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现代科学真有跨行捡漏奇迹?

□然玉
【相对论|现代科学真有跨行捡漏奇迹?】日前 , 河北燕山大学教授李子丰研究项目宣称已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 , “为科学的健康发展扫清了一个巨大障碍” , 该项目被河北省教育厅推荐入选202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事引发热议 。 6月22日 , 河北省科技厅相关人员表示 , 现在只是申报 , 有很多评审阶段 , 还没有往下进行 。 据悉 , 李子丰本科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油气钻井工程专业 , 1992年获得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 长期在石油领域研究、任教授 。 (6月22日中新社)
李教授石油科班出身 , 长期深耕本业 。 业余个人兴趣钻研基础物理学 , 有心人天不负 , 终于有了大发现、做出了大成果 。 “推翻了爱因斯坦相对论 , 为科学健康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 , 这份宣言豪情万丈 , 堪称是石破天惊的人类之光 。 只是 , 从公众对此事的反应来看 , 更多的还是困惑、狐疑 。 在一个学科深度细分的现代知识体系内 , 隔行如隔山、跨界如玩票 , 真的会有这种逆袭、捡漏的奇迹吗?李子丰虽有学人的底子 , 在此事上却未免仍给人以民科的观感 。
众所周知 , 包括物理学在内的自然科学 , 是有极高知识壁垒的 。 这决定了两点:其一 , 科学研究 , 必须基于系统的、专业的学科训练 , 必须有对应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作为支撑 , 换而言之就是“外行莫入”;再者 , 学术评价 , 只能靠学术共同体的同行评议 , 再具体点说 , 就是要经由权威专家和学刊的审核背书……李教授本就是半路出家跨界玩物理 , 其研究成果也未经严肃的同行评议 , 可以说是存在着巨大的先天缺陷 , 引得一片质疑 , 也不奇怪 。
严格说 , 公众作为外行人 , 同样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去对一项基础物理理论研究成果说三道四 。 此刻 , 网络上人声鼎沸的批评之声 , 更多还是基于直觉、常识与经验判断 , 未必准确 , 也存在着误伤的可能性 。 不谈“研究成果”的正确与否 , 此事中另外的一些疑点、槽点则是显而易见的 。 比如说 , 当地教育厅的推荐评奖就很业余 , 其“项目简介”一栏毫无有说服力、有含金量的学术凭据 , 仅是靠一堆“媒体报道”装点门面 , 极不规范 。
此事曝出后 , 中科院官方微博意有所指地发了一段话 , “1915年 , 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认为光线在恒星附近将受到引力场的作用而弯曲 , 并期待验证的机会 。 1919年5月29日 , 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与戴森通过在非洲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以及巴西索布拉尔观测日全食 , 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结论” , 隔空喊话、澄清谬误的意味不言自明!什么是一个科学理论的成立标准?逻辑自洽 , 可被验证 , 有预见力!就此来说 , 相对论是“久经考验”的 。
现代社会 , 庞杂的自然科学知识宇宙内 , 孤胆英雄式的天才狂人灵光乍现发现真理的故事 , 越发不可能发生 。 如果有这样的故事 , 那么我们要重视 , 更要警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