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游公子不叫马冬梅@bigfun社区
今天我们聊一个严肃点的话题 , 关于玩家与游戏媒体之间对彼此的态度 。
以前每年E3过后都有被媒体忽悠上道的玩家 , 等到游戏出来了 , 哭都不知道怎么哭 。
文章插图
像14年的《刺客信条:大革命》 , 发售前的媒体评价非常高
后来自媒体起来了 , KOL宣传成为了一种更接地气的推广形式 。
再后来 , KOL从万人推崇到墙倒众人推 , 不过一两年的工夫 。
前年《死亡搁浅》《精灵宝可梦:剑/盾》和去年的《最后生还者2》与《赛博朋克2077》也逼得玩家社群选择反精英、反主流媒体的路线 , 不敢去相信主流媒体的评测 。
是玩家群体喜好变了?还是媒体吃相太不雅了?
1
这几年像IGN和 Gamespot这些老牌国外游戏媒体都已经被骂完了 , 还有国内的某些媒体 , 去年也集体翻了车 。
举个例子 , 19年底《死亡搁浅》被给了6.8分 , 《风暴英雄》顺势成为了热度游戏 。
文章插图
给各位老师看证明过程
什么都有但什么都差一点的《精灵宝可梦:剑/盾》 , 轻而易举地拿了9.3分 , 看了评测热血沸腾 , 拿在手里弃之可惜 。
IGN对这两部游戏的评价 , 单纯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 , 确实说不清道不明 。
去年《最后生还者2》拿了TGA年度 , TGA评选委员会也让我有种吃苍蝇的感觉 。
只要是评价 , 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 。 因此 , 评测从来都不像是创作和设计一样 , 是精确的、工程化的过程 。
评测视频也好 , 文章也罢 , 不过是心理安慰加购买参考 。
而现在的某些评测 , 更像是表达民意的引爆点 , 借此煽动玩家矛盾 , 党同伐异 , 收割流量 。
文章插图
2
媒体翻车的原因 , 一方面是能力 , 一方面是操守 , 还可能两种都有问题 。
举一个典型的能力问题的例子 , 拿了IGN9.0分的《古墓丽影之暗影》 。
GameSpot没给面子 , 给了它6分 , 意思是没新花样 , 看不出诚意 。
Edios不全心求新求变 , I'm OK with it. 不能指望每部游戏都有大突破 , 总是试图改变那是本末倒置了 。
但《古墓丽影》好歹是大IP , 基本素质得过硬吧?
事实证明 , 《古墓丽影之暗影》就是拿着和前作一样的投入 , 做了一个仅仅是把故事背景从西伯利亚换成拉丁美洲的套壳 , 而且在很多方面开了倒车 。
收集和经济系统的糟糕程度难以言喻;和之前两作一模一样的故事框架;人物塑造老套干瘪;游戏流程松松垮垮 , 完全不紧凑 , 除了雨林潜行那段 , 整个流程完全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
而前作《古墓丽影之崛起》拿了IGN的9.3分 。 分数刚出来的时候 , 玩家社群普遍认为《古墓丽影之崛起》是8到9分的作品 , IGN给的分数虚高 。
文章插图
于是乎 , 我稍微做了些调查 , 了解到一件事:
《古墓丽影之崛起》和《古墓丽影之暗影》的评测人是同一人 , 女权主义者露西·奥布莱恩 。
她花了大笔墨赞扬劳拉·克劳馥——以及从她身上体现出的女性崛起 , 对gameplay本身的评价避重就轻 , 基本没说任何关于剧情、游戏体验和玩法设计的内容 。
说实话 , 假如我没玩过《古墓丽影之崛起》 , 只看一下剧情大纲 , 再看点实机演示 , 我吹《古墓丽影之崛起》的口活绝对比奥布莱恩要好 。
【古墓丽影之崛起|“精英化”的评测媒体,和丢掉的公信力】
文章插图
我们再说说操守问题 。
既然都说到这了 , 接着鞭尸IGN吧 。
IGN评测员歧视小厂商是常事 。 在IGN做宣传的时候 , 他们还表示鼓励独立团队开发 。
于是乎 , 在IGN的眼中 , CDPR的《巫师3:狂猎》是曲高和寡略显无聊 , 《莎木3》复古叫做毫无进步 , 《八方旅人》复古就是“内个味儿对辣” 。
文章插图
这就是白人和有色人种握完手要擦手 , 还要带声港:
“你看 , 我真的不歧视任何人种 。 ”
3
带私货吃相不好看 。 要数吃相最难看 , 最没操守 , 还得是媒体看钱下菜碟的操作 。
比如MC上无名的Fami通 , 江湖人称塞钱通 。
从以前到现在 , 总有一些媒体觉得玩家个个都是韭菜 , 只要忽悠好 , 韭菜就会撒币 。
说得难听点 , 媒体也不吃玩家家里大米 , 他们收资方和赞助商的钱 。
我不知道Fami通是不是其中一个 , 但我知道 , 从一开始Fami通的口味就很别致 。
PS1上的《放浪冒险谭》 , 游戏内容太少 , 但架不住好玩 。
Fami通给了40分 , 权当是gameplay不错 , 弥补了内容过少扣的分 。
但是《塞尔达传说:风之杖》这种大肠刺身都可以给满分 , Fami通问题大大的有 。
后来到《最终幻想13-2》拿40分的时候 , Fami通基本是不打自招地承认自己被塞钱 。
《最终幻想13-2》的质量过硬 , 但拿满分?
