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这段时间 , 关于联通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 。
6月18日 , 联通发布官方公告 , 宣布公司首席财务官及董事会秘书朱可炳先生因为工作调动 , 即日起辞去相
应职务 。
本文图片
朱可炳(图片来自网络)
朱可炳一直以来都是联通混改的主要牵头人 。 他的离开 , 让很多人对正处于关键时期的联通混改产生了一
丝担忧 。
更重要的是 , 朱可炳的辞任 , 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近期联通高层频繁人事变动的关注 。
就在一个星期之前 , 6月11日 , 联通同样也是一纸公告 , 宣布公司董事李福申先生(三把手)因工作调动 ,
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
再往前 , 4月底 , 原中国联通副总经理范云军辞任相关职务 , 赴新成立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上任 。
短时间内 , 中国联通核心管理层从9人变成6人 , 只出不进 , 非常反常 。 甚至有传言猜测 , 中国联通可能发
生重大调整(重组、合并) 。
本文图片
首先 , 我先阐明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
我认为 , 虽然近期联通的管理层变动有一些特别 , 但是如果说会发生重要调整 , 我认为可能性微乎其微 。
熟悉通信行业的人都知道 ,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 , 中国电信行业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重组 。 从最开始
的中国邮电一家独大 , 到后来的战国七雄 , 再到现在的三足鼎立 , 经历了非常复杂且坎坷的过程 。
重组作为一件改变行业格局的大事 , 并不会轻易发生 。 它往往出现在技术迭代的关键时间节点 。 例如 , 第
一次重组 , 是国内2G移动通信大规模建设之初(1999年) , 第二次重组 , 发生在3G标准确定之后(2002
年) 。 第三次重组 , 直接发生在3G牌照发放之前(2008年) 。
2008年 , 我们国家形成了移动、电信、联通的三强格局 , 并一直维持至今 。
本文图片
电信重组 , 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
最近十多年 , 关于重组的呼声其实并没有消失过 。 大家应该还记得 , 联通和电信合并呼声最高的时候 , 是
2018年 , 也就是5G牌照发放前夕 。
当时 , 很多人认为联通和电信的财力都不足以各自建设一张5G网络 , 所以 , 两家合并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
那时候 , 联通的股票一路飙涨 ,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
结果呢 , 没有等来合并 , 却等来了5G牌照的提前发放 。 为了解决5G建设资金的问题 , 联通和电信想了一个
“曲线救国”的方案 , 那就是“5G共建共享” 。 双方共同出资 , 一起建设 , 一起使用 。
于是乎 , 合并重组传闻不攻自破 , 人们很快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 。
如今 , 5G牌照已经发放整整两年 , 此时此刻再提合并 , 从时机的角度来看 , 实在是不合时宜 。 共建共享的
成败还没有结论 , 匆匆合并 , 意义何在?
