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新冠康复后,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文章图片
图1/9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症状 , 不同的症状背后有不同的原因 , 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漫长新冠”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1
二十出头的娜塔莉·哈卡拉(Natalie Hakala)瘫坐在沙发上 , 好像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 几个月前 , 她还是一名跑步健将 , 个人最佳纪录是用2分17秒跑完800米 。 而如今 , 她一口气都说不完一句话 。
文章图片
图2/9
娜塔莉知道新冠的可怕 。 去年7月 , 她和几名朋友刚刚大学毕业 , 想要找个地方好好庆祝一下 。 考虑到当时美国的病例数还居高不下 , 他们选择前往远离城市的荒野 , 在最安全的地方搭帐篷住上几天 。 但人算不如天算 , 一名朋友在出发前路过西雅图 , 意外感染上了新冠 。 在露营地 , 病毒悄然被娜塔莉吸入体内 , 开始复制……
很快 , 朋友确诊的消息传到了娜塔莉这边 , 她也发现自己失去了嗅觉和味觉 , 开始发烧 , 这正是典型的新冠症状 。 为了不影响家人 , 娜塔莉从自己的房间搬了出来 , 在院子里搭上一张吊床 , 做了两周的自我隔离 。 也许是年轻人身强力壮 , 又或许是她的身体底子好 。 即便没有接受治疗 , 她也最终自愈了 。
只是她想不到 , 这场感染的代价会是什么 。
退烧后的娜塔莉决定用跑步来庆祝恢复健康 , 这却成为了她噩梦的开端 。 连100米都没跑到 , 这名曾经的田径好手就感觉胸口发紧 , 心脏狂跳 , 让她不得不中途放弃 。
更令人担心的是 , 即便不是那么剧烈的运动 , 好像也会迅速消耗她的体力 。 娜塔莉在一家骨科诊所实习 , 负责给患者上石膏 。 尽管工作不如以前那么繁忙 , 她却总是感到筋疲力尽 , 连楼梯都走不动 。 有一天 , 她给一名患者的手臂上完石膏后 , 竟有半小时喘不过气!“我回到家后感到非常不舒服 , 足足睡了一到两个小时 。 ”她回忆道 。 也正是这些异常的经历 , 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 。
文章图片
图3/9
娜塔莉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娜塔莉染病前后的对比 , 呼吁大家佩戴口罩 , 保持社交距离 。 这条动态已被转发近9000次(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Courtesy of Christy Clemens Hakala)
在从新冠中“康复”的一个月后 , 娜塔莉因为胸口剧痛被送往了急诊室 。 医生们检测了娜塔莉的血氧饱和度 。 正常情况下 , 一个健康人的数值应在95到100之间 , 低于90就属于异常 , 而娜塔莉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9 。
她在医院里躺了三天 。 出院后 , 她的症状也要好几周才得到缓解 。 但娜塔莉已经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了 。 她讲一句话要喘好几口气 , 早上连给自己泡杯咖啡都会感到精疲力竭 。 至于重新开始奔跑 , 那更像是遥远的奢望 。
2
娜塔莉的病例在疫情中并不罕见 。 在许多国家 , 新冠病例数都曾突然爆发 , 又逐渐回落 。 然而在回落之后 , 却会出现一波和新冠有关的疾病新浪潮 。 人们管这种现象叫“漫长的新冠”(long COVID) , 正式名称则是“后新冠综合征”(post COVID syndrome) 。
尽管赋予了它一个具体的名字 , 人们却很难给这种疾病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 也讲不清它到底具有哪些症状 。 人们只知道它在新冠感染期间或之后出现 , 相关症状可持续超过12周 , 甚至半年或是一年 , 且无法用其它疾病来解释 。 归根结底 , 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
文章图片
图4/9
但受新冠长期困扰的患者并不少 。 一项调查分析了全球约3800名患者 , 其中205人具有呼吸困难、乏力或难以思考的症状 。 英国国家统计局预计实际比例会更高:大约14%的新冠阳性患者会出现长期症状 , 其中大部分人原本的新冠症状并不严重 。
对于这些患者的群体画像 , 目前的数据也不一致 。 美洲和欧洲的诊所数据表明 , 因为新冠长期症状前往就诊的患者多为中年女性;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在45岁 , 与诊所数据一致 , 但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 女性仅略多于男性 。
在症状方面 , 科学家们了解得更多一些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Avindra Nath博士指出 , 新冠的长期症状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无法忍受运动” , 即便是轻微的体力运动都会让人喘不上气 , 精疲力竭 。 娜塔莉就属于这一范畴 。 第二类是出现认知能力上的问题 , 如记忆力下降 , 难以思考等 。 第三类看起来更为严重 , 能影响到人的自主神经系统 , 可能对心跳、呼吸、消化等过程产生影响 。
3
不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正在深挖背后的机理 。 耶鲁大学的Aaron Ring教授是一位在新冠疾病研究上卓有建树的免疫学家 。 去年疫情在美国爆发时 , 他在耶鲁当地的医院采集患者血样 , 研究其中的“自身抗体” , 即那些针对人体自身进行攻击的抗体 。
文章图片
图5/9