十块钱配三把钥匙的事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最终幻想13-2》玩着还可以 , 满分就满分吧 。 日本玩家的态度是Fami通28分到38分这个分段姑且可以参考 。
玩家还是惯着Fami通 , 到了最后 , 惯出事了 。 《JOJO的奇妙冒险 全明星的战斗》出乎玩家意料地得到了40分满分 。
这次 , Fami通的公信力就是仙人跳 , 脸朝地的跳 。
文章插图
“我不要脸啦JOJO!!!”
这种与黑帮大哥卖奶茶同根同源的自信秀得我头皮发麻 , 就连《大圣归来》都给了28 。
最有意思的是 , NGA上有个老哥总结了一下 , 发现最好玩的游戏 , 多数都是Fami通37分 。
文章插图
Fami通第一定律:满分不是40 , 是37分
4
所以 , 现在很多人干脆就完全不信评测机构了 , 尤其是去年《最后生还者2》的“世不二出的奇迹”出来 , 对吧 。
某国内媒体在游戏发售前发表“世不二出的奇迹”言论 , 等到游戏发售了 , 游戏本身具有争议 , 评测里对很多玩家关心的核心要素又避而不谈 , 于是讨说法 。
接着这家媒体和国内的一些知名媒体人和玩家对线 , 并在这个过程中抛出了各种“心里话” , 包括但不限于“北京出租屋里没户口的游戏农民”“老百姓是最操淡的”“网民10%本科学历”“拒绝平民主义” 。
这个事我不站边 , 《最后生还者2》的剧本是好剧本 , 只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讲 , 不符合它的商业定位 。 而这家媒体 , 在游戏文化这块水平很高 , 可惜他们的公关不行 。
玩家想要的是媒体正视玩家的体验和钱包 , 但媒体不一定在乎 , 他们可能只想要流量 , 和挣W , 和自我彰显 。
文章插图
这种针对评测人进行区别的行为的本质 , 其实是精英化和世俗化争夺话语权的过程 。
一方面 , 当下的精英 , 或者说职业媒体 , 不意味着他们总是能拿捏住所有游戏 , 也把握不住玩家的心理 。
我经常拎出来某个“《使命召唤》单人玩家和多人玩家的对立”的媒体说 , 这就是例子 。
如果不了解一个系列游戏和它的核心玩家社群 , 要么选择避而不谈 , 要么认真请教玩家社群中的老手 。
如果是推荐一部没有发售的游戏 , 需要顾忌的事就很多 , 但至少别做到把曾经信赖过他们的粉丝弄得遍体鳞伤 。
挣W真的无所谓 。 做事做人要讲良心 , 不恰饭怎么发电?
主流媒体是玩家的牧羊人 , 但牧羊人的脚要落在地上 , 不是站在国贸三期的楼顶往下看 。
另一方面 , 作为玩家 , 被别人教“你应该喜欢什么游戏”并不是一件好事 。
每个人口味都不一样 。 有的人觉得《看门狗》是部渣作 , 我就很喜欢它的故事和机制 。 有的人跟我说了一百年“《上古卷轴V:天际》yyds” , 我照样玩着打瞌睡 。
文章插图
别人的推荐固然重要 , 但不要被他们的观点左右 。 不要完全被媒体的华丽辞藻所蒙蔽了双眼 。
你要摸着脑门问自己 ,
什么样的游戏 , 才是我喜欢的游戏?
随着游戏阅历的充实 , 玩家们自然会形成更加独立的价值观 。
主流评测媒体如果在某些问题上想不通 , 或者仍然以俯视的姿态自居 , 终究会在一地鸡毛里为玩家所唾弃 。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能为己发声的时代 , 不论是玩家也好 , 还是媒体也罢 , 在表达观点与态度的时候更加谨慎的使用自己的话语权 , 而不是单单将其化作攻击他人的形式 。
开放 , 包容 , 才是游戏世界的本质 。
推荐阅读
- 王者之魄|【CF手游】王者武器库全解析,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耳机|光遇:合服后玩家最期待的道具,除了白鸟之外,还有林克和白耳机
- 宫本茂|《旷野之息》获日本玩家最爱游戏! 宫本茂发文感谢
- estar|SK挑战者杯之后转型赛训总监,770大概率接班,47继续担任
- 选手|KPL秋季赛之后,iQOO如何定义品牌在电竞赛事中的新角色?
- 云汉奇行|花亦山心之月云汉奇行小游戏玩法攻略
- 林克|光遇:合服后玩家最期待的道具,除了白鸟之外,还有林克和白耳机
- 古墓丽影|epic明日或将赠送《古墓丽影:生存者三部曲决定版》
- 古墓丽影|E宝2021圣诞白嫖15连收官给力:重启《古墓丽影》三部曲!
- 拳头公司|双城之战第二季要推迟了?拳头公司赔偿1亿美元和解性别歧视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