当然了 , 也有人认为 , 联通的经营状况不佳 , 所以可能会导致领导层决策重组 。
我觉得 , 这种说法也缺乏事实依据 。
根据中国联通2020年的财报数据 , 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3038亿元 , 同比增长4.59% , 高于行业均值 。 净利
润55亿元 , 同比增长10.8% , 符合行业预期 。
再看看用户规模 。 5G方面 , 虽然联通前期一直没有公布5G用户数 , 引起广泛猜测 , 但今年年初公布后 , 好
像也没有那么差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数达到7083万户 。 刚刚过去的5月份 , 更
是突破了1亿户 。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 , 中国联通移动出账用户数3.097亿户 , 固网宽带用户数8949.1万户 , 本地电话用户
4722.2万户 。 虽然宽带用户数和对手有一些差距 , 但移动通信用户(包括5G用户)并没有落后太多 , 仍咬
得很紧 。
除了用户数量之外 , 联通现在转变策略 , 重点关注用户质量 。 中国联通的用户ARPU(来自每用户的平均收
入) , 有明显的提升 。
在这种财务和运营数据比较稳健的情况下 , 判断中国联通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发生重组 , 我不太相信 。
不可否认 , 中国联通一直都是三大运营商中实力最弱的一家 。 如果是三大运营商是三兄弟 , 那么 , 联通就
是兄弟里最让人操心的小弟弟 。
一直以来 , 爹妈都会把最好的给这个小弟弟(例如当年的WCDMA牌照) , 但小弟弟的表现却总是不尽如
人意 。
为了帮助小弟弟补课 , 父母还专门找来了邻居家的学霸 , 和小儿子结对子(混改) , 试图帮一把 , 但是也
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
眼瞅着马上就要高考了 , 所有人都为这个小弟弟捏一把汗 , 怕小弟弟扛不过去 。
于是 , 就有了各种猜想、各种传言 。
其实 , 如果没有高考(5G)的话 , 小弟弟的日子 , 并不会这么难过 。
两年前发放5G牌照 ,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 , 属于政治背景下的提前发放 。 运营商这边 , 不管是弟弟还是哥
哥 , 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
对于5G , 运营商的态度是非常微妙的 。 我个人认为 , 是抗拒多于欢迎 。 4G投资前后还不到6年 , 成本连一
半都还没有收回来 , 投资5G , 显然是一次冒险 。
5G的需求并不明确 , 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场景也没有得到完全验证 , 加之投资数倍于4G , 运营商不纠结是不
可能的 。 对于联通这样资金不充裕的运营商来说 , 更是会非常顾虑 。
但是 , 站在大局的角度 , 5G又不得不建 。 那么 , 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 。 没有条件 , 创造条件也要上 。
不过好在二哥也不容易 , 两兄弟抱团 , 想到了“共建共享”这个办法 , 虽然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 但好歹
把条件给创造出来了 。
如今的联通 , 如履薄冰 , 一点点往前摸索 , 形势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 , 但也远谈不上良好 。
对于目前的中国联通来说 , 机遇和挑战并存 。 我个人觉得 , 联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 一定要关
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布局调整:
1、控制5G节奏 , 不宜太快 。
联通当年在建设4G时 , 不够果断 , 反应迟钝 , 因此吃了大亏 。 但是5G和4G不一样 , 4G当时是有明确需求
的 。 5G是物联网为主 , 商业模式和4G大大不同 , 5G的外部发展环境 , 和4G当年相比 , 完全不是一个层
次 。
商业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快速地试错 , 廉价地试错 。 ” 在控制5G整体建网节奏的基础上 , 使劲进行单点
试点 , 采用跟随战术 , 在成功的应用场景加大下注 , 在失败的应用场景及时止损 , 是联通的最佳选择 。
2、加速退网清频 , 减轻维护压力
网络越多 , 负担越大 。 联通的退网策略其实是非常清晰且简单的 , 先毫不犹豫退掉2G , 然后逐步退掉3G ,
最后 , 以4G为打底网络 , 用5G进行热点覆盖 , 非常合理且实用 。 如果各省决心不足 , 尾大不掉 , 不仅徒增