这类抗体在严重感染中很常见 , 他原本也觉得大概能找到一类会影响免疫系统的自身抗体 。 但利用新型的检测技术 , 他发现的不只是一类 , 而是大量攻击人类蛋白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种类之丰富、水平之高、遍布范围之广让Ring教授大受震撼 。 他当即把他9个月大的女儿从日托班里接回家 , 与家人一道宅在家里 , 远离其他人 。 “我们一点风险都不想冒 。 ”他这样说道 。
“震惊到我的是这些新冠患者体内的自身反应水平 , 几乎和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里的水平一样 。 ” Ring教授补充说道 。 他的初步研究表明 , 即便是新冠轻症患者 , 体内也会出现自身抗体 , 攻击心脏、肝脏、甚至是大脑 。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还有很多自身抗体针对和免疫有关的蛋白 , 抑制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 , 或是抑制体内的干扰素功能 , 影响机体对病毒的清理能力 。 该研究于今年5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 被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学家Jean-Laurent Casanova教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大约有10%的新冠患者会出现干扰素缺乏 , 背后的原因正是能中和干扰素的自身抗体 。 顾名思义 , 干扰素是一类能“干扰”病毒复制的分子 , 而它的机理是通知周围细胞“有病毒存在 , 让它们关好门窗 。 ” Casanova教授解释道 。
当干扰素严重不足时 , 免疫系统就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 而等到病情已严重到免疫系统不得不加速运作 , 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细胞因子风暴 。 这场风暴在调动免疫反应的同时 , 也对人体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 。
文章图片
图7/9
一些重症患者体内会制造出攻击关键免疫蛋白的自身抗体(红色) , 轻度或无症状的人(左)不产生这些抗体(图片来源:参考资料<7>;Credit:P 。Bastard et al 。 /Science 2020)
归根结底 , 这些自身抗体究竟是怎么来的?埃默里大学的另一位免疫专家Ignacio Sanz教授在《自然-免疫》杂志上给出了他的解释 。 我们知道抗体由免疫B细胞负责生产 。 在新冠病毒的威胁下 , 为了尽快调动生产能力 , 一些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走危险的捷径 。
通常来讲 , 当入侵的病毒引发免疫反应后 , B细胞会在淋巴结里快速增殖 , 变异 , 产生海量的免疫细胞大军 , 军队里的每一个细胞都能产生特别的抗体 。 与此同时 , 身体会对这些细胞进行“阅兵”检验 , 那些能有效识别病毒片段的细胞才能留下 , 其余的B细胞则会逐渐凋亡 。 这样一来 , 只有那些真正可以对抗病毒的B细胞 , 才会被身体释放到血液里去 。
但在一些感染严重的患者体内 , 身体会放松对B细胞的检阅要求 , 让更多B细胞流入血液 。 这些B细胞所生产的抗体“眼神”可能不是很好 , 会误伤到人体的其它器官 , 这也正是所谓的自身抗体 。 研究人员们总结说 , 当身体因为严重病毒感染而奄奄一息 , 免疫系统不会在意B细胞的质量 , 能多一个算一个 。
4
可以看到 , 自身抗体在新冠的长期症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但这并非唯一解释 。 根据对患者的大量测试结果 , 以及对症状的分析 , 目前人们总结的潜在病因大概有三种 。
第一个解释就是以自身抗体为代表的自体免疫反应——新冠病毒让免疫系统“走火入魔” , 开始攻击人体的健康组织 , 引发持续数月的症状 。 除了自身抗体 , 有研究者发现一些长期出现症状的患者 , 体内的巨噬细胞也表现异常 , 可能会误伤无辜 。
【新浪科技综合|新冠康复后,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一些医生指出 , 如果个体原本就容易产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 新冠感染可能加速了自身免疫症状的出现 。 一般来讲 ,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多发于中年女性 , 与出现长期新冠症状的群体具有一致性 。 这或许不是一个巧合 。
第二个解释是病毒的持久感染 。 依照这个理论 , 这些患者并没有真正痊愈——病毒依旧存留在他们体内 。 这些病毒虽已没有传染性 , 甚至可能失去了复制能力 , 无法被检测出 , 但它们所生产的一些物质却会引起身体的反应 。
这并非天方夜谭 。 事实上 , 麻疹、登革热、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就有类似的病例出现 。 Nath博士提到 , RNA病毒尤其容易出现这一现象 , 而新冠病毒正是一种RNA病毒 。
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不多 , 但研究人员们零散获得过一些证据 , 比如一篇《自然》论文发现有些患者在新冠康复的四个月后 , 肠道里依然能检测出新冠蛋白 。 又比如一些患者在康复的数月后 , 新冠病毒产物存在于其尿液之中 。
文章图片
图8/9
对患者的分析给出了潜在的解释——一些患者体内干扰素的水平非常低 , 另一些患者的T细胞数量则比较少 , 或是已有的T细胞发生了耗竭 , 无法有效对抗感染 。 这些现象都表明有些个体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病毒 。
最后一个解释则认为在新冠感染期间的炎症反应 , 给身体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损害 。 研究人员们指出 , 新冠病毒引发的感染或是炎症可能会损害到血管 , 这可能会影响流向大脑的血流 , 最终让大脑记忆力下降 , 或是难以思考 。
