在制造业、采掘业等方面机器人需求空间巨大、应用广泛 。 其实 , 在山西 , 除了“用”还会“造” 。 正是山西在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市场前景 , 激发并且涌现出一批专门研发生产机器人的“排头兵” , 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
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 是国内“皮带机智能巡检”领域的技术引领者 。 目前 , 该公司皮带机巡检两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产品远销澳大利亚、智利、秘鲁、缅甸等国家 , 服务全球1500多家客户 , 累计销售额超过5亿元 , 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
如何能在全球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这么多年来 , 我们借助于中国庞大的市场甚至全球市场 , 借助于1500多家客户 , 采集到了3000多条输送带内部结构的数据 , 这个丰富的数据库就是我们始终聚焦、坚持而产生的核心竞争力 。 ”缑岳松拿着一张地图 , 指着被特别标注的地方说 ,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 , 我们把一些客户称之为‘里程碑式的客户’ , 因为这些客户的工矿条件都属于一种极端的工矿条件 , 比方说神东榆家梁煤矿的皮带宽度达到2.2米、青海海西煤矿的海拔高度达到4000米、缅甸曼德勒煤矿的地表温度达到45摄氏度……我们在开发产品时 , 没有考虑到这么多极端情况 , 客户使用产品出了问题 , 怎么办?把一个个困难克服掉 , 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客户’ , 不经意间 , 我们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
“2018年 , 我们偶然得知我省有政策 , 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 只要去海外参展就给补贴 。 我们第一站去的是智利 , 智利盛产铜矿 , 输送带特别多 , 我们的展位非常受欢迎 , 被围得水泄不通 , 当场就有客户订购了两台设备 。 ”缑岳松回忆说 。
李森表示:“戴德公司的发展给我们很深的感触 。 第一 , 一定要掌握关键技术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 第二 , 要有国际视野 。 山西省机器人产业既要立足本省优势产业 , 形成区域特色 , 也要面向省外、面向国际 , 主动参与到国际合作中 , 把产品推出国门 , 用更大的市场去引领山西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 ”
集聚科研、产业、市场资源和优势 , 助推山西机器人产业发展
国产机器人企业以更加贴近市场、开发成本更低、响应速度更快等先天优势 , 不断提升着国产品牌的竞争力 。 山西机器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何在?产业做大的关键何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认为:“第一 , 要充分发挥山西机器人产业区域的自我拉动优势 , 利用重型装备制造、煤炭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 以及轻工业大批量机器人换人的需求带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 另外 , 整合山西现有机器人力量 , 通过政策支持 , 建立研发机构 , 对技术进行集团化、规模化凝聚 , 支撑山西机器人产业发展 。 ”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发展有市场、有投入、有资源 , 但是打造核心竞争力 , 离不开研发人才的培养 。 我省一些科研院所已经开始聚焦机器人领域 , 在培育机器人创新苗子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
在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 师生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一场机器人比赛设计作品 。 “我们正在设计的这款机器人叫全地形应急保障机器人 , 为了解决非结构环境下机器人行走的问题 , 我们设计了这款全地形履带 , 它上面搭载360度SLAM激光雷达 , 可适用于易燃易爆等非结构环境下危险化学品自动取放、巷道围岩检测等功能 。 ”该学院在读研究生史汉卿说 。
该学院还和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研究院一起 , 共同为学生们搭建了集科研、实践、创新于一体的机器人研发平台 , 除了前沿领域的机器人 , 还致力于工业领域机器人的研究、设计与开发 , 比如防爆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共同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机器人专项 , 还致力于重载机构的设计、机器人的精准视觉识别等相关技术的研究 。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新增加的专业之一 。 王涛说:“机器人工程专业涉及机构学、控制学、仿生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 , 学校针对新专业设计了新的培养计划 , 开设了新的实验、课程及教学实践基地 ,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 从专业角度入手 , 面向企业、面向用户 , 打通从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到应用研究的路径 , 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事业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 ”
“机器人作为中国制造的重点领域之一 , 需要在关键的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突破技术瓶颈 , 这样才能助推我们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 ”李森说 。 山西发展机器人产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 是山西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核心内容 , 集合省内的科研、产业、市场等资源和优势 , 助推山西发展机器人产业 , 助力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 , 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
【山西|【转型进行时】工业机器人:由“内”向“外”拓】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