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我国与“德尔塔”正面交锋!新冠变异毒株带来哪些挑战?


新浪科技综合|我国与“德尔塔”正面交锋!新冠变异毒株带来哪些挑战?
文章图片
图1/2

◆多名专家认为 , “德尔塔”是目前所发现变异毒株中传播力最强的 , 同时具备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发病进程快等特点
◆据世卫组织6月15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 , “德尔塔”变异株已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 , 此次也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引发了疫情
◆这种变异毒株会为疫情防控带来哪些挑战?如何进行应对?
文/新华社“新华视点”采访人员马晓澄、王琳琳、徐弘毅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继在广州引发本土疫情后 , 近日又在深圳、东莞引发本土疫情 。
多名专家认为 , “德尔塔”是目前所发现变异毒株中传播力最强的 , 同时具备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发病进程快等特点 。 这种变异毒株会为疫情防控带来哪些挑战?如何进行应对?
我国与“德尔塔”毒株“正面交锋”
目前已被世卫组织标记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有4种 。 其中 , 最早在2020年10月于印度发现的B.1.617.2毒株“德尔塔”近期尤为引人关注 。
在全球范围内 , “德尔塔”的传播速度正在加快 。 6月18日 ,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德尔塔”正在成为全球新冠疫情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 据世卫组织6月15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 , “德尔塔”变异株已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 。
近期 , “德尔塔”也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引发了疫情 。
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21日通报 , 5月21日至6月20日 , 本轮疫情中广州市累计报告153例感染者 。
6月14日 , 深圳报告宝安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姜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姜某曾负责6月10日由南非约翰内斯堡入境深圳的CA868航班旅客的流行病学调查 。 6月18日 , 深圳报告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其中一例是在南山区后海航天科技广场A座工作的萧某 , 其重点活动轨迹中包括了机场交通中心;另一例是在宝安机场一家餐厅工作的员工朱某 。
【新浪科技综合|我国与“德尔塔”正面交锋!新冠变异毒株带来哪些挑战?】据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在6月19日晚召开的发布会上通报 , 6月18日和19日 , 深圳市疾控中心完成了朱某、萧某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 , 发现二人携带的病毒与CA868航班输入的16例阳性病例和6月14日报告的确诊病例姜某均高度同源 , 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 深圳市有关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核酸检测和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初步判定:此次深圳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关联的新冠肺炎疫情 。
东莞市6月18日通报 , 家住东莞市南城街道百悦尚城小区的李某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据了解 , 李某某与深圳通报确诊的病例萧某为夫妻 , 基因测序结果也显示 , 李某某所感染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与其丈夫萧某所感染病毒的基因组序列高度一致 。 20日晚 , 东莞通报当日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 , 为就读于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的学生贾某某 , 系18日确诊病例李某某的密切接触者 。
在此之前 , 国内已经有多次跟“德尔塔”交锋的经历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17日通报 , 在越南考察的5名中国公民经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回国后 , 确诊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 。 4月25日 , 浙江舟山市在某船厂锚地靠泊修理的中国香港籍船舶上 , 发现11名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船员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5月1日网上刊发的一篇论文披露了3例从重庆入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经基因组测序发现这3例确诊患者感染的病毒为“德尔塔” , 推测感染可能发生在印度 。
“德尔塔”毒株传播力强、病毒载量高 , 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多名专家认为 , “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 , 对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
——传播力强 。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说 , 从广州本轮疫情的病例情况看 , “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 。 此外 , 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 , 在短短的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 , 病毒的传播速度在加快 。 感染者的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 , 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的特点 。
“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 , 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较强 , 是目前世卫组织已经确定的几个‘需要关注’的变异株里传播能力最强的 , 比过去老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1倍 , 比在英国发现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40%多 。 ”冯子健说 。
——病毒载量高 。 6月14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 , 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苏格兰的感染病例后发现 , 与感染于英国最早发现的“阿尔法”(Alpha)变异毒株的人相比 , 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人群住院风险要高出1倍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表示 , 此次广州疫情中患者发病以后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 , 而且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时间提前 。 患者的CT值非常低 , CT值越低就表示体内病毒载量越高 , 患者核酸转阴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
——可能存在免疫逃逸现象 , 但现有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 冯子健表示 , 国际上研究显示 , 这个变异病毒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 。 但是 , 现有的几种疫苗对这个变异病毒都仍然有可观的免疫效果 。
“从这次广东的疫情来看 , 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 , 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 , 这表明 , 接种以后对变异毒株仍然有免疫作用 。 ”冯子健说 。
6月12日网上刊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上的一篇论文分析了接种疫苗对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病例的影响 。 论文披露 , 3例从四川入境回国后确诊感染“德尔塔”毒株的病例中 , 2例此前已经接种过疫苗 , 1例未接种 。 研究表明接种疫苗的病例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相比呈现三个特点: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

新浪科技综合|我国与“德尔塔”正面交锋!新冠变异毒株带来哪些挑战?
文章图片
图2/2

加强源头管控 , 加快疫苗接种
我国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 , 国内多地先后出现过本土传播疫情 , 经溯源调查发现 , 均与境外输入病例和进口货物有关 。 专家分析 , 这说明我国目前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境外输入 , 我国仍然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 。
“当前 , 首要任务仍然是强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 包括非疫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 同时加快疫苗接种 , 采取综合措施阻断广东疫情传播 。 ”冯子健说 。
在管控源头上 , 受访专家建议对重点人员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 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出现了核酸检测不灵敏而导致的假阴性个案 , 给疫情防控带来被动 。 为了减少此问题的发生 , 应该考虑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
另外 , 一旦遇到“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流行 , 就要做到“三个加” , 即流行病学调查要加速 , 核酸检测频次要加量 , 防控措施要加码 , 不能有丝毫松懈 。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 , 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还是接种疫苗 , 通过接种疫苗 , 如果人群当中有免疫力的达到了一定的阈值 , 就可以降低新冠的流行强度或者阻断它的流行 , 以达到降低感染率、降低重症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多家中国疫苗企业负责人表示 , 已经做好了应对突发重大变异研发新型疫苗的准备 , 一方面可以迅速开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 , 使变异株疫苗与现有疫苗相互序贯进行使用 ,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新开发出的变异株疫苗与现有疫苗作为多联多价疫苗进行注射 。
本文转自瞭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