可以看到 , 不同解释之间并不矛盾 , 而是可以互相叠加 。 比如身体产生的自身抗体抑制了干扰素的作用 , 这又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对病毒残余的清除能力 。 因此许多研究人员们认为新冠引起的长期症状 , 可能是几种情况混杂在一起所造成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症状 , 不同的症状背后有不同的原因 , 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漫长新冠” 。
5
在复杂的疾病面前 , 想要找到一个能解决新冠长期症状的万能药 , 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没有人会想到 , 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答案——新冠疫苗 。
Akiko Iwasaki教授同样也是耶鲁大学的知名免疫学家 , 与Ring教授共同发表了关于自身抗体的研究论文 。 在她看来 , 新冠疫苗能同时解决多种潜在病因——如果免疫系统匆忙释放出的B细胞和自身抗体是问题的根源 , 经过专门设计的疫苗可以指导免疫系统如何针对新冠病毒 , 产生更多真正有效的抗体 。
文章图片
图9/9
如果病毒残留是新冠长期症状的原因 , 疫苗诱导产生的有效抗体能进一步对病毒进行清除 。 至于炎症引起的损伤 , 疫苗虽不能进行逆转 。 但倘若在感染前就接种疫苗 , 就能极大降低重症疾病的风险 。
抛开疫苗的保护作用不谈 , 如果疫苗能缓和新冠带来的长期症状 , 无疑将给患者的人生带来重大变化 。 事实上 , 在过去几个月里 , 一些饱受“漫长新冠”困扰的患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后 , 自身情况居然有了很大的改善 。
根据NPR的报道 , 一名纽约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 , 头痛、气短、极度疲乏、丧失嗅觉等症状维持了近一年 。 而当她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后 , 曾经的噩梦似乎成了过去 ,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
文章图片
图10/9
当然 , 在这名个体身上 , 接种疫苗与症状消失只有时间上的先后 , 尚未确立因果关系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Iwasaki教授等科学家在4月启动了一项研究 , 想要了解疫苗是否真的会给这些患者带来帮助 , 减轻他们的症状 。 “如果疫苗能永久治愈这些患者 , 会是一件很棒的事 。 ”Iwasaki教授说道 。
在证实新冠疫苗的治疗潜力之前 , 诸多出现长期症状的新冠患者只有在日复一日的疲惫中默默等待 。 这些患者的真实经历也告诉我们 , 即便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得到有力遏制 , 终结新冠疫情也将会是场漫长的持久战 。 在让所有人都恢复健康之前 , 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参考资料:
<1> Researchers are closing in on long covid ,Retrieved June 14 ,2021 ,from https://www.economist.com/science-and-technology/2021/04/29/researchers-are-closing-in-on-long-covid
<2> A College Runner Is Still Struggling With Symptoms Months After COVID-19 Diagnosis ,Retrieved June 11 ,2021 ,from https://www.runnersworld.com/runners-stories/a33984743/covid-19-diagnosis-natalie-hakala/
<3> Could covid lead to a lifetime of autoimmune disease? Retrieved June 19 ,2021 ,from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1/04/23/1023438/long-term-covid-antibodies-autoantibodies-immunity-cytokines-lupus/
<4> ‘Long COVID’ Study Will Examine Vaccines’ Effect on Patient Symptoms ,Retrieved June 19 ,2021 ,from https://www.hhmi.org/news/long-covid-study-will-examine-vaccines-effect-on-patient-symptoms
<5> Mysterious Ailment ,Mysterious Relief: Vaccines Help Some Covid Long Haulers ,Retrieved June 19 ,2021 ,from https://khn.org/news/article/mysterious-ailment-mysterious-relief-vaccines-help-some-covid-long-haulers/
<6> Nalbandian ,A 。,Sehgal ,K 。,Gupta ,A 。et al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Nat Med 27 ,601–615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283-z
<2> Paul Bastard et al 。,(2020) ,Auto-antibodies against type I IFNs in patients with life-threatening COVID-19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d4585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学术经纬”(ID:Global_Academia)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