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毕业不等于就业 , 热情掩盖不了迷茫 。
这种迷茫不仅存在于应届毕业生之中 , 也不乏工作了1~2年的“职场新人” , 由于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 “毕业过渡期”被延续到了职场中的前两年 。
文/廖羽、张艺、罗宁 编/王一粟
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没有什么比一场夏日歌会更适合结束大学时光了 。
6月20日 , B站夏日毕业歌会直播页面 , 满屏的“川大代表队集合”、“东北大学报道”、“广州大学到此一游”、“2021毕业快乐”的弹幕铺面而来 , 躁动的青春 , 美好的憧憬 , 不舍与忐忑 , 激情和迷茫 。
文章图片
图2/2
(图片来源于B站夏日毕业晚会直播截图)
但毕业不等于就业 , 热情掩盖不了迷茫 。
根据学慧网发布《2020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调查数据 , 接近90%的应届毕业生希望未来入职的公司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 。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定位模糊 , 看似目标明确实则仍有待加强指导 , 急需职业技能培训 。
【|激情毕业季,迷茫又努力】这种迷茫不仅存在于应届毕业生之中 , 也不乏工作了1~2年的“职场新人” , 由于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 “毕业过渡期”被延续到了职场中的前两年 。
在过渡期间 , 这些年轻人从象牙塔到职场、从宿舍到出租屋、从Bilibili到Boss直聘 , 有博士毕业后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坚定 , 但也对职场社交略显忐忑;有摸爬滚打两年尚未确定方向 , 毅然裸辞的 , 希望透过现实看见理想;也有在考研失利中慌忙奔赴就业 , 在求职软件中寻找职业方向 。
这届年轻人 , 在激情毕业季 , 迷茫又努力 。
毕业后的矛盾选择:
一边恐惧社交 , 一边恳谈未来
2020年毕业 , 王一 ,
上海 , 国内某生物制药公司研发
“抱歉 , 同学 , 你不能进去 。 ”从王一(化名)的校园卡注销的那一刻 , 熟悉的校门 , 熟悉的保安室渐渐变得有距离 。
一直浸泡在学术研究领域 , 26岁的王一终于变成了“社会人” 。
五年的硕博连读生涯 , 枯燥的实验填满他漫漫的求学之旅 。 实验楼门口的桂花树见证了许许多多挑灯夜战的坚韧 , 以及欲哭无泪的崩溃瞬间 。
拍毕业照那天 , 王一去了没有人的楼顶留下一张纪念照片 。 他说 。 那个地方位置绝佳 , 一边可以看到校园最好的景色 , 另一边则是车水马龙的商业大都市场景 , 而中间的视野刚好有个非常大的学校LOGO 。
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相得益彰 , 二者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目前市场的热门现象 。 所以 , 毕业季 , 在继续学术深造还是去企业的分岔路口 , 王一选择了融入商业社会:“一方面是经济生活方面的因素 , 另一方面则是我感觉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创造力不能支持未来实现更大的成就 。 ”
“我希望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做一些价值能快速呈现的东西 , 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更大化 。 许多学术研究课题实际上是面向未来 , 它的使用价值可能要几十、上百年后凸显 。 但企业讲究效益 , 所以更强调实用价值的呈现 。 ”结合专业素养能力与社会责任理想 , 他希望在生物制药领域做一颗推动人类疾病史上的螺丝钉 。
近年来 , 中国的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 已经逐渐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 , 众多行业有识之士磨拳搽掌 , 准备在智能时代掀起中国的制药革命 。 王一也希望加入“先锋革命军” , 校招时 , 和大部分同学一样 , 他也拿到了几个业内大厂的offer , 不过深入接触后发现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岗位的发展方向并不理想 。 所以 , 他最终决定去了一家以新型技术驱动的药物研发企业 。
“机遇和挑战并存吧 , 这家企业的技术路线在国内领先 , 在国际上也是值得关注的前沿路径 。 ”实际上 , 尽管王一雄心壮志 , 但是初入职场 , 刚接触行业 , 自己心里也充满不确定性 。