成本压力 , 还会拖累整个公司的转型速度 。
【运营商|中国联通,真的会有大动作?】
3、正视5G行业问题 , 扭转2B市场观念
现在三大运营商都在推5G行业应用 , 但是效果很差 。 说白了 , 做了那么久的甲方 , 现在做乙方 , 是很难适
应的 。 况且 , 以前都是做2C生意 , 现在做2B , 观念和方式也是摸索阶段 。
运营商并不是没有2B经验 , 以前也卖过专线 。 但是 , 卖专线是躺着赚钱 , 现在要跪着卖解决方案 , 卖别人
不了解的东西 , 显然是两回事 。
5G 2B是个大坑 , 我觉得5年之内都不会有明显的起色 , 还不如卖高品质OTN专线、F5G来得实在 。
要解决2B业绩问题 , 首先要解决团队问题 。 扭转风气 , 减少内耗 , 赏罚分明 , 这些市场经济最简单的管理
机制如果能落实到位 , 做2B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
现在各省做2B , 有点散兵游勇打游击的感觉 。 运营商员工自己对5G的理解都不透彻 , 5G方案推广纯靠PPT
忽悠 , 一问三不知 , 有问题就拉设备商撑场子 , 很难获得B端政企客户的认可 。
集团层面应该发挥市场部的作用 , 让省市公司发挥销售的作用 , 集团做好支撑 , 做好配套 , 准备好完善的
方案、报价方式 , 并提供数量充足的成功案例 ,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
4、抓住云网融合契机 , 加速实施转型
云网融合是大势所趋 , 传统通信作为管道 , 已经玩不出什么花样了 。 未来 , 通信只要不出问题 , 就算是完
成任务了 。
运营商应该花更多的力量 , 敦促员工积极向IT靠拢 , 捣鼓应用层的创新 。 例如5G消息、咪咕视频 , 包括联
通现在干得很不错的边缘计算 , 都可以使劲尝试 。 逐渐将工作重点从网络迁移到应用 , 关注客户的需求 ,
关注内容的积累 , 关注平台的建设 , 使自己从一个重资产管理公司 , 变成服务型平台型企业 , 这才是王
道 。
5、加大物联网投入 , 抢占市场份额
现在的物联网正处于关键时期 , 新老制式替换 , NB-IoT/Cat.1崛起 , 替换2/3G 。 这个时候 , 就有点像2008
年手机上3G的时候 , 最适合联通这样的弱势企业弯道超车 。
联通应该想方设法提升4G网络覆盖和质量 , 拼命压低价格 , 甚至不惜采用价格战的方法 , 把中低速物联网
市场份额给抢下来 , 尤其是把中国移动2G物联网模组替换份额给抢下来 , 为后面全国物联网长远发展做好
布局 。
6、共享共建 , 谨慎乐观
联通和电信进行共建共享 , 我觉得成功的概率是小于50%的 。 双方亦敌亦友 , 想要真心诚意抱团合作 , 不
太可能 。 亲兄弟 , 明算账 。 如果这个帐算不清 , 到头来可能兄弟都没的做 。 不是我吃掉你 , 就是你吃掉
我 。
共建共享给联通电信带来的竞争优势 , 目前看也有点玄 。 人家移动也不是吃素的 , 直接拉来了广电 , 空手
套白狼搞到了700M的频段 , 立马缩小了联通电信共建共享的优势 , 变被动为主动 。 长远来看 , 广电与移动
这种极其不对等的合作 , 到头来极有可能是直接吞并 。
7、混改的未来
联通混改 , 我在一开始就不看好 。 引入社会资本 , 看似拉来了外援 , 实际上同床异梦 。
混改 , 对于阿里腾讯京东这些参与混改的企业来说 , 就是为了资源互换 。 作为民企 , 让他们指点国企做
事 , 他们也不敢 。 他们只是花钱凑个热闹 , 搞一些表面的合作 , 例如联通京东体验店、流量卡合作等等 。
这些改革 , 都没有触及核心利益 。 双方体制上的差异 , 阿里腾讯不会真的教给你真功夫 , 他们没有这个信
心 , 也没有这个耐心 。
单纯从资本引入的角度 , 从来没有哪个企业是只靠输血就能脱胎换骨的 。 如果自身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不
OK , 经营效率上不去 , 再多的资金也不够烧 。 人家混改企业也不是傻子 。
▉ 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 。 这么大的市场 , 拥有三家运营商 , 算多吗?显然不多 。
三是一个完美的平衡数字 , 如果只剩两家 , 弱的那家要直面对手的直接打压 , 日子会过得更加艰难 。 最终
的结果 , 很可能是赢者通吃 。 对于消费者来说 , 这是非常不利的 。
如果再多一家 , 对于广袤的国土来说 , 又是巨大的资金投入 , 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 就算国家同意 , 我
们的铁塔和抱杆也不会答应 , 拥挤的空间 , 已经容不下另一家运营商的天线了 。
今日之中国通信 , 维持现状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 你觉得呢?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