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把地球“搬”进实验室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启用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采访人员齐芳)“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23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落成启用 。 这是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 , 被形容为“把地球‘搬’进实验室” , 将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建设、双碳愿景目标、防灾减灾(如天气预报)等国家重大需求 , 为国际气候与环境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201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 , 全面开工建设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是其建设法人 , 清华大学为共建单位 。
人类活动将对地球产生何种影响?这样的影响又会如何反作用于人类?关于地球的未来 , 人们有很多问题 , 人们想预知答案 , 却又无法在真实的环境中实验 。 于是 , 科学家们提出了数值模拟的方法——用建立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求解的方法 , 来验证相关理论正确与否 。 地球系统模式软件是复杂的巨系统模型 , 需要多学科紧密联系 , 这是大气科学、计算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一个典型 。
据介绍 ,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 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值模拟软件为核心 , 软、硬件协同设计 , 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 其核心软件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经过长期科研攻关 , 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 , 集成耦合了包含大气、海洋、陆面、植被生态、大气化学、海洋生化、陆地生化在内的7个分系统模式 , 能够模拟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演变规律 , 对地球的过去进行反演、对现在进行观察、对未来进行预测 。
这一基础设施的整体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 具备地球表层各圈层的模拟能力 , 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地球系统的各种过程 , 特别是全球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 ,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生态-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碳排放量”的清晰关系 , 可以对温室气体核算、未来升温预估提供有力的模拟支撑 ,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实现 。 同时 ,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的“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也将显著提升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 , 使我国防灾减灾水平跃升到新高度 。
这一装置的建成 , 也将为人们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增添底气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曾庆存院士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计算数据作为气候与环境领域谈判的依据 , 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 ”
【模拟|把地球“搬”进实验室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启用】未来 , 随着日地空间环境模式、大陆冰盖模式和固体地球模式建设并逐步耦合到地球系统模式中 , 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将实现从地球系统到空间天气的全耦合数值模拟 , 这将进一步推动地球科学的理论化和数值化 , 推动地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 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