“专业匹配度是很高的 , 但是人际关系对于我来说有挑战性 。 而且 , 在学校时搞研究出成果 , 企业的目的是效益 , 要看在指定的时间的有效产出 。 ”从小到大 , 王一是典型的学霸 , 但其个人性格也极其内向 。
此前 , 在学校 , 学业的忙碌可以将这个问题适当掩盖 。 “有不断的发现、不断的问题 , 每个人都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 可以不用刻意地在意社交圈 。 ”他说 。 但进入职场 , 处世之道必不可少 , 不善与人打交道成为他最大的焦虑 。
“就像药物研发这件事 , 并不是一件单点事件 , 涉及的领域非常广 , 而我开始擅长的事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环节 , 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交流 。 ”尽管习惯了单兵作战 , 但王一进入职场要快速融入团队作战模式 。
一位医药领域的资深猎头曾向《商业数据派》表示 , 实际上目前医药研发领域的单项能力卓越者在增多 , 市场上缺乏复合型的人才 。 随着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环境日渐活跃 , 大批优秀的创业企业开始涌现 , 他们急需了解技术研发、医药上市、企业管理的人才 。 而也正是这一批人才的涌现才能将国内医药创新推向另一个高峰 。
“我希望经过沉淀 , 最终成为这样的人 。 ”王一说 。
那些裸辞的年轻人 , 透过现实看见理想
2019年毕业 , 文森 ,
广州 , 前大型游戏公司设计
从国外留学归来便进入大型游戏公司的文森 , 做着一份收入稳定让人羡慕的游戏设计工作 , 然而疫情开始不久 , 工作努力的他却选择裸辞 , 没有找到下家便决定离开 。
这位给自己第一段职业生涯打了60分的年轻人 , 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裸辞有着复杂的情绪 , 但在他看来 , 做出这样的决定 , 其实经过深思熟虑 。
“如果给毕业后工作的这两年打分的话 , 我只能打60分 , 满分当然是100分了 , 所以差别其实蛮大的 。 我想之所以裸辞 , 主要还是我的能力和想法不能给到团队足够的支持 。 ”
文森提到 , 大厂做游戏更多时候还是在执行领导的想法 , 有些时候 , 这就造成了潜在的冲突 , “一些人可能会说只要工资给够自己什么意见并不重要 , 但我觉得存在感和自我价值实现也很重要 , 如果自己存在感很低 , 那越是长时间努力工作越会觉得没有工作热情” 。
当然 , 选择裸辞还和自己的身体状态有很大关系 , 文森作为游戏互联网人 , 在大厂工作几乎等同于不眠不休 , 游戏上线之前很辛苦 , 游戏上线时也很辛苦 , 游戏上线之后持续不断的运营更加辛苦 , “刚毕业时还能够经得起消耗 , 通宵熬夜什么的也不是问题 , 但经历过一两年以后 , 一定会对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的 , 也是我离开的原因之一 。 ”
于是乎 , 综合考量之后 , 文森选择让自己先停下来 , 然后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 对于他来说 , 其实年轻人裸辞的风险 , 都是周围的人无形中形成的一种压力:“通常只有你有一个正式的工作 , 你的身边亲人或者朋友 , 他们才会对你当前的状态有一个评判标准 , 想一想如果你裸辞 , 家里人会觉得你刚毕业就失业在家 , 成为待业青年 , 这和他们那一辈一个工作做到退休的状态实在是太不一样 。 ”所以他也提到 , 裸辞时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准则 , 这套原则不但是裸辞的原因 , 也是自己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
“我相信有些朋友可能也会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一些疑问 , 对工作价值产生怀疑 , 一般这种时候 , 我都会问自己几个问题 , 比如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可能是工作上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 , 可能是缺乏团队氛围没有挑战 , 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发展兴趣点并不在这上面想要尝试新的方向 , 不管是什么 , 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让你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 。 ”
他同时也提到 , 无论你裸辞的时候冒出过什么想法 , 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 考虑清楚自己的选择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 究竟自己能不能承受最坏的结果?文森说自己作为一个刚入职场两年的新人 , 即便选择离开也不希望给其他人添麻烦 , 并且因为工作积累了一些储蓄 , 自己才不至于焦虑 。
“接下来很可能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没有收入 , 但是我的打算是先去学习、充充电 , 做自己兴趣之内的事情 。 虽然身边也有朋友裸辞 , 但大家也都有类似心态 , 所以只要做好准备 , 裸辞之后每天都能规律生活 , 就不至于辞职之后再度陷入更大的焦虑 。 ”
文森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梦想 , 他搬去到了郊外房租更低但环境更好的房子 , 每天除了自己生活也开始恶补游戏设计的知识 , 希望能够先用一点时间做出一些有意思的成果 , 如果可以的话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游戏 。
对于裸辞的年轻人 , 他觉得不用太担心:“裸辞看似一时冲动 , 但在背后可能是一段长时间的积累最终爆发出来的结果 , 裸辞是你和前公司断开连接 , 但不意味着你和过去的同事或者朋友不相往来 , 其实正相反 , 我更希望裸辞后多和朋友进行交流 , 去学你过去想学但没时间学习的东西 , 巴菲特说最好的投资是对自己的投资 , 也许裸辞没什么意义 , 但成长是有意义的 。 ”
毕业后的2B交接:
从Bilibili 到Boss直聘
2020年毕业 , 张梦棋 ,
成都 , 某互联网公司新媒体运营
“各位评委老师好 , 我叫张梦棋 , 今年22岁 , 本科是**大学中文系学生 , 考研考试成绩**分 , 想要报考贵校的中文系研究生……” 回想一年前的考研复试自我介绍 , 张梦棋(化名)还能清晰的背出这段词 。
2020年2月 , 新年刚过 , 考研考试成绩公布出来 , 张梦棋落榜了 。 “我当时完全懵了 , 本想着一定能考上 , 没想到猝不及防的就毕业了 。 ”
那时张梦棋怕看微信 , 有朋友问她的考研成绩 , 她装作看不到 , 微信群里老师们关心学生们的考研考试、就业情况 , 她也充耳不闻 , 可当看到朋友圈的同学们兵荒马乱的奔赴各地工作实习的场景 , 她有点急了 , 想着:“即便还没想清楚下一步怎么办 , 也要动起来了 。 ”
张梦棋惶惶然不知所措 , 但也下载了一堆求职类APP寻找工作机会 , 正月十五一过 , 就登上了去往成都的高铁 。
“我印象很深刻 , 当时根本没意识到生活发生的变化 , 不仅拿着5000/月的工资 , 在市中心租1700/月的带卫单间 , 而且到成都的第一天就和朋友喝酒去了 。 ”就这样 , 张梦棋依旧将成都当作她大学期间的“玩乐城” , 工资月光 , 偶尔还要向家里哭穷 , 要些“补贴” 。
“那时候 , 我在一家互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文案 , 每天早九晚六 , 工作内容很简单 , 摸鱼时间很多 , 下班之后 , 不知道干什么 , 就会一个人到家附近去喝两杯 , 然后回家躺在床上刷两个小时B站 , 直到困意来袭 。 ”
成都市中心酒吧遍地 , 张梦棋被寡淡而低风险的生活和廉价酒精麻痹 , 过了三个月这样的实习生活 , 马上就有转正了 , 正在这时 , 她收到了一封简历邀请 。
张梦棋告诉《商业数据派》 , 她刚落榜刚找工作的时候 , 在手机上下载了一堆求职软件 , 其中就包含当时狂打电梯广告的Boss直聘 。 因为当时的工作又感觉到乏味 , 所以就时常点进去看 。
“毕业之前我最喜欢刷B站 , 毕业之后我最常打开的 , 居然是Boss直聘 。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 , 才能遇到我现在的老板 。 ”原来 , 张梦棋看Boss直聘不止是看个热闹 , 最重要的是在大公司的众多职位要求中感受到“内卷” , 并逐渐建立起了对自己的情形认知 , 在观察的同时尝试向自己喜欢的职位靠拢 。
在这个过程中 , 张梦棋把求职软件当成了一个“内卷”教程 , 那些职位要求就像是一个个“梯子” , 指向着一个理想中的职位、薪资以及生活状态 。
“你不怕自己内卷到最后 , 殚精竭力还一无所有 , 成为社会内卷的牺牲品吗?”采访人员问张梦棋 。 对此 , 她说:“我只知道 , 当时的我距离殚精竭力还有很长的距离 , 我能想到最坏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 。 不过我认为 , 只有呆在原地 , 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 。 只有变化 , 才有未来 , 这是我在内卷过程中最大的心得 。 ”
最后 , 张梦棋给采访人员看来她的手机桌面 , 手机里的应用软件按照使用频率排列 , Boss直聘排在第一页 , Bilibili排在最后一页 。 “那是我留给自己的一点学生气 。 ” 张梦棋这样说 。
背井离乡做“北漂” , 我没有了生活……
2020年毕业 , 王彪 ,
北京 , 某快消公司项目策划
“同样是应届生北漂 , 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北漂王彪(化名)最近心里有些困惑 。
去年 , 王彪在武汉毕业之后 , 为了实现个人理想 , 奔赴北京 , 应聘到某快消公司做项目策划 。 和王彪同时进公司的还有一位叫张留(化名)的应届毕业生 , 二人还是武汉老乡 , 按理来说关系应该更亲近些才是 , 可王彪却对这位老乡有些不感冒 。
王彪告诉《商业数据派》 , 自己的家庭条件也算小康 , 留在武汉也能生活 , 只是自己想着年轻 , 应该去外面闯一闯 。 “龟缩一隅 , 何谈理想?”也正因如此 , 王彪在公司表现非常好 , 不仅对于分内工作十分积极 , 而且还乐于助人 , 常常帮助其他项目组跑腿打杂 。
“都说996十分可怕 , 但我不怕 , 我特地在公司附近租的房子 , 十分钟路程 , 常常公司有事 , 上司一条微信我就来了 。 我不怕996 , 只要能离目标更进一步 。 ”王彪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一股子拼劲 , 让其顺利通过实习期 。
而张留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 虽然张留和王彪是武汉老乡 , 但张留是在北京读的大学 , 毕业之后没想好下一步的路 , 姑且就留在了自己较为熟悉的北京 。 正因如此 , 张留比王彪更能适应快速的适应北京快节奏的职场生活 , 将生活和工作区分的很好 ,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 也注重个人生活的品质 。
张留和王彪曾经交流过此事 , 王彪不懂为什么张留喜欢拉着他谈工作上的八卦 , 下班喜欢攒局 , 朋友圈隔三岔五就发和朋友一起出游的照片 。 “不努力工作出人头地 , 干嘛来北京?”而张留也说王彪这人有点“太沉湎于工作 , 没什么意思 。 ”
今年开年 , 王彪换了新工作 , 从那时开始 , 他才正在明白了他和张留之间的其实并没有不一样 。 “我当时背负背井离乡的压力 , 身边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 , 咬着牙想成功 , 想着只要多做事 , 总会有机会 。 但什么是成功呢?我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 ”
王彪大学专业是视觉设计 , 与项目策划一职并不搭边 。 “我当时就觉得 , 很少有人的工作是专业对口的 , 有人要就不错了 , 所以在生存压力的情况下 , 完全没考虑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的问题 , 一味的逼自己去适应 , 现在想来 ,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 ”因此 , 在王彪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之后 , 就开始留意新工作 , 今年开年就进了一家不错的广告公司 。
“也不能说第一份工作对我毫无好处 , 至少我认识了张留 , 还学了很多办公室生存技巧不是?”据王彪说 , 张留离职之后进了一家公关公司 , 将他人际交往的本事活学活用 , 两人上个月刚聚过一次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AMD|AMD 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交易完成时间推迟 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
- realme|Counterpoint:realme 成为第三季度增长最快的 5G 智能手机品牌
- IT|滴滴三季度收入427亿元环比降13%,投资亏损208亿元
- 人群|2019年秋季前 新冠病毒已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缓慢传播
- IT|劳斯莱斯首款纯电车型Spectre EV谍照曝光 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交付
- 数字货币|为避免冬季停电,伊朗再次下令禁止加密采矿
- IT|宝马i4获EPA续航评定 最长续航484km/2022第一季度在美上市
- IT|中汽研发布6款电动车冬季续航成绩:比亚迪汉成最大赢家
- Oculus|年底购物旺季,打着元宇宙旗号的VR头显还真的火了!
- 消息资讯|又是一个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